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潮》2008,(4):51
1993年3月13日.汤山镇当地民工刘连生等人在清理葫芦洞的堆积物时,发现一具保存相当完好的头盖骨化石.后来被称为1号头骨(汤山女猿人)。专家日前称.近年来对1号女性头骨研究发现.汤山女猿人很可能与欧洲人有过基因交流,也就是寻常说到的是个“混血儿”。“因为1号女性猿人头骨.拥有高耸的鼻梁和隆起的鼻腔,这在中国的古人类化石中很罕见,却常见于欧洲的古人类。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4,(5):54-54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遗址所在地,被称为“北京人之家”。周口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了27个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的化石集中点,周口店因化石埋藏之密集,出土古人类化石及其伴生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之丰富而震惊世界。1987年12月11日,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猿人洞即北京猿人遗址。从大约五、六十万年起,北京猿人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到约二十万年前。这个遗址发现于1921年,1927年开始系统发掘,共发现了近200件人类化石(代表40个猿人个体),上万件石器、数层灰烬层和近20…  相似文献   

3.
80年前的1929年12月2日,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当时,这一发现震惊了学术界,也使世界从此记住了“周口店”这个地方。今年6月24日,周口店猿人遗址第一地点的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媒体的广泛报道使周口店猿人遗址再次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据《地质信息报》1990年第1期报道:成都地质学院古生物硕士研究生兰晓东在长江三峡巫山县长江南岸笃坪乡进行第四纪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一颗早期猿人——巫山人的左上内侧门  相似文献   

5.
在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存在着性质不稳定、类属不明确的模糊事物,即处于事物普遍联系的中介和某些运动发展的过渡状态的“亦此亦彼”的事物.例如颜色,在黑与白之间有灰色.在从猿到人中间有类猿人或类人猿,等等,都属于模糊事物.由于模糊事物的存在,使得事物之间的界限具有了模糊性.人类在长期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形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1999,(1)
去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旧石器考古专家贾兰坡迎来了他90岁生日。为了庆贺他对中国考古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主办了他九十华诞庆贺会及由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参加的“旧石器考古学和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30年代,贾兰坡主持周口店发掘工作,11天内连续发现了北京猿人3个头盖骨,此次发现轰动了国内外。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高度评价了这次发现的意义和贾兰坡所做的贡献。人们把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和研究誉为“中国近代在科学  相似文献   

7.
李仁 《奇闻怪事》2012,(12):46-47
在距今41年前,据说发现一具连接从猿进化为人的中间缺环的生物——明尼苏达冰人,并引起极大轰动。而如今据说在越南也发现同样的生物——森林人……明尼苏达冰人1967年,在美国发生了一件奇事,一具被认为可能是"猿人"的尸体被公开展示,立即引来无数人的观看和争论。有人为之惊叹,有人认为不可思议,有人则不相信那尸体是真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有影响的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北京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能用火的猿人,与之相关的证据也是确凿的。而刊登在今年7月美国《科学》杂志上一篇对此提出质疑的论文是不严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森水研究员最近说,"时至今日,‘北京人’遗址丰富的用火遗迹,令全世界同时代的其他遗址无法相比。这些用火  相似文献   

9.
李付平 《科技资讯》2010,(26):230-230
<正>1北京猿人闻名世界的猿人洞,位于北京房山县周口龙骨山北坡,系一个天然大洞穴,东西长140米,南北向的最大宽度约40米。本世纪20年代发现这个溶洞时,它的洞顶早已不复存在了,洞内的沉积物总厚度超过50米,可划分为17层。  相似文献   

10.
从爪哇猿人、北京人发现以来,确立了人类进化过程的直立人阶段。从那时起,有关这一阶段的人化石等在各地发现不少,然而,对这些代表的分类地位尚有争论,大多学者认为各地发现的直立人只是同一直立人种中的不同亚种。本文拟就直立人体质、文化特征、分布和演化作进一步研讨。并建议,按照国际动物学会命名规则,将直立人分为两个亚种——H.e.modjokertensis;H.e.erectus。各地所发现的代表仅仅作为同一亚种内的不同地方变种;经过这样调整,就可一致于智人种的分类等级。  相似文献   

11.
出土于法国的旧石器时代的犸象牙雕刻我国是洞穴研究的古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400年以前的《山海经·山经》。那时候,古人仅仅是对洞穴现象作初步描述,直到十九世纪西方文化涌入,我国的洞穴考古研究才步入了启蒙阶段。首开记录的是英国学者欧文(R·O wen),他于1870年研究了出土于四川万县盐井沟洞穴的中国犀、中国貘、东方剑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然而有计划、有组织的洞穴考古,是从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的发掘和北京猿人的发现。从那以后,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又迈开了新的步伐,他们走出北…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新史料的“发现时代”。这里所说的史料发现包含的内容是广阔的,不仅有甲骨卜辞、汉晋简牍、敦煌文书、异族古文字、各地出土的古铜器、新旧石器时代的地下遗存、猿人头骨与牙齿、内阁大库档  相似文献   

13.
正从周口店北京猿人所用的石器初步推测,中国猿人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开始自觉用火。对火的控制、使用,带给了人类温暖,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火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但伴随着火出现的是它身后挥之不去的火灾阴影,火对人类而言不啻为一把双刃剑,人类抗御火灾的经历和人类利用火的年代同样久远——而这两者共同组成了人与火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穴里的沉积物厚达40余米,根据对沉积物中砂层的粒度分析、重矿物分析、石英颗粒表面形态分析和石英砂化学成分的测定,将猿人洞里的沉织物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是周口河的河水从猿人洞东洞口灌进洞内沉积而成的;上段沉积物是源于上砾石层和附近的坡积物,它们是由片流作用循竖井和岩溶裂隙进入洞内沉积的。  相似文献   

15.
2009年05月21日中国商务在线旅行网报道: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新科研成果展今起在遗址博物馆第五展厅开展. 周口店遗址自1927年开始大规模发掘以来,共发现包括猿人洞、山顶洞、第四地点、田园洞等27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化石地点,出土了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上百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遗址发掘研究工作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16.
“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印证了“多地区起源”及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模式学说的正确性,面对“许昌人”头盖骨,“非洲夏娃说”、“代替说”等不攻自破。“许昌人”不仅可能是北京猿人的后代,同时还应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同时“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在人类学研究领域对DNA的科学证明提出了严峻挑战。它以事实提醒我们,面对现代人类多源说的实证资料,在人类学、考古学和基因科学诸多学术研究领域里调整学术思路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7.
狮子是一种群居动物。在一个狮群里面,只有狮王拥有交配权,这是一个社会体系的社会成员关系。这种社会成员关系导致狮子整个种群的基因都保持强壮的躯体。因此可以认为,物种的社会成员关系对物种的基因具有选择的作用。所以一个物种除了生存自然环境和生存技能对基因具有选择以外,还存在着物种社会成员关系对基因的选择。因此,关于一个物种演化的原因,必须把该物种的生存自然环境、生存技能和社会成员关系这三个因素进行一起研究。本文把物种的这三个因素统称为“社会体系”。在一个物种的社会体系内,生存自然环境、生存技能和社会成员关系三个因素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因果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物种的基因处在一种被选择的状态中。因而使得物种的基因朝着符合社会体系的方向去演化。猿人演化成现代人的过程,其实就是猿人的社会体系内三个因素作用的结构。生存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猿人生存技能和社会成员关系的变化,三者的变化都对猿人的基因产生了选择的作用。从而使得猿人的基因往复杂智能的方向去演化,直到他们成为了我们现代人。  相似文献   

18.
刘迪 《大自然》2014,(4):70-71
丹江口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曾是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恐龙蛋化石、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古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淅川中原鸟和"郧县猿人"等众多重要化石以及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丹江口库区在古生物学和考古学领域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9.
和县猿人生活时期的古气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和县猿人产地化石层的孢粉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的古植被经历过三个发展演替阶段,反映和县猿人生活在由琼到暖的气候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20.
远古,北京房山周口店的龙骨山。一伙健壮的猿人为了寻找栖身庇护之所,与一群豺狼虎豹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这些被其后人开始称之为“人”的智猿终于将野兽赶出洞穴和巢穴,安然地居住了下来。天然洞穴和巢穴,或许就是人类祖先最早的居住建筑,而山顶洞,大概就是人类有考证的最早的民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