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6月初 ,国内几乎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南水北调日程表”已经排出的消息 ,拟于今年拿出规划思路 ,力争“十五”期间开工 ,“2010年中线通水” ,“届时 ,北京人将坐在家中喝到长江水”。笔者认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下简称中线工程) ,依托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是不适宜的 ,为确保将来持续有水可调 ,必须另行选择中线调水工程的取水口!一、中线调水不宜依托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中线调水工程拟依托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 ,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开始规划的。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系统的巨大变化 ,可谓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相似文献   

2.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位于河南南阳西北部。主要任务是为京、津、冀、豫等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提供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兼顾农业用水和其他用水。丹江口水库上游控制区主要涉及河南、湖北、陕西3省。河南省境内涉及南阳市淅川、西峡、内乡、邓州等三县一市,该区域以保护水源地水质为重点,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抓手,完善执法监督,强化生态保护,据统计,自"九五"以来,水源区先后关停并转企业463家,其中关停企业200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较大空间尺度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空间分布及驱动因素,为该区域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土壤有机碳(SOC)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考虑海拔、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空间因素的基础上布设样地,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借助GIS研究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格局,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各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解释力及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程度的差异,判定影响研究区SOCD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其空间差异及随海拔、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及森林类型的变化规律。【结果】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0~20 cm与≥20~40 cm土层的SOCD分别为4.18和2.67 kg/m2,其中0~20 cm土层SOCD比全国平均水平(2.67 kg/m2)高出56.55%。②SOCD呈现南北林区高、中间农田和草地低的格局,SOCD大于10 kg/m2的集中在海拔≥1 000~2 000 m的林地,小于1 kg/m2的集中在海拔<500 m的草地。在海拔上,SOCD随海拔梯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0~20 cm与≥20~40 cm土层SOCD均在海拔≥1 500~2 000 m出现峰值(7.32 kg/m2,4.94 kg/m2);在土壤类型上,SOCD最大的是石灰(岩)土,最小的是褐土,黄棕壤和棕壤在0~20 cm土层SOC储量最高,分别为2.005 Pg和0.815 Pg,二者占总储量的72.83%;在土地利用类型上,林地和农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0~20 cm与≥20~40 cm林地土层SOCD分别为4.87 kg/m2和3.05 kg/m2,农田分别为2.75 kg/m2和2.00 kg/m2(比林地分别下降77.09%和52.50%);林地碳储量占87.48%,农田占12.02%。③对SOCD空间分布解释力较大的是海拔(0.25)和土地利用(0.20),其次是土壤黏粒(0.11)。不同驱动因子在交互作用下的解释力明显高于单因素的解释力。【结论】海拔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SOCD空间格局的主导因子,不同驱动因子交互后呈现双因子协同增强效应。农田SOCD明显低于林地,因此,应加强生态工程建设,进行林地保护和植被恢复,提高该区域土壤碳固存能力。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的实质上是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内部化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核算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并通过对受益区的罗吉斯生长曲线计算出的支付意愿,最终得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补偿量为44.24亿元.在此基础上,确定出了受水区的补偿率和补偿量.  相似文献   

5.
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中问题较少的线路,是比较成熟的首选项目,却还有不少弊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分析和建议。但仍然还有优化的可能,可以使弊病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做到库区不用移民,下游也不用引江补汉,还能多调水。一、深入认识自然的规律和特点1.京、津、华北地区缺水的规律和特点华北平原年降水在600mm左右,如果年际和年内都分配均匀,就不存在干旱问题。但自古以来的“三年两旱”,是因为1~4月春耕期的总降水量不到40mm,冬小麦无法返青夏粮无法出苗,所以大部分年份都需要春灌;尚有1…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21世纪初动工兴建的一项跨流域调水的特大工程.主要是解决北方地区工农业缺水、城镇供水。汉江丹江口水库为中线工程水源地。通过分析水源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较科学、合理的对策:借鉴三峡移民的成功经验,走“内安”“外迁”并举的开发式安置移民之路;设立水源保护区.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综合治理和建设重点;增强法制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能力的提高;实施工程全面合作,统一协调工程的规划、开发、实施、管理。兼顾各地利益。实现“多赢”;国家适当的扶持,确保水源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水源头区浮游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分别在丹江口水库河南水域丹库和中线干渠南阳段选取6个典型生态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对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连续监测和评价.结果共发现浮游生物132属403种;浮游植物9门44科94属357种,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比为43.70%-33.61%-11.20%,浮游植物指示种8门21科32属42种,其中中营养型指示种占78.57%;浮游动物4门32科38属46种,浮游动物指示种仅2种;调水前后香农威勒多样性指数(H′)均大于1.0,均值为2.33,调水后H′值先降低后增加,最高值达3.33.综合评价认为:库体和干渠水体稳定,为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8.
杨爱荣  刘雯  蒋国富 《河南科学》2011,29(4):457-460
分形理论为开放复杂的地学系统在时间序列上进行分形特征的研究、预测提供了可能.运用分形理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结构分析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分形结构,其中耕地、居民用地、林地的分维值偏离随机值较大,土地利用状态相对稳定,比较接近规则体;布局复杂且不稳定的水体偏离随机值较小.对比南水北调中线...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调度水质影响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供给区,整个规划库区承担着重要的区域公共生态责任.国家对库区水质、水量提出了严格的指标性要求,整体水环境安全是保障调水目标实现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在分析了库区污染源及水质现状的基础上,以2010年、2030年为评价目标年,采用D illon模型建立了水体富营养化与磷负荷之间的关系,对丹江口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做出宏观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需要进行纳污能力核算.结合丹江口水库水质现状、水污染特点,以及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确定COD和NH3-N为纳污能力计算控制指标,选用河流二维水质模型,对库区局部污染水域纳污能力变化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水库蓄水位加至170m后,计算区域水体的COD、NH3-N月消纳总量相对157m水位时均下降,局部水域纳污能力减弱,国家及库区政府部门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与仿真技术,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系统仿真模型,开发系统仿真试验平台,借助该平台模拟水量调度过程,可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决策部门提供有效可靠的参考方案,通过系统的仿真试验,近期调水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实施后对周围环境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前期研究中,必需搞好环境的分析与预测,其中主要有:调水对供水区环境的影响评价、水文情势变化对汉江中下游环境的影响、以及淹没和移民等问题对丹江口库区环境的影响评价等。  相似文献   

12.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水源区,是点(渠首)、线(干渠)、面(水库)的核心区域和唯一结合部,是水源地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最为敏感的区域.对渠首水源地自然、经济资源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渠首水源地及干渠沿线生态走廊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并详细论述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对汉江中游襄樊市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灌溉、城市发展、工业生产、航运、水质以及生态环境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分析和评价了中线工程对汉江中游襄樊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进行生态环境安全规划、管理;兴建崔家营、新集水利枢纽工程;加强水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的持续性、安全性和高效益性,使南水北凋中线工程调水给襄樊市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促进襄樊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补偿研究存在的问题,寻找建立水源区补偿机制的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分析.结果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建设预期的资金来源几乎全部依靠中央财政转移,缺乏市场运营机制和多渠道融资途径.结论 国家应将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纳入西部大开发的统筹规划,借鉴国内外补偿经验,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产生的综合影响,为其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AHP法为主,建立综合影响评价递阶层次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 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生态环境,最小的是社会发展.结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其影响也是全面的、深远的,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政策和措施,对负面影响较大的方面加大补偿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水污染治理的角度研究了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陕西段)的生态补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不采取控制措施的情况下,通过对水源地(陕西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得到污染物的超负荷量,以此来衡量水源地(陕西段)为满足调水水质要求需要得到的补偿.结果 计算出了2006-2020年逐年的污染物的超负荷量.2020年陕西段水源区汉丹江干流枯水年需削减的污染物总量为15 787.4t/d.得到年平均补偿金额为28.17亿元.结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段水源区水污染治理的生态补偿费用为28.17亿元.可作为补偿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智慧水利和数字孪生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基于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和水利专业知识,结合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调度任务和职责,尝试提出中线干线智慧输水调度的定义和基本功能要求。在分析智能和智慧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智能系统地讨论了中线干线智慧输水调度的关键技术、存在的不足和提升建议。调度感知智能方面,提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相结合、机器视觉与传统传感相结合、自动采集和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数据采集体系,构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数据清洗方法;调度认知智能方面,提出机理研究结合数据挖掘的建模思路,分别从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角度,全面总结分析输水调度关键技术和建模要求,构建前馈调控策略模型、水力模拟仿真模型、调度预报预警模型、参数自适应模型等;调度决策智能方面,提出以模拟推演为前馈、以实时监测为反馈的调控思路,建立基于滚动决策修正、实时响应的自动化输水调控策略,构建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