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描,作为一种文学语言表现方式,在《受戒》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在传达白描语言的描形、写意、传神语言功能时,汪曾祺将绘画中的骨相比法融入其中,创造出一种简约、空白的语言诗学魅力,而平等视角又将白描对象置于温婉世情当中,体现抒情诗人的人间情怀。《受戒》语言更高的艺术成就在于白描对境界、氛围的营造,其中又深蕴着道家的审美观与语言观。  相似文献   

2.
白描,作为一种文学语言表现方式。在《受戒》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在传达白描语言的描形、写意、传神语言功能时。汪曾祺将绘画中的骨相比法融入其中,创造出一种简约、空白的语言诗学魅力,而平等视角又将白描对象置于温婉世情当中,体现抒情诗人的人间情怀。《受戒》语言更高的艺术成就在于白描对境界、氛围的营造,其中又深蕴着道家的审美观与语言观。  相似文献   

3.
京派代表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追求自然、和谐、健康是他创作的主题。他的小说代表作《受戒》就体现出主题的和谐、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叙事情节的和谐以及小说语言的和谐,绽放出一种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白描,作为中国画线描造型的一种基本技法,以墨线的浓淡、轻重、刚柔、虚实来勾勒形象,形象逼真,气韵生动,表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文学语言上的白描手法,是从绘画艺术中借鉴而来并加以发挥的一个广义概念.它是对文学语言中那种近似或类似于绘画白描的语言表现方法的集中概括.文学语言中的白描手法,是指作家在描绘形象时,善于抓住描写对象内在与外在的特征,用极简略的语言作勾勒,不作过细的雕琢或过多的渲染、陪衬,达到传神效果的一种语言表现方法.语言朴素、简洁、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好的白描,既是语言表现艺术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代既是一个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时代,又是一个文化交融、语言创新的时代。裴启《语林》一书语言特点有三。首先是雅俗并重。裴启《语林》不仅多清词丽句、注重用典、具有玄奥性,而且多简洁活泼的口语。其次,裴启《语林》语言富于机智性和幽默感,文中多机巧性隽语和谐谑性隽语。再次,裴启《语林》语言之白描和修辞均有特色。就白描方面而言,裴启《语林》叙述语言简练含蓄,概括力强;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就修辞方面而言,裴启《语林》的修辞形式多样,技巧娴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体表现为比喻、对比和夸张。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因作家的创作技艺的独特与纯熟,而有了散文的意境,又因作品深蕴着丰厚的人生感悟,是灿烂至极之后的平淡闲适,加之文字清新自然,舒徐隽永,从而使作品散发出一种美的光泽,营造了极富层次与魅力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在《受戒》这篇小说里不遗余力地用精致绵密的语言描写那地方的乡俗风情,用和蔼、欣赏的态度描绘那地方的爱情是如何的纯真又是如何的甜蜜,那里没有现代都市文化空间里的各种情爱阻力,那里人的爱情就像山上的草自由地发芽,自由地成长。他构建的这种封闭性、虚幻性、抒情性乡野风情和乡野生活方式就是他小说的文化空间,也可以说是他小说的"基地",由此可以很好地理解小说《受戒》的文化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为,在短篇小说《受戒》中,汪曾祺极力渲染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梦境。这是一个清新明丽的梦境,展示的是作家淡泊和谐的心境。  相似文献   

9.
白描白描,原称白画,是中国画不着颜色纯用墨线勾描造型的一种画法。《宣和画谱》(卷七)称宋之李公麟(号龙眠)善“白画”,“凡目所睹,即领其要。”所作人物画,“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元张昱《李龙眠画醉中八仙歌》诗亦云:“龙眼白描谁不赏?胸次含空生万象。”又称“铁线描。”明何良俊《四友斋画论》认为:“如人物其白描有二种,赵松雪出于李龙眠,李龙眠出于顾恺之,此所谓铁线描。”《宋史》本传说李龙眠之画,“识者以为顾恺之、张僧繇之亚。”顾恺之为东晋各画家,可见这种铁线描源远流长。而顾恺之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散文壮阔凤仪,源远流长。本文从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刻画传神、真挚蕴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朱自清《北影》中白描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说明《北影》一文在中国散文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白描艺术手法在当代文学中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