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了缙云山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固定样方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16年后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固定样方中的维管束植物有45种,35属,19科.固定样方的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群落层次清楚,银叶木荷为建群种,小叶栲、白毛新木姜子、川山研等为第Ⅱ亚层优势种.物种多样性有所降低,Simpson指数λ=0.17,Shannn-Wiener指数H'=1.90,但群落的均匀度较高而且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成果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定位站定位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米槠群落是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米槠群落维管束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前三者是较好的多样性指标,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值为39.058,Shannon-Wiener指数值H′为4.665,Pielou均匀度为81.56%,Simpson指数为59.022,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983.群落乔木层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前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1.949,3.740,82.32%,26.792,0.963;后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9.658,4.110,81.59%,36.897,0.973.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八仙山自然保护区7个典型森林群落.在划分群落类型基础上,分析了各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垂直结构,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7个典型森林群落隶属于2个植被型的7个群系、7个群丛,其中暖性针阔混交林为2个群系,2个群丛,典型落叶阔叶林为5个群系,5个群丛.(2)所调查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39科,67属,92种(含变种).(3)各群落均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构成,具有典型北方森林特征.(4)不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物种丰富度于同一群落不同层片存在较大差异.栓皮栎-荆条-矮丛苔草群丛及白蜡树+核桃楸-雀儿舌头-大叶铁线莲群丛为草本层丰富度最高,其余群丛为乔木层丰富度最高,各层物种丰富度排序多样.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槲栎+吴茱萸-大花溲疏-凸脉苔草群丛和栓皮栎-荆条-矮丛苔草群丛高于其它群丛,并均以栎属树种为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主要表现为油松+核桃楸-三裂绣线菊+大花溲疏-矮丛苔草群丛、油松+蒙古栎-三裂绣线菊-矮丛苔草群丛、核桃楸-小花溲疏-糙苏群丛及白蜡树+核桃楸-雀儿舌头-大叶铁线莲群丛高于其它群丛,表明其信息量大、内部结构较复杂、物种分布较均匀.群落生境与其多样性密切相关,其中坡向对多样性组成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多样性,作者通过样地调查法对大巴山自然保护区2个主要流域、6个垂直带、9个水平带、33块样地蚂蚁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样地间蚂蚁群落物种组成、个体数目、群落多样性、优势度与群落相似性等特征.结果表明,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发现蚁科昆虫5亚科32属59种,其中24种为重庆新记录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样地蚂蚁群落个体丰富度为38~6 815头;物种丰富度为3~19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184 1~2.127 5,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144 0~0.928 0,Pielou均匀度指数0.167 6~0.850 3.前河下段海拔1 000 m低山偏暖性山地阔叶林物种最丰富(19种),前河中段海拔1 000 m低山偏暖性山地阔叶林多样性指数最高(2.127 5),优势度指数最低(0.144 0),前河上段海拔2 000 m亚高山偏寒性针叶林均匀度最高(0.850 3).物种丰富度以前河较高,任河较低.群落相似性系数显示不同海拔与植被的蚂蚁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显著.整体看来,大巴山蚂蚁群落的个体数目呈现随海拔上升而递减的规律,物种数目、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群落相似性随海拔上升普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模式,与低海拔地带受人为干扰导致的植被次生化和碎片化有关.海拔、植被和人为干扰均对蚂蚁物种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成果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定位站定位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米槠群落是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米槠群落维管束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前三者是较好的多样性指标.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值为39.058,Shannon—Wiener指数值H′为4.665,Pielou均匀度为81.56%.Simpson指数为59.022.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983,群落乔木层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前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1.949。3.740,82.32%,26.792,0.963;后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9.658,4.110,81.59%,36.897,0.973.  相似文献   

6.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的9个样方的调查资料,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该区主要森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生于坡地的森林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上高于生于谷地的云冷杉林和红皮云杉林.同一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也存在差异,丰富度指数除在云冷杉林和红皮云林中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外,其它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谷地云冷杉林和红皮云林及坡地毛缘苔草毛榛子红松林中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其它群落中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各群落间变化比较复杂,但其变化趋势相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还与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有关,就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松林而言,随着群落的演替,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现增加的趋势,当到达顶级群落时又略有降低;而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亮叶水青冈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内容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亮叶水青冈林是山地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亮叶水青冈群落高等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值为1.2973,Pielou均匀度为34.71%,Simpson指数为2.4777,PIE为0.5964,群落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较高,各项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757,89.11%,12.1179和0.9175,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极低。  相似文献   

8.
运用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dMa、dMe;多样性指数:λ、H′、No、N1、N2;均匀度指数:J、Es、Eh、E2,1、Ea)对样地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牛姆林天然林群落普遍具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且群落空间各部分的物种多样性程度大多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或层间植物;并显示了多优势种群落的整体多样性水平高于单优势种群落的群体多样性水平,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牛姆林不同类型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程度为: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杜鹃矮林;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比较分析,还揭示了均匀度指数在物种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门山的地理成分和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统计植物区系,研究天门山科、属的结构组成。将天门山划分为山顶矮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阔叶混交林五个植被类型,分别对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外貌、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为天门山的植被及植被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生活型、叶的性质和季相出发对天门山植被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以及不同径级和高度级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了天门山的空间排列和群落演替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门山植物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基于四面山常绿阔叶林从山麓到山顶(海拔850~1550m)的21个样地数据,运用群落物种丰富度S,物种多样性ShanonWiener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及Simpson生态优势度D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几种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变化.随着海拔升高,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整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H值与均匀度J值有减小,生态优势度D值有增大的趋势.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呈正相关,与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运用5种β多样性指数计算了各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各群落间的物种差异较大,相同种类少.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2006年对长白山保护区蝴蝶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蝴蝶121种,隶属7科63属,以蛱蝶科为主要科,各林带均有分布共有19种.在不同生境中,随着海拔的升高蝴蝶的多样性有较明显的变化,其中红松阔叶林带蝴蝶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最高,苔原带最低.  相似文献   

12.
用植被样方调查法对广东始兴南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具有6种植被型,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优势科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杜英科等.植被优势种主要为甜椎、木荷、黧蒴、红椎、酸枣和青栲等.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省磐安县六十田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乔木树种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各树种的重要值判断,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乔木组成种为东南石栎(Lithocarpusharlandi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紫楠(Phoebe sheareri)和华东楠(Machilus leptophylla),其中东南石栎和木荷为主要优势种.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优势度相对较高;其生活型以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85.45%;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61.82%),小型叶次之(占29.09%);叶型以单叶占有较大的优势,达到89.09%;叶质以革质叶占优势(56.36%),纸质叶次之(40.00%).生活型及叶的特征表明该群落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主要乔木树种水平结构整体上呈均匀分布状态,说明群落中种内和种间竞争激烈.依据胸径级别频率分布的形状,7个主要组成种的种群结构可以大致归纳为:倒金字塔型、倒“J”型、纺锤型和双峰型.其中,种群结构呈倒金字塔型的东南石栎、米槠、青冈和紫楠及呈纺锤型的华东楠,因为缺乏幼苗和幼树,在演替过程中种群将衰退;而呈双峰型的红楠和呈倒“J”型的木荷,因有较为丰富的幼苗储备而将成为该群落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枣香林区1 hm固定样地内的植物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54种3514株,隶属于28科41属;区系成分较为复杂,以广布分布成分为主,同时含有一定比例的温带和热带区系分布,体现了该区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征.群落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层间植物层;Hurlbert指数(DH)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层间植物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2)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层间植物层;Pielou均匀度指数(J)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层间植物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D1)表现为层间植物层>灌木层>乔木层.为认识和研究小秦岭物种多样性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福建森林群落的乔木构成数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据对福建境内30处山地森林样地调查数据,采用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Simpson 生态优势度与群落均匀度指标,定量测度森林群落的乔木构成水平为物种多样性指数约3~4,生态优势度为0.10~0.25,群落均匀度为0.75~0.90,作者据此探讨了群落的乔木构成特征及其对福建亚热带森林研究与林业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从生境条件、种类组成、类型、外貌、结构、物种多样性、演替等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红树植物种类有14种,隶属11科14属;其中,真红树有10种,半红树有4种.真红树群落可划分为8个群系,14个群落类型,建群种有卤蕨、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木榄、海漆、老鼠和银叶树8种;半红树群落有2个群系,2个群落类型,建群种为黄槿和海芒果.群落物种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D)为1.09~5.34,Shannon—Weiner指数(H)为0.25~2.56、种间机遇率(PIE)为0.08~0.82和均匀度(E)为0.25~0.95.  相似文献   

17.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同纬度稀有的原生性强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为阐明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环境因素,在该保护区石上森林、漏斗森林、喀斯特沟谷(青龙潭)、古梅林和村落5类代表性景观设立了342个样地,系统调查了藓类植物的分布情况,计测了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342个样地共采集1 668份标本,鉴定到藓类植物319种,隶属106属36科.5个景观类型中,物种丰富度以青龙潭和石上森林的最高,物种多样性以石上森林最高,其次是青龙潭;功能多样性在各景观之间没有显著区别.不同的基质中,石生和树生藓类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土生藓类植物;石生藓类植物功能趋异度和丰富度指数最高,树生藓类植物的功能均匀度较高.随着林冠郁闭度的增加,地面藓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均显著上升,但是随着草本盖度、土层厚度和基质湿度的增加,这些指标呈下降趋势.随着海拔的上升,石生藓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指标呈现上升趋势,而树生藓类呈现下降趋势.茂兰地区藓类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功能丰富度、物种多样性与功能趋异度、物种均匀度与功能均匀度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在喀斯特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随着环境林冠郁闭度的提高,藓类植物的物种和功能多样性上升,石漠化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提高藓类植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茫荡山小叶青冈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小叶青冈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树种组成复杂,组成小叶青冈林的植株种类有52科96属167种,其中乔木层24科43属71种,灌木层(下木层)39科74属132种,草本层14科18属22种.在所调查的样地中,重要值总和排前5位的种分别为小叶青冈(235.45%)、甜槠(68.09%)、弯蒴杜鹃(67.01%)、木荷(66.89%)、深山含笑(38.40%).  相似文献   

19.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华中武陵山脉中段,110°06′50″E-110°21′35″和28°42′15″-28°53′15″N之间,面积3 520 hm2,是我国常绿阔叶林保存比较完好的区域.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包括钩栗林、湘西青冈林、巴东木莲林、利川润楠林、甜槠林、栲-银木荷林、湘西石栎林等,具备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湿热特性和热带亲缘,可视为我国低海拔常绿阔叶林的典型代表,有利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维持.小溪常绿阔叶林不仅物种极为丰富,而且还拥有大量珍稀、孑遗和特有植物类群以及保存和孕育这些珍稀或特有种的河谷特殊生境,对研究我国乃至全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揭示常绿阔叶林形成、分化,特别是河谷特殊生境物种多样性形成及其维持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