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洪魁 《科技信息》2011,(34):86-86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新一轮平安江苏建设的意见》精神,2008年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在全省高等学校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通知》,省教育厅、综治办、公安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江苏省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通知》,设定了高校"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目标。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平安和谐社会建  相似文献   

2.
宋志平 《科技信息》2008,(31):333-334
努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文明道德风尚,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只有把和谐文化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自觉,才能实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最终实现人类孜孜以求的建设美好精神家园与社会和谐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3.
韦雅琴 《科技信息》2012,(15):442-442
班组是基层最基础、最关键的管理单元,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基层建设涉及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班组创建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班组建设体系,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应具有时代特点,要更好地结合构建和谐企业这一时代主题,只有与构建和谐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创建活动,更好地体现精神文明创建成果。  相似文献   

5.
发轫于宋室南迁,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民族危机深重之时的浙东学派,以解决社会问题、振兴经济为出发点,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主张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社会和谐发展观。这一社会和谐发展观既有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基础,又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巨大超越,具有立足于经济社会整体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内涵。其形成有着与南宋商业经济形成同步的历史必然性,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进步价值;其先进性正是浙江文化传统现代价值的核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于垒 《科技信息》2011,(19):369-369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煤炭企业党组织在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企业发展,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面临许多新问题、新考验。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文章就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了社会中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良好竞争氛围的形成,并能够促进公民的社会角色的和谐转变.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帮助学生确定健康的人生目标、加强人格锻炼是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在创建"平安先行学校"过程中面临许多影响和谐的因素,如政治稳定、校园周边环境、高校自身发展等,高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和谐校园建设核心理念,提高认识,抓好重点工作,创新机制和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平安先行学校"创建活动的长效工作体制等。  相似文献   

9.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各行业结合起来,并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推动干部职工在谋求个人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立足岗位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培育文明风尚、提升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点和实践载体。在此时代背景下,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创建文明单位为抓手,带动全体职工自觉实践,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干部群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成为涵养医院文化和职工个人素质的重要源泉,也推动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塑造了医院新面貌和新形象,突现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对精神专科医院发展的重要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和谐,包括个体内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就是要洞察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干预不良社会行为和激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1.
分析和论述了礼仪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即礼仪意识促进社会和谐观念的形成;礼仪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关系的构造;礼仪规范促进社会和谐制度的完善。指出礼仪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依靠其对社会观念、行为和制度方面的控制和调适,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在党委统一下,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高等学校要利用工会的特殊地位,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努力提高教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群体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自已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弘扬苗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对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文明家庭创建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本文在系统总结近年来郑州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发现并分析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新形势下做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80后青年的和谐人格形成的对今天和谐社会建设事关成败,他们作为改革开放的时代结晶,将开启未来许多代人的文化和社会性格,并深刻地影响我国未来的社会走向。从和谐的实质来看,社会终极的和谐是人的内心和谐,而内心和谐的基础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内心和谐要求社会个体追求向善、至善而趋归天理,实现作为"三才"之一的人应具有的完满人格。认识传统和谐伦理对于80后和谐人格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族传统社会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和谐思想.对白族传统社会中和谐思想进行梳理、审视,充分吸收和借鉴其宝贵资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和谐是由很多和谐的细胞构成的,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其中的一分子。同时,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校及社会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通过进行合适的印象整饰,使学生对自己形成和保留良好印象,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刘敏  潘慧 《广东科技》2013,22(1):64
清新县自2009年4月成功创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狠抓教育事业,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以教育为中心的文化、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使得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清新县形成了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宽容诚信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之下社会产生了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了通过和谐人格个体培养和和谐家庭形成两方面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对和谐社会构建有重要影响,因此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社会心理教育.通过传媒对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心理教育,促进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传媒社会心理教育就是利用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对社会成员施加诸种心理影响或心理压力,或对社会成员进行心理调适、心理干预,使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心理向和谐的方向转变或发展.不和谐的社会心理是由诸多不和谐的社会因素引起和形成的,传媒可针对不和谐社会心理进行生存心理教育、价值观教育、榜样教育等,为和谐社会构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