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50多年前,在美国加州的一大片柑橘树林里,柑橘树叶上出现了奇怪的斑点,后来这些叶子慢慢发黄脱落,树木枯死。专家分析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城市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其中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生成了“光化学烟雾”,害死了柑橘树。科学家还发现,有的植物对污染物非常敏感,将它们作为指示植物,可以对环境进行监测。牵牛花中含有花青素,这种色素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故从早晨到晚上,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牵牛花花色从蓝变红。牵牛花即是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指示植物;紫花苜蓿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敏感…  相似文献   

2.
2月22日,在奉贤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人们兴致勃勃地坐上一辆新型旅游车,观光上海开发区的新貌.然而,使"乘客"们感到神奇的还是他们乘坐的这辆车,它用氢气作燃料,空气为净化剂,只要源源不断地输入氢气,就能连续不断地发出电来,灵活而平稳地开着车子前进,而且排放的是纯净水,达到零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3.
当今,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市人的急剧增加,使居住在城市的人终日处于拥挤之中,你看,不论在车站码头,还是在饭馆商店,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拥挤带来的是;混浊的空气、烦恼的嘈杂、紧张的情绪,这将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拥挤、嘈杂的环境,加上快节奏的生活,很容易使人产生高度的紧张,甚至引起心理变态,给很多人造成精神上的焦虑、烦恼、压抑或不安,表现为头痛、失眠、易怒、乏力以及全身疼痛等多种症状,有人把这一系列身心症状统称为"拥挤综合  相似文献   

4.
继深圳市、广州市之后,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于6月14~16日在上海召开了《上海:迈向新世纪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研讨会》。北京、天津、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沈阳、西安、乌鲁木齐各大城市的著名学者和上海市的城市、经济专家10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次研讨会的论文将汇集出版。这里把部分学者在会议上的发言,根据简报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第二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于10月22~29日在上海成功举办。这是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以保护自然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公益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救育委员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以"记录自然、感受自然、揭秘自然、呵护自然"为永恒主题,并确定"人与自然"为本届的特定主题。本届保护周共推出九大主题特色活动,分别为:名人讲坛、"我与自然"青少年主题活动、"我的自然百宝箱"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减少威胁与促进健康生活》的文件中,把体重不足、不安全性问题、高血压、烟瘾、酗酒、不洁饮水、胆固醇过高症、肥胖症、缺铁症、室内烟尘污染列为人类健康十大杀手。而随着家居设计装修市场越来越兴旺,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专家指出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煤烟型污染"与"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  相似文献   

7.
看到一篇文章,说天气冷与风速、湿度的关系,比如说风速愈大,感觉愈冷,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要说"冷",这里面还有不少的道理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天气变冷了,同样的温度,冷上一两天,不太感觉冷;持续冷个三五天,才真正感觉冷。这是为什么?这要问问老天爷——是空气冷,还是大地冷天气变冷的过程是这样的:空气是流动的,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有一种以"九九"歌来反映气候的记日方法,并编有"夏九九"歌广为流传。"夏九九"歌中有这么一句:"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五九"正好处在"立秋"以后,按我国传统历法,立秋开始就算秋季了。由此可见,"秋老虎"是指立秋后出现的一段炎热天气。俗话说:"立了秋,把扇丢。"那为什么此时还会有"秋老虎"天气呢?这是因为立秋后,气温虽稍有下降,但空气湿度却大大增加,而风速却明显减少。人体感觉温度是气温、湿度、风速等综合  相似文献   

9.
5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横穿大西洋,抵达委内瑞拉奥利诺科河口时,混浊辽阔的河口使他迷惑不解,在留传至今的航海日记上写下了一句话:"我们甚至不知道该称此河口为海洋,还是湖泊。"几百年过去了,奥利诺科河流域大部奥利诺科河流域的安赫尔瀑布  相似文献   

10.
5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横穿大西洋,抵达委内瑞拉奥利诺科河口时,混浊辽阔的河口使他迷惑不解,在留传至今的航海日记上写下了一句话:"我们甚至不知道该称此河口为海洋,还是湖泊."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是一门可以跨越时空又连接文明的科学。上海,在中国现代数学与数学教育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2020年,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将在上海举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大会主办权。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认为:"1607年,徐光  相似文献   

12.
南国春早。今年年初,深圳市和广州市率先对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理论、实践问题进行了研讨。2月18日~2月21日,深圳市召开了“国际性城市·深圳战略研讨会。”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4月6日~4月12日,广州市在广州东方宾馆召开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向21世纪的广州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德、法、英和国内京、沪、穗150人出席了会议。这里把两次会议中的一些论文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核辐射"存在于所有物质中,包括人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这是亿万年形成的客观事实,也被称为"本底辐射".但人们需要了解的是,日常生活中哪些核辐射偏高,超出了正常范围,需要采取措施防范.  相似文献   

14.
谨慎补氧     
氧吧出现在大城市最近,在报刊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氧保健"。一些城市中开始出了氧吧,到氧吧去吸氧成为一种时髦。现代医学科学证明:一个成年人每天约需要吸500立升氧,才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空气中氧的正常含量是20.71%,基本可以满足人体需要。但是,在绿化面积较少、空气污染严重、人口高度密集的现代化大城市里,空气中的含量达不到标  相似文献   

15.
蜜蜂、飞蛾等昆虫的小而薄的翅膀,为何能使身体在空中自由飞行?这个谜一直困扰了科学家60多年。最近,英国科学家终于揭开了昆虫飞行之谜。原来,昆虫的飞行原理与"协和"式飞机相同,并且,昆虫还是"协和"的"老师"眼。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他们仿照飞蛾,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再利用计算机控制飞蛾机器人在风洞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当飞蛾向下扑翅膀时,需要先将翅膀举到最高的位置,在翅膀向下运动时,从翅膀的根部产生了微小的空气涡流,然后从翅膀上方的根部向翅梢运动,这就使翅膀上方的空气压力大大降低,从而产生向上的吸力,将飞蛾"吸"在空中。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科学家就发现,三角形的扁平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产生这种空气涡底,从而托住这种物体在空中飞行,利用这一原理,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三角形的"协和"式飞机,这种飞机靠三角形的机翼,产生升力飞行。在30年代,科学家以为用传统的空气动力学无法解释蜜蜂、飞蛾等昆虫的飞行原理,认为它们的翅膀不可能产生出足够的力。而现代科学证明,如果按单位功率产生的升力计算的话,蜜蜂产生的升力是飞机的3倍。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表明,飞蛾靠自己的翅膀,完全能够产生自身重量1.5倍的升力。  相似文献   

16.
一城市气候的概念现代的城市总是与稠密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工业、密集的房屋建筑和错综复杂的交通设施分不开的。人们在创造了现代化城市的同时,也为自己居住的城市环境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作为环境因子之一的气候,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而出现的混浊的空气,刺耳的噪声,以及栉比相邻的高大建筑物和公共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月,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该市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部分地区PM2.5浓度一度超过900微克/立方米。有报告显示,中国500个大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自从"雾霾"、"PM2.5"等词汇进入人们的视线后,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空气净化器竞相出现在市场上。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或空气清新机,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质量参差不齐且价格不菲,因此,我想到能否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款空气净化器,方便家庭使用。  相似文献   

18.
口罩释疑     
胡静 《科学之友》2013,(6):68-69
2013年年初,雾霾侵扰京城数日,北京市气象台连发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全市PM2.5浓度普遍超标2~3倍,为新标准下的"重度污染天"。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相应增多,也引发了人们的"空气焦虑"。2013年3月,我国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而且中国内地发现的病例数正在持续上升,截止4月18日,已有87名患者被确诊,其中死亡17人。浙江、上海、河南、江苏当天均报告了新病例。空气重污染以及禽流感的蔓延引发了人们抢购口罩的热潮。中国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淘宝网和天猫上,口罩的销售量激增。那么,戴口罩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13,(1):16-17
看过《碟中谍4》,你一定会对这一场景印象深刻:走在人山人海的火车站,却被人一眨眼工夫认出来,随即被特工盯梢;迎面相逢的美女是致命杀手,手机发出"嘀嘀"的报警声,上面已经显示出美女的姓名和信息……这,就是人脸识别。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洪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系统,将这一科幻场景变成现实。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  相似文献   

20.
正树始绿、花始开,草长莺飞,天气回暖,春意渐浓,世界开始热闹起来。跟着蠢蠢欲动的,还有散布在朋友圈的各种传言:"牛年无春,不宜嫁娶""熬夜导致肝癌""Wi-Fi辐射影响胎儿""燃放烟花爆竹能给空气消毒"……下面我们就来拨开迷雾、找寻真相。谣言:农历牛年无春,不宜嫁娶真相:"无春年"与婚丧嫁娶无关2月3日是2021年的立春节气,2022年的立春则在2022年2月4日,而农历辛丑年(俗称牛年)从2021年2月12日开始到2022年1月31日结束,刚好避开了这两个立春日,从而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无春"现象,这样的年份也被称为"无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