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以Ti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TiO2和CuO-ZrO2/TiO2催化剂,并在色谱—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对NO CO反应性能,并通过TPR、XRD和NO-TPD技术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经500℃ H2气氛中还原1h与空气氛中处理的相比,活性有明显的改善,CuO/TiO2(6%)对NO完全转化的T99%=325℃,而CuO-ZrO2/TiO2(6%,10%)对NO完全转化的T99%=300℃;TPR结果表明CuO/TiO2在TPR过程中出现4个还原峰,而CuO/TiO2只有2个还原峰,说明ZrO2的引入使CuO在TiO2上的还原物种发生了变化;空气氛处理的CuO/TiO2催化剂XRD检测到的是CuO的特征衍射峰,而H2气氛处理是金属Cu的特征衍射峰;NO-TPD结果表明两种气氛处理的催化剂,NO吸附在其上的热脱附产物中质谱能检测到4种物种(NO,N2O,N2和O2),低温脱附物种为吸附在弱位上的NO,高温脱附物种则是吸附在强位上的NO;CuO/TiO2上引入ZrO2后NO的脱附峰温明显降低,这表明NO在CuO-ZrO2/TiO2表面的分解活性大于No在CuO/TiO2表面的分解活性;NO CO反应低温时形成中间产物N2O,高温时产生N2;NO-TPD脱附峰温与两种气氛处理的催化剂活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NO在催化剂表面的解离是NO CO反应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温度处理SiO2为载体,用交换法制备Cu/SiO2催化剂.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用UV-VIR,TPR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焙烧的SiO2表面的-OH有差异.在NO+CO的反应中,以500℃焙烧处理的SiO2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显示了更高的催化活性,说明催化剂表面的结构对催化剂的制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比较了CuO/ZrO2,CuO/MnO2,CuO/CoO和CuO/CeO24种催化剂体系对重整气体中CO选择性氧化反应的活性,采用TPR,XRD和SEM等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及不同Cu,Ce含量对CuO/CeO2还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除了CuO/ZrO2催化剂之外,其它催化剂中CuO与CoO、CeO2或者MnO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催化剂的还原温度降低.CuO/ZrO2催化剂显示较差的催化活性,而CuO/CeO2催化剂的活性较高,其中CuO(x=10%)/CeO2催化剂在140℃和160℃下具有较高的CO转化率和选择性,V=9%水蒸气的加入降低了CuO/CeO2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SEM测试发现新鲜和失活后的CuO(x=10%)/CeO2表面形貌变化较大,这可能是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Co3O4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CO低温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Co3O4催化剂,以CO氧化为探针反应,运用TG-DTG、XRD、TEM、XPS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2O4催化剂以单一的立方相结构存在,呈现出高分散状态,在室温乃至零度以下(-78℃)都具有较高的CO氧化活性和稳定性,在25℃可催化CO完全氧化500min以上.催化剂失活主要是由于催化剂表面吸附水造成的,微量Pd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抗水性,失活的催化剂经过热处理活性可以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5.
应用XRD分析了催化剂的体相结构,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O和NO在CuO-La_2O_3/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并对表面铜的价态进行了表征。氧化态样品的体相存在CuO、CuAl_2O_4,可能还有CuLa_2O_4物相,表面铜以 2价的形式存在。还原态样品的体相存在Cu~0、CuLa_2O_4,可能还有CuAlO_2,表面存在Cu~0、Ca~ 和少量的Cu~(2 )。CO容易在Cu~.、Cu_2O及CuAlO_2上形成分子态吸附;同时还存在HCO_3~-、CO_3~(2-)物种。NO容易吸附在CuO、CuAl_2O_4和CuLa_2O_4上,在Cu~0上可能解离吸附,还产生NO_3~-吸附物种。氧化态样品上,150℃以上,CO使Cu~(2 )还原为Cu~ 。还原态样品上,NO和CO交替吸附和共吸附实验证明低温出现了NO/Cu~(2 )和CO/Cu~ 的选择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钛含量的铜铈钦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u0.1 Ce0.9-xTixO2,X =0~0.3 (采用微反-色谱评价装置考察了 Cu0.1 Ce0.9-xTixO2催化CO氧化反应的活性,并采用氮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以及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Ti(x≤0.15)的加入,提高了 Cu0.1 Ce0.9-XTiXO2催化剂中CuO的分散度,从而提高了其催化活性。而当Ti含量过高(x=0.3 )时,Cu0.1 Ce0.9-XTixO2催化剂中CuO的分散度反而降低,从而导致其催化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文中利用简单方法制备出高效的CeO2载体,并通过沉积-沉淀法成功制备出新型催化剂Au/CeO2;通过表征发现,500℃培烧出来的Au/CeO2催化剂对CO氧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和MP2从头算方法,在6-311G(d,p),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O+HO2-C02+OH,CO+NO2-CO2+NO2个反应的过渡态结构和反应机理,沿IRC分析指出反应均为协同完成的一步反应.同时计算了2个反应的活化位垒和反应焓变,并与实验估计值进行了比较.对CO与H02的反应采用MP2/6—311++G(d,p)方法,计算所得反应位垒为100.98kJ/mol,与实验估计值93.60kJ/mol基本接近,对CO与N02的反应采用B3LYP/6—311++G(d,p)方法,计算所得反应位垒为115.99kJ/mol,比实验估计值141.51kJ/mol低25.52kJ/mol.计算同时表明2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掺杂TiO2光催化剂,并用X衍射、X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光催化氧化甲基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掺杂TiO2相比,N掺杂TiO2在可见光区有更大的吸收,N的掺杂还明显提高了TiO2光催化氧化甲基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详细研究了沉淀过程及后处理方式对CuO-ZnO/ZrO2催化剂CO2低压加氢制甲醇反应.眭能的影响,采用N2物理吸附、XRD、SEM、Cu比表面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晶相、织构特性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还原后的催化剂中存在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表面Cu物种,仅活泼Cu物种具有活性作用;催化剂的活性与晶粒大小、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因素有关,适度晶粒大小的CuO物种可能是该反应中有效催化活性位前躯体,其反应规律与甲酸铜中间体理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解硝酸铈法制备出一系列CeO2纳米粉体,进一步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Cu/CeO2纳米催化剂,运用UV-Vis、FT-Raman、XRD、TEM及微反一色谱装置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催化CO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影响CeO2的结构和Cu物种在其上的分散情况,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CeO2粒度逐渐增大,结构有序性逐渐增强,而粒度形貌趋向多样性,同时Cu物种在其上的分散性变差;Cu/CeO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其活性远远高于单纯的Cu和CeO2.  相似文献   

12.
模拟贫燃机车尾气条件下,比较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Pt-γ-Al2O3-CeO2纳米催化剂对NO的催化还原活性.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所得的样品催化活性最高,使NO的转化率达83%;而共沉淀法所得的样品抗烧结性能好,活性温度范围宽.利用XRD,BET,TEM等手段对活性好的样品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采用10 mol/L NaOH溶液对商品化TiO2进行碱处理制备TiO2纳米管,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N2吸脱附、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了碱处理温度和时间对TiO2纳米管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120~150 ℃碱处理生成TiO2纳米管,180 ℃则为纳米棒;400 ℃焙烧后纳米管的BET比表面积大于100 m2/g,而纳米棒的比表面积小于50 m2/g.以TiO2纳米管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V2O5负载的催化剂,拉曼(Raman)光谱、程序升温还原(H2-TPR)分析等表明钒氧物种在TiO2纳米管表面呈高度分散状态.3-甲基吡啶氨氧化反应结果表明,以120 ℃制备的TiO2纳米管为载体负载V2O5催化剂的催化选择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TiO2/γ-Al2O3负载型纳米复合催化剂,利用XRD,UV-VIS手段对其光降解活性进行表征,考察了TiO2/γ-Al2O3纳米催化剂降解工业废水中的丙烯酸。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条件下,TiO2/γ-Al2O3纳米催化剂对高浓度工业废水中的丙烯酸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纳米Cu/γ-Al_2O_3催化剂制备与选择催化还原NO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H4Al(SO4)2、NH4HCO3和NH3.H2O为原料沉淀制备γ-Al2O3,然后浸渍负载活性组分Cu2+,制成纳米Cu/γ-Al2O3催化剂,并考察其催化性能.SEM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Cu/γ-Al2O3催化剂粒径均小于100 nm.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pH值为8.5时制备的γ-Al2O3负载上3%Cu2+的纳米Cu/γ-Al2O3催化剂性能最佳,在275℃时能使NO的转化率达到82.3%,与普通Cu/γ-Al2O3催化剂相比较,最佳活性温度降低了25℃,NO最大转化率提高了31.8%.  相似文献   

16.
微波反应制备纳米TiO2-Fe2O3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TiCl4,FeCl3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微波加热,均相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纳米TiO2-Fe2O3复合材料.XRD分析证明反应前驱体为非晶态,500 ℃以上转变为锐钛矿结构.TEM形貌观察,粒子基本为球形,平均粒径为20 nm.EDS分析证明产品中Ti∶Fe的分析测定值与实际的投料值基本一致,并且掺杂均匀性好.光吸收及光催化实验发现Fe的摩尔分数为5%时,光催化效果最好,在日光照射180 min后,此TiO2-Fe2O3复合材料对藏蓝染料溶液降解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7.
用60MeV^18O^8 离子照射UO2(NO3)2,靶子物质溶于王水,经(ψ=20%TBP-C6H6萃取,浓直酸沉淀,0.4mol/L的HDEHP-n-heptane萃取,8mol/L的HCl反萃,得到了含有12种稀土元素的18种放射性核素的无载体多重示踪剂。  相似文献   

18.
以CeO2作为改性添加剂、γ-Al2O3为载体、CuO为活性成分,用分层浸渍的方法制备出负载型CuO—Ceo2/γ-Al2O3湿式氧化催化剂;采用TG—DTA、XRD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Ce的掺杂对载体及活性成分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在湿武氧化反应过程中,Ce的掺杂有效抑制了γ-Al2O3向α-Al2O3转变的高温相交,以及活性成分CuO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形成CuAl2O4昀过程。通过对苯酚的湿式氧化降解实验,获知CeO2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催化剂活性,其中6%CuO-6%CeO2/1—100%Al2O3的质量组分比对苯酚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30min,苯酚溶液COD的去除率为91.31%。  相似文献   

19.
NO可以经过一系列反应通道从CH3O2自由基夺取氧,生成NO2和CH3O.在B3LYP/6-311 G 高基组水平上,使用Gamaioan98程序包对此反应体系的各物种进行了全优化,找到了4个单线态和2个三线态中间体、2个单线态和1个三线态过渡态,证明了2条单线态和1条3线态反应通道的存在,并阐明了反应机理,动力学研究表明,CH3O2 NO→TS3→IM4→CH3O NO2是最可行的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20.
CO+H2催化剂中γ—Al2O3的酸碱协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