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啄木鸟的羽毛五颜六色,以用尖尖的喙啄食树木而闻名,是著名的森林鸟。全世界大约有210种啄木鸟,我国境内现有27种,其中广泛分布的有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四川、云南、福建等地的白腹黑啄木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同品种的啄木鸟形体大小差别很大,例如,绒啄木鸟体长约15厘米,北美黑啄木鸟体长约47厘米,橡子啄木鸟体长约20厘米,红头啄木鸟体长与橡子啄木鸟相似,19~23厘米。啄木鸟以害虫为食,主要有天牛幼虫、囊虫、象鼻虫、伪甲虫、甲虫、螟虫、臭虫、虫卵和蚂蚁等。它们一般要把整棵树的囊虫彻底消灭后,才转移到另一棵树上。遇到虫害严重的树木,啄木鸟会连续工作几天,直到把全部害虫清除掉。如果在13.3公顷的森林中栖息着一对啄木鸟,那么一个冬天便可啄食90%以上的吉丁虫。  相似文献   

2.
晰蜴属于爬行类蜥蜴亚目动物,因大多数种类都有四只脚,又被称为“四脚蛇”。在爬行类动物中,蜥蜴的种类最多,目前世界上已知有超过4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不同种类蜥蜴的体形差异很大,比如加勒比壁虎的体长仅为3厘米左右,而科莫多龙的体长则近3米。大部分种类的蜥蜴为肉食性的,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的,或是杂食性的。  相似文献   

3.
绿尾虹雉     
《知识就是力量》2009,(5):F0002-F0002
绿尾虹雉又称贝母鸡、鹰鸡、火炭鸡,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大型鸡类,体长58-82厘米;分布于四川西部海拔3000-4900米的山区,并边缘性地见于中国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青海东南部及甘肃南部。  相似文献   

4.
小麂     
贺明锐 《知识就是力量》2009,(10):F0003-F0003
又名黄麂,黄猄。为一种小型鹿,体长约80厘米,肩高约40厘米,尾极短。体重10-20千克。雄兽具有短角和獠牙,角直,两尖端相对;从角的基部到眼上方有2条纵黑纹。雌兽无角;头部为鲜棕色,体毛呈棕褐色,颈背部较深,呈暗褐色,腹面从前胸至肛门周围均为白色。幼兽体毛上具有斑点。  相似文献   

5.
1995年初,澳大利亚悉尼南部五龙岗一居民捕获了一只106公斤的龙虾,本以为可发一笔大财,但却惹来大祸。澳《华声日报》报道说,新南威尔士州渔业特别行动组闻讯后,立即搜查了那位渔民的家,并准备起诉,因为大龙虾属国家保护的珍贵虾类——东岩龙虾,渔民经批准后方可捕捞。龙虾是虾中之王,一般体长20至40厘米,体重250克以上。其中我国东海南部和南海所产的锦绣龙虾,重量可达数公斤。1987年11月17日,浙江玉环县栈台乡上栈头村渔民陈元友驾驶拖虾渔船,在披山岛以东52米水深的洋面上捕获一只重575克的大龙虾。这只背呈褐绿色的龙虾,体长27厘米,头上的一对触角长56厘米。1981年,浙江象山县沙塘湾一渔民在大目洋捕到一只体长53厘米、触角长92厘米、体重4.2公斤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9,(7):10-10
海马是一种长相奇特的鱼类,它们的体型很小,体长一般也就10厘米左右。2009年年初,一些研究人员在考察红海和印尼海域的珊瑚礁时,发现了5种更微小的海马,它们的体长都不超过2.5厘米,被研究人员称之为“微型海马”或“侏儒海马”。  相似文献   

7.
在苏格兰南部发现了石炭纪早期的陆栖两栖类化石.这是在石炭纪早期的石灰岩地层中发现的,包括全部骨骼的完整标本.在同一地层中还有属于最古老类型的盲蜘蛛类(陆栖节足运动)化石,但鱼类化石毫无踪迹.此外,还出土了大量多足类和蝎类化石.发现的两栖类有切椎类而具有四趾前肢和五趾后肢者,以及体长略短而肢骨构造不同的切椎类和古  相似文献   

8.
走近小菜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又名菜蛾、小青虫、方块蛾、吊丝虫,这种虫子虽体长不足1厘米,但危害极大,是世界性的大害虫。它们的分布范围极广,全球各地有蔬菜种植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那么,这种小小的虫子到底有什么样的能耐?对农业生产会带来怎样的危害?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它,来认识这种臭名昭著的大害虫。  相似文献   

9.
先做妈后当爸 在日本的伊豆群岛和冲绳群岛海域,洋流温暖,珊瑚丛生,水族荟聚,群鱼潜游。其中有一种长棘花(鱼旨)鱼,几十条一群的在这一带生息。此鱼体长10厘米左右,呈桔黄色,相当好看。每群都有几条大的,呈浅紫色,乍一看还以为是别的品种,其实浅紫色的也是长棘花(鱼旨)鱼。桔黄色的是雌性,浅紫色的是雄性,它们是同一种鱼。每当黄昏,交配产卵。 仔细观察,每群还有一些体长二三厘米、体色和雌鱼相同的小鱼。但和雄鱼体长相同、体色也相同的小鱼,却连一条也找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长棘花(鱼旨)鱼在小的时候都是雌鱼,雌鱼长到一定长度,体内的生殖腺由卵巢变成了精巢,身体的颜色也由桔黄变成了浅紫,最后变成了雄鱼。 因此,长棘花(鱼旨)鱼在自己的一生中,是先做妈妈,能排卵子;然后再当爸爸,能排精子,完成了由雌到雄的性转变。 类似情况还有黑斑海猪鱼和黄鳝鱼。这类性变现  相似文献   

10.
山东莒南早白垩世新类型鸟类足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辉  刘明渭 《科学通报》2005,50(8):783-787
在山东省莒南县后左山早白垩世大盛群田家楼组(巴列姆-阿普特期)发现保存在泥质粉砂岩层面上的5个连续的足迹. 经研究, 认为是一新类型鸟类足迹化石, 命名为Shandongornipes(山东鸟足迹). 足迹中大型、四趾, 宽约5.8 cm, 全长(含拇指)8.7 cm. 趾迹纤细, 末端均有细长的爪迹. 拇指(Ⅰ趾)向后, 趾印清晰, 各趾趾垫通常为3个. Ⅱ~Ⅳ趾间角变化范围128°~142°. 趾间无蹼状构造. 足迹最显著的特征是: Ⅱ, Ⅲ, Ⅳ三趾中轴不对称, Ⅱ-Ⅲ趾间角较大(范围91°~118°), 以及足迹长(不含拇指)与宽近等. 该足迹是中国最早的鸟类足迹之一, 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惟一的新遗迹属. 它形成于河漫滩环境, 与大量兽脚类、鸟脚类恐龙足迹共生.  相似文献   

11.
在巴西北部亚马孙河流域的河流、湖泊里,生长着一种以血腥味食物为生的热带鱼——吃人鱼,巴西人称之为"比拉尼亚"。吃人鱼是一种俗称,这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吃人鱼属银元鱼类,最大的体长的60厘米,最小的不足10厘米,吃人鱼有一副掠食者的凶恶面貌,它身体侧扁,腹部呈金黄色,头部和背部为黑色,长一对赤红色的凶狠眼  相似文献   

12.
在印度尼西亚到红海之间的上层水域,有一种名叫“光睑鲷”的奇特闪光鱼(左下图)。它的两个眼窝下缘各有一个新月状的大型发光器官。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中,有一种体长只有10~20厘米的电鳗(右下图),形状像一把刀子。它的尾部有  相似文献   

13.
法国国立自然史博物馆和中国科学研究团队完成的研究论文指出,恐龙时代的跳蚤体长竟达2厘米。研究团队分析了一些来自中国内蒙古地区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初期的化石,发现那个时代的雌性跳蚤体长为1.4~2厘米,雄性跳蚤为0.8~1.4厘米,体形十分巨大,是现代跳蚤的10倍左右。此外,这些远古跳蚤拥有长而尖锐的口器和难以被毛发缠绕的构造。虽然它们适于寄生在被毛的脊椎动物体表,但由于当时的哺乳动物体型均很小,因而科学家们认为也不能排除巨型跳蚤寄生于带毛恐龙体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深海巨虱     
你见过30厘米长的巨型虱子吗?最近英国一家海洋公园展出了9只巨型虱子,体长只只超过30厘米。它们生活在距离海面1800米处的深海中,并不吸食动物的血液,而是以海洋动物的尸体为食。  相似文献   

15.
你见过30厘米长的巨型虱子吗?最近,英国一家海洋公园展出了9只巨型虱子.个个体长超过30厘米。这些虱子名为巨型深海大虱,生活在距离海面1800米处的深海中;它们并不吸食动物的血液.而是以海洋动物的尸体为食。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的肾脏一般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分叶现象,这种情况在白暨豚等鲸类动物达到了高峰,以致整个肾主质都小肾化了,而且每一个小肾都是一个结构完整和生理上独立的单位,它同样有皮质、髓质、乳头、肾盂和漏斗,并且有独立的血管和神经供应.它的功能意义显然是在固定的肾脏大小下,皮质达到了最大的面积.以体长为181厘米的白暨豚为例,右肾的面积为190厘米~2,但如果剥离小肾,测得全部小肾的总面积达938厘米~2,几乎增加了  相似文献   

17.
岁末年初先是美国和加拿大发现疯牛病,不仅美国和加拿大成千上万的牛遭遇被屠宰的命运,也引发了美、加关系危机,并威胁到这两个国家与牛相关的经济与从业者的饭碗.接下来则是SARS重现中国,果子狸被视为瘟神,广东在5天内杀灭了1万多只果子狸.然而刚刚忙完果子狸,禽流感又翩然而至.  相似文献   

18.
岁末年初实在是热闹。先是美国和加拿大发现了疯牛病,引发了美、加关系危机,并威胁到这两个国家与牛相关的经济与从业者的饭碗。接下来则是SARS重现中国,果子狸被视为瘟神,广东在五天内杀灭了10000多只果子狸。然而刚刚忙完果子狸,禽流感又翩然而至。 把近两年流行并引起人类恐慌的疾病简单归一下类就可以发现:人类实质上还是在原始文明、农业  相似文献   

19.
从被“猎奇”似的享用,到成为众矢之的,果子狸的命运在一夜之间发生巨变。一片喊杀声之中,一场对果子狸以及其他动物的“剿杀”随时可能发生…… 作为国家防治非典总指挥部科技攻关组成员,动物学家张树义教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在第一时间里致电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妥善对待现存于一些养殖场里的数万只果子狸,从而促成相关部门作出了科学决策。 在这里我们想借张树义教授的话问:果子狸真是“肇事”者吗?好端端的这些野生动物怎么就会钻进笼子里,跑到菜市场了呢?在这场造成数百人死亡、巨大经济损失的灾难中,人类又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相似文献   

20.
梁寅春 《科学通报》1983,28(23):1440-1440
在热管炉反应器中(HPOR)我们测量了Ba N_2O反应的化学发光光谱。观察了A~1∑,V′=1的转动微扰,并测得BaO~* A~1∑,V′=1在Ar中的振动弛豫速率为2.8×10~(-11)厘米~3·分子~(-1)·秒~(-1),以及A~1∑,V′=0的电子猝灭速率为4.7×10~(-13)厘米~3分子~(-1)·秒~(-1);在N_2中这些结果分别为5.8×10~(-11)厘米~3·分子~(-1)·秒叫和4.2×10~(-12)厘米~3·分子~(-1)·秒~(-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