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塞尔是第一个用"现象学"来表示一种严格规定的哲学理论和思想方法的哲学家。现象学是一门关于"意识现象"的学说。现象学的口号是"回到实事本身",即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把所有哲学概念回溯到它们在直观中的最初源泉上去,把认识的客体限定为具有绝对"自身被给予性"的对象,否定认识超越的可靠性,彻彻底底地将研究范围严格限定在绝对内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是一种典型的"工作"哲学,被西方学术界称为现代世界三大思想方法之一,并广泛地应用于诸多人文科学领域。现象学最本质、最独特之处就是还原事情本身,对于正处在尴尬境地的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象学的运用使教育研究的对象、态度、程序发生了重大变革,推动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是一种典型的"工作"哲学,被西方学术界称为现代世界三大思想方法之一,并广泛地应用于诸多人文科学领域。现象学最本质、最独特之处就是还原事情本身,对于正处在尴尬境地的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象学的运用使教育研究的对象、态度、程序发生了重大变革,推动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是一门对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它求实的研究风格和强调对生活世界回归反思的理论都和现阶段最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对话教学有着丝丝联系。本文试图从对教育的现状及反思,浅议从现象学到如能给教育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中设计正成为人的生存方式,设计理念的转向已势在必行,以何种视角来分析设计问题是当代设计师所必须面对的。而现象学以其独特的视域,为相关设计理论研究从设计产品的对象性存在转向设计与人存在经验及生存智慧的关联上,敞开了现代人的生存经验。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设计现象学研究的论述,指出目前设计理论研究的缺失,从而尝试为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研究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他提出意向性构成理论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全新思路。胡塞尔的意向性构成理论经历了由强调“使某物显现”到强调“对象构造”的发展过程,这是意向性构成理论本身的自我完善,实质是方法论的创新。它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由早期静态现象学即本质的、描述的现象学向发生现象学即构造的、解释的现象学转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教育现象学作为西方教育科学领域研究范式的重要转变,因其实践的品性逐步成熟而被认同,如今已成为较有影响的教育研究范式。伦理思想是该研究范式的重要维度,范梅南教育现象学思想代表了北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教育意向"、"教育机智"、"替代父母"、"生活世界"是范梅南教育现象学研究的几个关键词。由此从伦理道德角度阐述范梅南教育现象学中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蕴含,以揭示范梅南教育现象学研究的伦理之维。  相似文献   

8.
窦红梅 《甘肃科技》2016,(16):75-77
现象学至少带给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表达研究领域两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其一,是它的"本质直观"方法。其二,是它的"回到事情本身"方法。同时,现象学对课堂上教师情感表达研究的启示是:立地在课堂教学场,对教师情感表达本身进行反思,重新理解教师情感表达的意义,支持和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自然健康地进行情感表达,这对于当今的教师培训(尤其是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家辉 《科技信息》2009,(36):I0166-I0167
现象学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和文学评论的现象学描述。其哲学根基经历了早期现象学运动、存在论现象学、综合研究阶段,其对文学的方法论借鉴有七个方面。主要流派有艺术本体论、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机制、阅读现象学和现象学文学批评。总体而言,其对文学理论的贡献在于将文学中的"意识"做了深入考察,但忽略了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因素,有片面性。发展的可能趋势是与其他文学理论流派融合,走多样吸收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象学方法,从对广告的本质还原中全面、深入地探讨广告文化,揭示出广告文化的本质是资本的逻辑。对广告文化未来发展、倡导的思考皆应立足于这一根本认识之上。  相似文献   

11.
王琴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16-17,25
我们在对"意境说"进行多层次研究的同时,也可以援引西方的现代美学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推进对中国古典文论概念的理解和体系的建构。本文试图以西方现象学文艺理论为工具,对"意境说"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理论是在批判和继承现象学美学家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将审美对象看作是一种知觉对象,认为审美对象是一个层级性的结构性存在,是由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和为我们的存在相互关联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他企图从根本上纠正现象学此前的审美对象理论主观化的错误,恢复意向性在审美对象理论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在Regge唯象下计算了径向激发态2^3S1矢量多重态的介子质量.K^*(14-10)作为2^3S1多重态的K^*’(2^3S1)介子很不合理,建议在1586MeV能量附近寻找和研究K^*'介子,分别在2.587,5.813,5.925,6.895GeV能量附近寻找和研究D”(2。S。),B”(2^3S1),占?12。S。),B?’(2。S,)介子.研究结果对于通过实验寻找尚未观测到的径向激发态(2^3S1)矢量介子和进一步研究其自旋一宇称安排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下哲学对话的进行,海德格尔"此在"现象学逐渐成为领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命运性契机。"此在"的绽出之生存堪为打开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钥匙。在此开启中,"实践本体论"获得了敞开自身的历史机缘。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原初基础,实践之"活动……出来"的品格,即它对现存感性世界和"现实的个人"的开启和塑造,成为理解"实践本体论"的突破口。自此切入,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才是可以理解的。当下,"实践本体论"需要的不是被超越,而是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因为只要实践的生成性品格尚未完成,"实践本体论"就没有被超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强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岩石地下洞室的破坏现象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发展更准确实用的地下洞室抗爆工程类比设计方法,对强爆炸试验中地下洞室工程破坏效应进行了综合研究.讨论了强爆炸岩体应力波与自由场岩体破坏、岩石洞室应力波破坏的一般图像、洞室关键破坏部位与破坏方式、洞室破坏影响因素以及洞室破坏分区的问题.洞室的破坏在根本上是由爆炸荷载决定的,地质介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洞室破坏的表现形式,洞室工程特征的变化又可使破坏程度和细节破坏形态发生改变.若场地岩体较均质、应力波传播和洞室破坏定量规律较清楚,工程设计时可先按破坏分区表进行洞室破坏的一级估计,然后再计入局部因素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6.
徐复观在具体的思想史和艺术史阐释中所运用的方法具有解释学的理论意义,他的解释学核心是"追体验"."追体验"契合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征,它强调理解作为文本、作者与读者之间主客观融合的意味生成过程,这与伽达默尔解释学建基于逻各斯中心基础上、以文本为中心的哲学解释学不同.它一方面吸收了中国古典理解观中"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则以"意义"和"意味"的区分避免了此种解释方法的主观化倾向.在"意义"的指引下,"意味"在作者和文本对读者的理解召唤中生成,化解了"解释学冲突",带来对解释学循环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伊德对仪器技术的深入研究是他整个技术现象学和科学现象学研究的核心与关节点。伊德认为,在科学研究中,仪器具有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仪器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敞开了人类的认识范围,对于科学理论的社会接受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心态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硅橡胶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热机电稳定性.考虑温度、掺杂和电致伸缩变形的耦合影响,建立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模型,从而构建系统的电场能,基于此耦合发展的Ogden模型研究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和热机电稳定性性能.结果表明,当电致伸缩系数减小,或材料常数比减小,或温度增加,或唯象学参数增加,或电致伸缩系数比增加时,介电弹性体临界名义电场增加,从而热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增强.这些结论对于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及其应用器件研究有巨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