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就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性,论述了系统的电气保护、外部保护、屏蔽和系统接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综合布线系统在教学楼群智能化设计上的应用,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选型、施工要求、系统接地及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3.
智能大厦(Intelligent Building)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已成为当代建筑业和电子信息业共同谋求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介绍了粤东信息大厦综合布线系统组成方案、屏蔽系统和非屏蔽系统的比较、系统特征和相应技术要求以及粤东信息大厦综合布线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庭、办公用电容量也随之增大,微机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布线系统来说也越来越复杂,现介绍一种合理、便捷的布线系统--网络地板布线系统.  相似文献   

5.
对网络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进行了介绍.尤其对结构化布线系统(SCS)所包含的6个模块,以及网络布线工程线路验收时所需测试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矿区信息化管理水平,基于综合布线系统,简述了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组成、优点和综合布线设计原则及施工步骤,结合七台河市煤炭工业局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的具体实例,给出了布线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各子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评价.实践证明,布线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其他相关工程设计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各种智能化建筑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的工作、生活必需品.智能化建筑的建设,综合布线系统是基础,它为信息资源的传递提供了物理通道,是现今和未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撑环境.文章从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规划、设计入手,研究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工程设计方法和技术,并结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给出完整的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要点和流程,对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建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幸文胜  黄玲芳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5):123-124,130
根据作者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阐述了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结构及要求,并提出在接地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9.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大厦的神经系统,是智能大厦实现智能化的必要条件;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与传统布线相比较,它具有开放型、兼容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模块化的特点。论述了智能大厦的系统组成和综合布线的系统组成、各子系统的功能以及综合布线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要点。按照这样设计,可以在各子系统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把原来相对独立的资源、功能和信息等集合到一个相互关联、协调和统一的完整系统中,从而实现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0.
黄惠燕 《科技资讯》2010,(35):61-61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在建筑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的综合布线系统更是其中的关键内容。本文在简述了智能化建筑的概念及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情况后,分析了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同时指出了综合布线系统对建筑物未来发展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电磁兼容技术在UPS的设计过程中已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阐述了数字化UPS设计方案,分析了EMI的来源,并从干扰源的抑制、系统接地、电磁屏蔽、隔离技术、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布线等方面进行了EMC设计的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电路工作可靠、稳定,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2.
林瑞进  汤燕燕  瞿勇 《科技资讯》2012,(17):129-130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电磁兼容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电磁兼容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介绍电磁干扰及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等内容。电磁兼容整改主要是通过综合运用滤波、接地和屏蔽等措施对电磁兼容性改进。通过一整改案例对整改过程进行了分析,对类似产品的整改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丽伊 《科技信息》2011,(29):369-370
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强电磁场干扰下,容易损坏元器件不能正常工作,为了提高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提高系统可靠性,本文对变电站电磁干扰源进行了分析,为了抑制和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采取了屏蔽、接地、隔离和雷电保护器,以及采用UPS为微机供电等抗电磁干扰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磁屏蔽技术与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福平  冯晨  王以伦  邓宝林 《应用科技》2005,32(11):28-29,33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所以,电磁兼容设计已经成为产品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在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中,电磁干扰能量通过传导性耦合和辐射性耦合来传输,为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对传导性耦合需采取滤波技术,即采用EMI滤波器件加以抑制;对辐射性耦合则需采用屏蔽技术来加以抑制,电磁屏蔽已成为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大部分电磁兼容问题都可以通过电磁屏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感性耦合和阻性耦合时的地下管线对通信电缆的电磁屏蔽模型,以管线节点电流代替管线单元电流进行插值,改进了传统电磁屏蔽效应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下管线对地下通信电缆的电磁屏蔽系数计算,探讨了屏蔽保护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管线粗细和端接阻抗将明显影响屏蔽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述计算机电磁兼容问题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电磁抗扰度实现电磁兼容的方法,着重分析了常用屏蔽材料的电磁性能特性,对铁镀锡膜的屏蔽机箱能高效抑制计算机电磁辐射,有效防止计算机的信息泄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展望未来计算机电磁兼容性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方舱屏蔽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电源/信号孔口及转接壁盒的设计和安装成为屏蔽方舱设计和加工的关键环节.总结了电源/信号孔口及转接壁盒的功能作用和对方舱屏蔽性能的影响,阐述了电源/信号孔口及转接壁盒的设计原则,以及通过结构设计消除间隙增强电连续性以保证方舱屏蔽效能满足要求的方法.方舱屏蔽效能测试和系统电磁兼容试验结果表明,电源/信号孔口及转接壁盒的结构设计满足方舱和系统屏蔽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电磁屏蔽的理论及电磁屏蔽室的实际设计方法 ;解决了屏蔽室设计中选择屏蔽材料、接地、通风及谐振处理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在系留气球复杂的电磁工作环境中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潜在的各种干扰源,并针对干扰源的特点分别从硬件和软件2方面设计抗干扰措施:屏蔽、隔离、接地和软件滤波,最后以拉力传感器为例,证明了抗干扰设计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暂态保护判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磁暂态过程,并重点分析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故障时的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在故障线路中的分布特点,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了采用单相接地故障零序电流暂态首半波的幅值和相位特征量作为单相接地微机保护选线的判据,电力系统动态模拟试验论证了该判据的有效性。这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实现快速、准确检测出故障线路提供了又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