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两栖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健康的指示动物。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领域。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对吉安市郊稻田环境的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吉安市郊稻田环境有两栖动物8种,隶属1目4科。动物区系为广布种3种,东洋界5种。生态类型为静水型3种,陆栖静水型4种,树栖型1种。泽陆蛙为稻田环境中的优势种,饰纹姬蛙为亚优势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促进湿地公园的有效管理,2016年4月至8月采用样线法和访谈法先后2次对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观察到两栖爬行动物22种,隶属2目13科20属。区系特点:在调查的两栖爬行种类中,分布在东洋界的种类有12种,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有10种,东洋界占优势。生态类群:两栖类各生态类型的物种组成以陆栖—静水型(8种)最多,占调查到的两栖动物种数的66.7%;爬行类各生态类型的物种组成以陆栖型(9种)最多,占调查到爬行动物种类的90.0%。根据湿地公园的现状,提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岭地区两栖动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岭地区有两栖动物36种,隶属2目7科17属,区系特点是①物种多样性保护较好,占中国两栖类总数的13.62%;②区系成份较为复杂,以华中-华南区的成分占优势,古北-东洋界种,华中成分也渗到本带中,分别为20种,8种,5种,另有华南区种3种,莽山角瘰、黑耳水蛙、小棘蛙为广东省分布新纪录③保护区面积偏小,专业队伍构成合理性差;④中国蟾螈、无斑肥螈、棘胸蛙、虎纹蛙等保护形势严峻.提出了该地区两栖动物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1~2008年,对河南省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共有两栖动物7种,隶属2目4科7属;区系组成中,广布种4种,东洋界2种,古北界1种,具典型过渡性.蛙科为优势科,太行隆肛蛙为优势种,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指名亚种、北方狭口蛙为常见种,花臭蛙为稀有种,大鲵是珍稀濒危种.龙峪湾是花臭蛙已知分布的北限.本文提出了该区两栖动物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样线法和访谈法对六盘山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两栖动物标本80余只,经鉴定并结合文献记载,六盘山保护区分布有5种两栖动物,隶属于1目3科4属,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71.4%.其中六盘齿突蟾(Scutiger liupanensis)种群数量不足3万只,已处在濒危状态,花背蟾蜍(Bufo minshanicu)、岷山蟾蜍(Pseudepidalea raddei)及中国林蛙(Rena chensinesis)为保护区优势种,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在保护区十分罕见,恐已绝迹.保护区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计3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6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42.9%,广布种2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4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28.6%,无东洋界物种,这与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宁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动物群相一致.针对保护区两栖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科研及具体实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对四川省万源市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花萼山共有两栖动物2目9科27种(亚种).其中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为大鲵Andrias daviddianus;省级保护动物3种,为巫山巴鲵Liua shihi、秦巴巴鲵Liua tsinpaensis和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4种,近危物种5种;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3种(亚种);中国特有种17种(亚种);相对于2006年的调查新增2个种,分别为南江臭蛙Odorrana nanjiangensis和光雾臭蛙Odorrana kuangwuensis.建议建立统一的"秦巴山区两栖动物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大鲵、秦巴巴鲵、巫山巴鲵、南江角蟾、巫山角蟾、南江臭蛙、光雾臭蛙、隆肛蛙、合征姬蛙等种类的监测和生物学研究.在加大宣传和打击违法捕捉力度,减少对野生蛙类利用的同时,积极开展隆肛蛙、棘腹蛙等大型蛙类的人工养殖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秦巴山区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分布的两栖动物有2目6科15种,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分布的黑斑蛙、黑龙江林蛙是重要的经济蛙类.保护两栖动物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山汤口镇两栖动物区系及其资源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连续四年的调查发现黄山汤口镇海拔 40 0~ 60 0m区域内 ,现存两栖动物 17种 ,分属 2目 7科 ,占安徽省全部两栖类的 60 .71% ,其中两种属广布种 ,其余全部为东洋界种 .武夷湍蛙和花臭蛙是该地的优势种 ,棘胸蛙、三港雨蛙已成为稀有种 ,凹耳蛙为黄山特有种 .资源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若部分物种得不到有效保护 ,在近年内极有可能继阔褶蛙之后这几种两栖动物可能就从该地消失 .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分布的两栖动物有2目6科15种,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分布的黑斑蛙、黑龙江林蛙是重要的经济蛙类。保护两栖动物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两栖动物因其生态功能和营养结构中的位置,成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类群,对维持群落结构和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监测和分析两栖动物多样性,可以准确地掌握种群动态和主要致危因素,进而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研究于2018年4月、6月和8月,在福建宁德样区设置了10条样线,针对两栖动物进行了3次样线调查;依据农田、公路、池塘、河流4种样线类型,用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量化不同月份的物种多样性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分析了人口聚集区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调查期间共监测到两栖动物513只,隶属1目5科9属10种;其中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为"国家二级"和易危(VU)保护动物、其余9种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均具有较高的优势度指数(P_i),为该样区的优势物种.不同月份间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6月份的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物种的交替出现与生活史周期相吻合,说明该地较适宜两栖动物生存,种间竞争压力不大.人口聚集区对两栖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与人口聚集区的地理距离越远,物种多样性越高.另外,结合当地两栖动物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对其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谢再成  李小青 《江西科学》2013,(5):635-637,641
以峰山国家森林公园2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为基础,结合连年观测记载,分析了该区域内野生动物物种变化,确定境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37种,其中鸟类149种,兽类34种,两栖类16种,爬行类38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Ⅱ级保护动物27种。同时还探讨了目前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因素,并籍此提出了相应的野生动物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两栖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河南省两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全面系统的报导。付桐生(1963)在《河南两栖类志》一文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7种;周家兴,单元勋(1961)在《河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目录》中综合报导了河南两栖动物14种(和亚种);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在《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一书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13种(和亚种)。1979~1981作者等人对  相似文献   

13.
北京麋鹿苑脊椎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麋鹿苑脊椎动物173种,隶属63科,29目.其中鱼类5目,9科,20种;两栖、爬行类3目,5科,8种;鸟类15目,4l科,133种;兽类6目,8科,12种.麋鹿苑脊椎动物的分布类型中,古北型41种,东洋型22种,东北型(东北地区及附近地区)22种,全北型15种,季风型9种,东北-华北型7种,华北型(主要分布于华北区)2种,东北型(东部为主)1种,中亚型(中亚温带干旱区)1种,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1种,南中国型2种,不易归类的,其中不少分布较广泛的29种.麋鹿苑鱼类以江河平原鱼类为主,其次还有东洋区印度平原鱼类,缺少北温带北部的北方平原鱼类.麋鹿苑脊椎动物的适应类型中,依赖湿地的41种,部分依赖湿地的有8种,不依赖湿地的有103种.麋鹿苑及其附近地区分布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的16种,北京市一级保护的14种,北京市二级保护的51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生境的虻类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摸清该地区虻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孳生环境,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制作标本和鉴定虻种,并对我院馆藏标本进行整理,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录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虻科3属12种,分别隶属于斑虻属(2种)、黄虻属(1种)和虻属(9种)。结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好的虻类孳生和血源条件,具有虻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的区系特征,该地区优势种是华广虻。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了广西玉林市挂榜山及其周边地区的两栖动物,共采集鉴定的两栖动物有155只,共计21种,隶属一目、5科、15属,占广西区种类76种的27.63%.主要区系成分为东洋界的华中一华南区种,共10种,占挂榜山总种数的47.61%,但以华南区为主要成分.挂榜山的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系故(H′)为1.08373,均匀度指数(J)为0.81963.  相似文献   

16.
调查和统计得出: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陆栖脊椎动物486种,隶属27目86科287属,占全国陆栖脊椎动物种数(2 638种)的18.42%.其中,兽类有89种;鸟类有259种;爬行类有94种;两栖类有44种.区内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是:(1)该保护区属于具有世界意义的物种丰富区域;(2)具有华南区成分占优势,南、北方动物交错分布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77~1985年,先后在甘肃陇南小陇山林区的党川、李子园等地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到标本300余号,29个种(亚种),隶属于4目,12科,21属。在动物地理界的分布上,两栖纲的8种中,古北界、东洋界的成份各占25%,两界广布种占50%;爬行纲的21种中,东洋界成份占66.66%,古分界成份只占14.28%,两界广布种占19.04%。  相似文献   

18.
芜湖市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芜湖市经济和旅游业发展迅速,使药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对神山、四褐山、赭山、天门山四个森林公园植被进行抽样调查,采得287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87种,分属45科76属,约占30%.根据芜湖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对其利用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群落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白皮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方调查,对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植物共有32科45属61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30科43属58种;从物种多度、平均胸径和重要值等指标来看,群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种;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又可分为3个亚层;白皮松种群在每一个乔木亚层中都有出现,是该群落的优势种群;样地内所有树种的径级结构呈倒"J"形,几种优势种树种的径级结构可分为3种类型:倒"J"形、双峰形和倒"W"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