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提出了“存在”之思的小说观 ,认为小说主题是对“存在”的质询 ,他把作品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存在”的阐释上 ,从而形成哲理思辨型小说。昆德拉在小说创作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诸如“彻底剥离”的艺术方式、“对位法式的新艺术”、“专具小说特点的论文式的新艺术”等等 ,都曾被他成功地尝试过。昆德拉善于在言简意赅的叙事中解剖纷至沓来的存在 ,从而形成了自己清新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性与政治是当代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小说的两大主题。实际上这两者正是昆德拉小说创作意图的起点:由性引出个体情感行为的缺失,由政治引出群体社会行为的缺失。而生命正横亘在性与政治的往返地带,因而这两种缺失恰巧又构成了生命的缺失。昆德拉通过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下简称《生命》)所需说明的是:假如生命没有多少重量的话,爱情也无能为力,从而对爱情的存在质量进行勘  相似文献   

3.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以内容取胜,而是以内容和形式结合取胜。他以自己特殊的身份、特殊的写作手法、特殊的小说主题表现、创造出来的独立的价值观、独特的小说作品屹立于世界文坛。充斥于他小说中的饱满的情感、深刻的思辩、沉重的历史感、出人意料的幽默,无不证明着一个睿智的小说大家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基本主题是人类的存在。昆德拉站在时空的交汇处,在人类宏大的存在哲学命题下,探索生命处于失重状态下的精神世界;同时,在轻与重、灵与肉、偶然和必然的二元理性关照中,通过对人物栩栩如生的刻画,为人类提供了化瞬间为水恒、融无限于一指的历史镜子,照射出人类永远无可奈何的生存窘况。  相似文献   

5.
叙事(narrative)又称“叙述”,就是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真实或虚拟的人生经验本质意义传示与人。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是小说文体中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小说之所以为小说在于它的故事及其讲述。有时,一部小说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叙述了怎样的故事,以及怎样叙述了这个故事。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nan kundra)的小说新奇诡谲,风格迷人,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读者。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殊异的叙事风格,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拟就米氏小说叙事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玩笑》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小说。独特而高超的叙事技巧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而其精湛的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交替、多角度第一人称内视角以及叙述视角的越界现象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夏洛蒂·勃朗特创造性地将绘画元素融入到文学创作中来 ,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在《简·爱》中 ,她就独具匠心地运用了红白黑三种颜色来强化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就三色在景物描写中的运用 ,分析其表现出的多种作用和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8.
“复调”原是音乐学术语,20世纪早期由巴赫金引入文艺理论领域,此后经由米兰·昆德拉的拓展与实践,发展出“现代复调理论”。相较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现代复调理论影响下的小说创作使复调更加形式化,而正是这种趋于形式化,流于文本层面的复调在昆德拉作品中更具有深层次的反讽意味。  相似文献   

9.
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连结。它们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  在美丽的黄昏,和狗儿并肩坐在河边,有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平和。——米兰·昆德拉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文学中,对于亨利·菲尔丁的《约瑟夫·安德鲁传》小说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方面,而对于这部作品在小说创作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却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小说的“史诗”风格和“喜剧”特色。这既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同时也是对菲尔丁小说创作艺术伟大创新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拓了长篇小说的一种新体裁——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多种对话的统一体,在对话环境下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复调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对话性,小说所有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复调特征在陀氏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对话交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思想,并聆听他人声音作出的回答。该文意在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方面揭示小说《卡》的对话性,亦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买买提明·吾守尔是当代伊犁维吾尔族小说家的优秀代表,其小说创作不仅承继了维吾尔传统文化中的幽默艺术,而且还积极从西方现代派小说中汲取养料,是当今维吾尔文坛将维吾尔族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派小说艺术结合地比较好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语言幽默,结构精巧,深蕴国民性思考.荒诞戏谑,均是鞭笞丑恶之利刃,幽默诙谐,皆为劝谕浑噩之良言.  相似文献   

13.
米兰.昆德拉是当代世界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存在的诗性思考是昆德拉赋予小说的使命;存在可能性的勘探又是他希望小说家承担的历史责任。他用自己的小说文本实践着自己的小说理论,通过设定人物作为“自我”的存在,使人物以“绽出”形式建构“自我”之在,而为我们提供了人类存在可能性的种种思考。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米兰·昆德拉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由于社会环境、时代氛围和文化背景有着大致相似之处,因此他们在小说形象塑造、文化品味上表现出了许多精神上的同构,他们都塑造了知识分子孤独者形象和争取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都强烈地反对专制制度,关注在这种专制制度下人们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5.
复调艺术是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形式与技巧上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表现在:打破文体界限,在小说中大胆融入论文、随笔;放弃传统小说"单线构成"的结构方式,提倡由若干享有同等地位的线索结构作品;突破人物的主次之分,让人物处于平等地位,彼此互相照射;挣脱小说叙事对线性时间的依赖,将不同历史时间杂糅并置,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错综交融.  相似文献   

16.
任丽丽 《科技信息》2007,(6):19-19,71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戴维·洛奇的文学批评和小说创作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尝试从二元对立结构分析戴维·洛奇作品《想……》,解剖对话小说艺术在作品各个层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第一期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现状与问题探析 (程清钧、王家爱、李亚青、澹凡忠)论新新闻学(芮必峰)在乡土情感与政治理念之间:重评《山雨》(张全之)对于“人”的坚守 ~—王小妮散文随笔系列解读(胡艺珊)巴金文化人格内涵的再审视(金永辉、李书生)对朦胧诗论争中两个焦点的反思(楚宗礼)杜甫家庭亲情诗初探(籍成山)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初探(李雪梅)论文学语言研究的几个前提(王汶成、高岩)从文化的角度谈《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潘福燕)先秦儒家在义利问题上的心路历程(邹远修)斯大林逝世前后贝利亚命运的三部曲(徐隆彬)美国海外远征…  相似文献   

18.
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从追求理想的“美国梦”到梦幻破灭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艺术形象、小说中运用的象征手段和小说的叙述艺术来体现小说的主题: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将财富当成人生成败的标志,在物质追求和理想追求之间划上等号,理想破灭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德拉放弃诗歌转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是要在风云激荡的时代背景下探询人的存在的可能性;其小说具有一种知性小说的特性;他对小说形式的不懈探索使他堪称小说艺术的魔术师。  相似文献   

20.
阿黛尔是夏洛蒂·勃朗特在其小说《简·爱》中塑造的一个儿童形象。作者塑造人物的着力点显然不在这一形象身上 ,但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观照 ,它在《简·爱》中却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作品内部结构的组织和外在形式的安排诸因素的重要手段 ,是主要人物关系构成的主要纽带 ,因而它在《简·爱》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