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职务侵占犯罪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基本特征与该犯罪行为的主观,客观,主体,客体等四大要素。阐述了此类犯罪的构成,通过与其他相关犯罪的比较,使读者能正确把握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2.
除公共财物是贪污罪的对象之外,无形财产、债权与"建设项目"也都能成为贪污罪的对象,其关键理由主要在于:这几种犯罪对象也都具备有形财物的属性与功能.  相似文献   

3.
盗窃行为不仅直接损害了财物所有人的所有权,还破坏和冲击了实际占有人的权利行使,不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通过对各种盗窃罪犯罪客体学说的分析,认为能够正确反映盗窃行为人所(欲)影响或者改变的、处在具体联系中的行为对象所代表的社会关系的,只能是他人对于公私财物的占有权,并展开了对“占有”的理解。在坚持盗窃罪的行为对象必须是他人占有的财物的观点下,认为秘密将自己被他人非法占有的财物盗回,可以作为是一种私力救济行为;将自己已被依法没收、扣押而丧失占有的财物盗回则是侵犯了国家对财物的合法占有权而成立盗窃罪。赃物也应根据其具体的性质纳入盗窃罪的行为对象。对于盗窃罪犯罪客体及行为对象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平衡盗窃罪的打击范围合理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二种犯罪。尽管刑法条文规定明确,但实务中有时却难以区分。就两罪相同之处而言,理论界和司法界争议不大,一般认为两罪的犯罪主观方面均为直接故意,犯罪主体均为一般主体,犯罪客体也基本相同。就两罪区别之处而言,一般认为两罪区别在于犯罪客观方面,然而客观方面具体有哪些区别呢?理论界和司法界分歧较大,理解认识不一。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笔者以为,两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犯罪手段不同,获取财物时间不同、获取财物之方式不同、获财数额要求不同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已有的刑法理论区分标准,从而比较容易把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琳琳 《科技信息》2011,(31):I0379-I0379
针对关于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否包括公共财物存在争议的现状,本文从法理学的视角,试图从法律规范的自身特点以及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类推等角度对此进行剖析,认为我国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应然及实然地包括了公共财物,并提出相应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广进 《科技信息》2010,(35):416-417
1两个据以分析的案例 实践中,行为人以关系公共安全的财物为对象实施盗窃行为,其行为不仅涉嫌构成盗窃罪,同时也触犯危害公共安全方面的犯罪,以下两个案例即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7.
浅析受贿罪     
受贿犯罪的核心是国家工作人员违背了其应遵守的廉洁义务,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制度。利用职务之便,就是指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仅指利用本人现在职务上的便利,不包括利用过去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将来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中的"利益",从性质上讲,既可以是合法的利益,也可以是非法的利益;既可以是正当的利益,也可以是不正当的利益;既可以是物质性利益,也可以是非物质性利益。从作用上讲,为他人谋取利益仅仅限定着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受贿行为,而不限定索取他人财物的受贿行为,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不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法定要件;"为他人谋利益"不应被规定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为他人谋利益"是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受贿中贿赂的范围仅限于财物。随着社会发展,贿赂的形式层出不穷,为了惩治犯罪的需要,应将其做规范的扩大解释.包括可以用金钱计算的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的规定,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然而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出现了大量隐匿债权的行为,对于这一行为能否以贪污罪来认定,成为理论和实践中争议的话题。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字货币的占有及其转移是非法获取数字货币行为构成取得型财产犯罪的关键性因素.刑法理论对占有的研究主要从占有对象和占有形态两个方面展开.关于前者,数字货币属于刑法所规制之财物,符合占有的对象要求.关于后者,权利人能够对数字货币进行排他性的事实支配,并且该支配可以获得经验和规范的认可,符合占有的形态要求.数字货币的占有转移...  相似文献   

11.
学界把诱惑侦查的对象界定为有“犯罪意图”的人。有“犯罪意图”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连续犯;另一是从来没有实施过犯罪行为,只是暂时有“犯罪意图”的人。前者当然可以作为诱惑侦查的对象,但把后者也作为诱惑侦查的对象就值得商榷,因为这在刑事诉讼理论、刑罚理论、犯罪一心理学、法哲学及侦查实践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挑战和质疑。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职务侵占罪的构成特征。第一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认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只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 ,就可以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第二 ,职务侵占罪的客观特征。构成职务侵占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二是非法占有 ,三是数额较大。第三 ,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我们认为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其直接客体不应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或公司、企业出资者的所有权。第四 ,职务侵占罪的主观特征。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 ,并且具有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7,(3):51-56
非法占有目的是贪污罪必备之主观要素,贪污罪是断绝的结果犯,非法占有目的是责任要素,不是主观的超过要素。贪污罪中非法占有目的核心就是永久性的、以所有人身份的占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对向行为不是贪污罪的共犯。贪污罪的行为对象不能等同于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象,挪用公款以外的其他公共财物造成财物价值转移、损失较大的,依然可以构成贪污罪。  相似文献   

14.
近年频繁发生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其主要的原因是行为人无视国家对劳动安全的监管,违法生产造成的,其犯罪的动机大都是贪利.贪利犯罪,是刑罚罚金刑的主要适用对象.然而,我国刑法规定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却没有规定罚金刑.并且,我国刑法对本罪的犯罪主体的规定也过于垄统,不利准确打击行为人.本文对本罪罚金刑适用及犯罪主体化做了些粗浅的研究,旨在充分发挥刑法功能,最大限度地打击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频繁发生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其主要的原因是行为人无视国家对劳动安全的监管,违法生产造成的,其犯罪的动机大都是贪利.贪利犯罪,是刑罚罚金刑的主要适用对象.然而,我国刑法规定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却没有规定罚金刑.并且,我国刑法对本罪的犯罪主体的规定也过于垄统,不利准确打击行为人.本文对本罪罚金刑适用及犯罪主体化做了些粗浅的研究,旨在充分发挥刑法功能,最大限度地打击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刑法》虽然规定了国家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但是,国家机关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可能导致法律和社会双面的负效应。国家机关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并不能有效地达到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应该取消国家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丹麦被评为“世界最清廉的国家”,其有关行贿受贿的法律规定极具特色.从其行贿受贿犯罪的犯罪构成上看,其关于达到犯罪程度的标准、犯罪的主体与对象以及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等相关规定,都体现着丹麦对廉洁正义的极致追求.比较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更明显地看出丹麦对行贿受贿犯罪刑罚处罚的各种特点,这对我国的廉政建设立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贪官落马的案件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其中以非财产性利益贿赂的现象最为严重,但现行刑法规定的贿赂范围却难以应对当前花样繁多的贿赂犯罪。非财产性利益贿赂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危害性和持续性远远超过了财物贿赂,更容易滋生腐败。笔者认为非财产性利益贿赂符合犯罪的本质特征,将其立法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伪造货币罪是以真假货币为犯罪对象,通过对假币实施犯罪行为从而达到对真币的侵害。通过对伪造货币罪行为客体的形式及内容深入分析,假币是直接行为客体,是间接行为客体。对其进行实行行为性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货币犯罪的实质,对于罪间界限认定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预防意识与侦查意识是司法活动中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预防意识是从遏制犯罪,教育、警示犯罪主体使其不想犯罪、不能犯罪的角度思考犯罪信息;侦查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