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赛博文化。在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及自然科学家的推动下,一门新的学科——赛博人类学诞生了,它在传统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虐拟技术,对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提出了诸如“超文本”和“超媒体”方法。赛博人类学研究领域有:科学家民族志、性别与科学、虚拟现实、虚拟社区、网络社会等。但是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建立新的学科赛博人类学。  相似文献   

2.
理论创新的秘诀之一,就是不同的理论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智能。后现代地理学的问世也有它得以产生的知识背景和逻辑。在方法论上,主要表现为在批判现代地理学的基础上突出重构空间的辩证法;站在时间、空间和社会相统一的高度来构筑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创造和生产人文空间和社会空间。主张从多元空间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地理学中的时间化和空间化;将空间理论与社会过程和人类作用重新连接。利用解构和重建的思维方式,解读世界新都市洛杉矶是如何从现代城市一步步演变为后现代城市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尽管马克思没有一个充分发展的关于空间的哲学理论,但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在社会理论的研究中显示出"地理理论萌芽"的迹象.马克思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广泛地运用了地理学方法,阐释了社会过程和空间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称之为"空间辩证法".通过空间中的嵌入来把握社会过程,马克思为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人文科学的空间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在信息科技领域中,cyber系列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早在2002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计算机名词》(第二版)中,就收录了cyberspace,中文定名为"信息空间",同时公布的还有其注释:"指从计算机网络可得到的全部信息资源。"同年公布的《地理信息系统名词》采纳了"信息空间"这一定名作为词条正称,同时将"赛博空间"作为词条"又称"。2006年公布的《地理学名词》,采纳了"信息空间"作为唯一定名,其释  相似文献   

5.
"赛博空间"的产生给人们的休闲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亦赋予休闲以换位、转移、增强智力等新的实质内涵.呈现出便捷性、自主性、虚拟性、精神性等传统休闲方式所不曾有的休闲特征.赛博空间休闲的价值本真就在于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话语的空间转向与科学地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当今学术话语空间转向的背景下,分析了科学风格和科学现场空间化研究的情况,认为科学知识空间化导向的科学地理学研究相对于“普遍主义”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进步,但因为它强调社会化的空间概念,所又有着强烈的否定科学理性的“特殊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社会空间辩证法的由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问题和"空间的生产"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持续研究的重点之一。社会空间辩证法是"空间的生产"理论的主要方法论。它产生于两重批判的基础之上:一是对传统容器空间观的批判,另一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忽视空间要素及其作用的批判。社会空间辩证法概念系通过列斐伏尔的奠基,哈维等人的发扬,最后由索加正式予以提出。  相似文献   

8.
商品抑或礼物:新自由主义与新左派在赛博空间的对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处于两种文化的张力之中:新自由主义将所有制和私人产权的概念应用到赛博空间,把网络经济喻为现代的“丝绸之路”,在网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电子商务大潮,并以此成为经济腾飞的发动机;而新左派认为礼物交换是赛博空间的根本特征,他们反对知识产权,反对赛博空间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并针对新自由主义网络经济政策提出了“烹锅模式”、“教堂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提出赛博空间维度的概念,并以此为分期标准,对电子战做了分期,即以"预警机"为核心的"三维"电子战;以"中继卫星"为核心的"四维"电子战和以"大数据网络"为核心的"多维"电子战等阶段。在此基础上,运用元系统跃迁理论和感知控制理论的思想原则,探讨了"电子战"赛博空间维度的演化机制。电子战系统的要素随机变异,该变异促进了电子战系统的控制手段,即数据链的升级换代,由此使电子战系统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当应用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电子战的系统跃迁。这个跃迁完成时,使电子战赛博空间维度增多。本文给出预测,电子战赛博空间维度的增加是电子战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军贵维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赛博空间包涵着丰富的人类理性的精神内涵,亦具有工具理性、操作理性、沟通理性和价值理性等层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能在赛博空间的"座架"上获得共在与互动,人亦能在其互动中获得不断提升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符号学视野中的网络互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互动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的符号互动,它具有实指性与虚指性并存、丰富性与单调性共生、共享性与同时性统一等方面的特点。本文运用符号学方法论来探讨网络互动的特点和条件性因素,进而对网络空间的符号异化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于虚拟世界的哲学论争,无论其逻辑起点如何,都步入了一个技术思辨误区。实际上,虚拟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嵌入到人类生活的社会文化系统之中,带来了社会关系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此,虚拟世界研究的方法论应该从技术思辨转向社会哲学,即在实证基础上对虚拟世界进行形而上的建构。从社会哲学的视野来审视虚拟世界中的一些哲学问题,是有待拓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空间中的隐私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一种天赋权利.网络对隐私权的侵犯表现为对个人隐私的散布和传播、对个人隐私的直接侵害、对个人隐私进行窥探和监视.保护网络隐私权,就要增强隐私权保护意识;利用他律,进行必要的立法;加强自律,提高道德水准;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社会必须努力平衡个人的隐私权与社会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cyber-的目前译法Cyebr-一词作为前缀,目前一般被翻译为计算机(的)或电脑(的).也有的译作信息(的),虚拟(的)等等.  相似文献   

15.
酶活力(enzyme activity)亦称酶活性,是酶性质的重要参数。在酶研究与应用实践中,常常需要测定酶活力,这就使酶活力单位(activity unit,简称U)的定义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版本的教科书中关于酶活力单位的定义均不够严密,容易引起歧义。譬如,在某权威《生物化学》教材(2002年出版,2004年印刷)中,对酶活力单位做了如下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对酶Katal单位(简称酶Kat单位)则这样定义:“在最适条件下,每秒钟能催化1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对酶国际单位(IU)也定义为:“在最适反应条件(温度25℃)下,每分钟内催化1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根据上述定义,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推论:如果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越少,那么这种酶的催化能力就越强,换句话说,如果酶活力单位越少,那么酶活力反而越大。这显然与事实不符。所以出现这种谬误,是由于教材编写者误用了“所需”之类的字眼。笔者建议,在酶活力单位的定义中,应当剔除“所需”等词汇。合理的酶活力单位定义应当为: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这样即可避免歧义或误解(酶Katal单位与酶国际单位亦然)。此外,在诠释酶活力单位概念时,可以加上如下注解:在特定条件下,酶活力单位越多,酶(活性酶)量也就越多,酶的总活力也就越大;反之亦然。这样将有助于学习者对酶活力单位概念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论网络空间社会问题的道德控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网络空间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为维护其运行秩序,保障网上群体和个人的利益,必须建构控制体系,要用技术的、法律的、道德的等手段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技术控制的缺陷性、法律控制的局限性和道德控制的实用性,道德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控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为达到控制的有效性,应遵循如下控制原则:注重个人自律,利用组织力量;道德控制主导,进行综合治理;加强伦理研究,形成网络规范;开展伦理教育,提高责任意识;满足社会需要,确保个人权力;把握控制力度,保持必要张力;注入人关怀,防止符号异化。  相似文献   

17.
药食两用植物含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食两用植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但是当前药食两用植物的概念不清晰、含义不明确,严重影响了中国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文章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探讨了保健食品的实质,厘清了药食两用植物的含义,指出广义的药食两用植物是指既能用于食品又能用于药品的植物,包括能够用于保健食品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术语定名的原则,分析了cyberspace的由来与发展,建议将其命名为“信息控制域”,俗称“赛博空间”,并阐述术语定名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