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关纪新教授主编的学术论著《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近日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各民族文学贡献与相互关系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一项重大研究项目,关纪新为牵头人的“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参加该课题研究并担当相关部分撰稿人的学术工作者,包括樊骏、李鸿然、罗布江村、徐其超、苏光文、黄绍清、龙长吟、张直心、黄薇、徐新建、张明、李光一、黄伟林、阿库乌雾、刘洪涛、马绍玺、关纪新等。《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一书的责任编辑龚黔兰在该书的简要介绍中写道:“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典型性的作家及其代表作为线索,追述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民族文学交流发展的路径及走向世界的前景。特别是对民族文学与中原文学发展相互关系的论述,对各地区民族文学发展的总结,中肯公允,有理有据,对民族文学发展有指导意义。本书涉及的少数民族文学家基本上是国内知名乃至国际上也颇具声望的人物。本书论述清晰、文笔流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
泰戈尔的诗歌代表作《吉檀迦利》继承了印度民族的优良传统,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具有东方文化的鲜明特征;同时又吸取了西方文化的养料,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文学体裁上,均具有西方文化的特征。这部蜚声全球的伟大作品是“东方思想”与“西洋文学体裁”二者的巧妙结合,是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的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语》中,孔子“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孔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谈“乐”,都是主张美善交融合一的。他赋予音乐审美以新的内涵,提高了音乐的作用,使之不仅作为娱乐的方式和表情达意的方式,还作为传递其思想、道德、伦理主张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1827年,歌德在评论剐作《塔索》的法国改编本时指出:“一种普遍的世界文学正在形成,其中替我们德国人保留着一个光荣的角色。”歌德开拓了视野,他要求人们把世界各民族的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所以,他又说过,“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时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使它早日来临。”在此20年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更深刻、更科学的角度再次论述了这个命题:“资产阶级,由于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文学走出国门,丰富和发展了世界文学的内涵。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一枝奇葩,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文学是一切文化形式的母本,  相似文献   

6.
鸟瞰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小说史这个大屏幕上所看到的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特点:一、茅盾批判继承了古典小说传统对于“真实”的理解,在六十余年的文学道路上始终信守“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二、志怪、传奇、讲史话本中宽阔的题材、《红楼梦》以婚姻家庭纠葛折射社会风貌的方法,茅盾都深知其中三味,从而坚定了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大时代重大事件的创作思路。茅盾这一风格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中外文学有关,与他集革命家、思想家、小说家于一身也有关。三、中国小说史上的小说都具有功利性,茅盾批判了封建文学的功利性,明确表示“我们是功利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小说史这个大屏幕上所看到的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特点:一、茅盾批判继承了古典小说传统对于“真实”的理解,在六十余年的文学道路上始终信守“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二、志怪、传奇、讲史 话本中宽阔的题材。《红楼梦》以婚姻家庭纠葛折射社会风貌的方法,茅盾都深知其中三味,从而坚定了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大时代重大事件的创作思路。茅盾这一风格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中外文学有关,与他集革命家、思想家、小说家于一身也有关。三、中国小说史上的小说都具有功利性,茅盾批判了封建文学的功利性,明确表示“我们是功利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林事堂标举幽默闲适小品文,在30年代的中国文坛独树一帜并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论语派”。幽默、性灵和闲适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三个支点,他企图通过幽默来改变中国现实,继而改变中国人的苦闷人生;他提倡性灵就是主张在文学上发挥个性,表现真思想,真情感。“论语派”的小品文思想和艺术上的特征非常明显。较之于五四以来的散文所具有的感伤、浪漫、矫情、教化色彩,“论语派”的小品文便显得从容睿智,轻松自然,它对于现代散文审美领域的开拓是人类所共见的。其最大的局限性是有意超离现实,缺乏当时的主流文学对现实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9.
于萍萍 《科技信息》2012,(33):I0170-I0170
约翰·巴思是一位典型的后现代作家。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巴思乐于借助新的形式技巧来重生文学创作形式的枯竭。《迷失在开心馆》作为他的后现代代表作之一,是他在这方面心血的结晶。本文就以下几个自我意识小说的主题角度对这部后现代自我意识小说进行了主题分析: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作者和读者的作用以及传统与原创的关系。这些主题不仅是自我意识小说的传统主题,同时也是在后现代语境下由一位后现代作家所做的“变形”或“演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周作人文学观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著作,该文中他将中国古代文学分为“文以载道”和“诗言志”两派,并且主“言志”而绌“载道”。但追溯中国古代文论史,“言志”与“载道”在这里都受到了误用,“诗言志”实则为“诗缘情”,它强调文学创作时自我情感的自在状态,为己而非为他人。这种“自己表现”的文学观,其实是对数千年来强调文学教化的社会功用的宏大叙事的解构。  相似文献   

11.
在以“五四”为肇端的中国新文学运动中,先驱者们广泛介绍与借鉴文艺复兴至20世纪出现的各种外来文化,包括西方现代派哲学、文化思潮与理论。新文学就在外国文化和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撞击与融合中发展壮大。因此,要真正认识中国新文学运动与新文学作家作品,就必须以外国文化,文学作参照系。十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界把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整体文学的框架中来审视和研究,注重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的影响。顾国柱教授的新著《新文学作家与外国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5月版)就是这方面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2.
卓越的文学家、艺术家总是除了继承本国文学遗产之外,还要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我国的新文学就是在广泛吸收外国文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创作无一不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巴金是“五四”以来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浩繁的著作奠定了他在文学  相似文献   

13.
常勤毅的新著《中国新文学与中国共产党》是一本以文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或者说是站在文学史与党史的交叉点上来研究文学的学术专著。该书被认定为与中共党史“配套”且十分重要的“辅助教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该书的探索和尝试更表现在作者站在党旗背景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些作家比如蒋光慈等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上。  相似文献   

14.
英雄史诗作为表现全民族“原始民族精神”的文学体裁,其主题具有“和而不同”的特征。环喜马拉雅地区流传的《格萨尔》《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展示本民族觉醒时期的集体意识形态和英雄事迹的同时,表达了不同文化类型孕育的史诗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丁一先生是国内知名的散文诗和散文作家,已先后出过《情感世界的探索》人生命之恋人《维也那之恋》等10多本著作。“爱”与“美”始终是他创作的灵魂和主旋律,近读他的新著《丁一美文选》(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对这位在文学领域中始终坚执诗意人生守望者立场的作者,不由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爱”与“美”是互为对象的两种价值属性,“爱”是主体心灵的一种“美”,“美”是客体中折射出的人类心灵的“爱”。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决定,是诗意人生的最重要的内容。“爱”与“美”是文学永恒的“母题”,而在丁一先生的著作中,这…  相似文献   

16.
读李幼苏同志的《西方现代派文学“超阶级、超民族”技巧辨》(以下称李文)后,很受启发。但对于李文提出的文学技巧的阶级性的主张,不敢苟同,特提出如下意见,以求得到指数。一、文学的所反映的社会思想、文艺思想不能与文学的技巧或方法“一而二,二而一”。李文指出:“潜意识”学说来源于人们的认识,是不能“超阶级、超民族”  相似文献   

17.
口头传统是“人类表达文化的根”,口传文学(即口头、口承文学)是“与生命相依的文学”,作为文学遗产,它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点和风格。《玛纳斯》作为新疆柯尔克孜族在漫长的口头传统中产生的史诗作品,是其民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巨大的人文价值。注重对其“活形态”特点的研究(程式化的特征、演唱者和听众、社会现实)是新疆史诗研究的特色之一,也是对多民族文学样式研究的查补,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口传史诗的田野作业问题和对口头传承文化的抢救。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文学美学思想从德国哲学美学中汲取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他对德国哲学思想的接受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在阐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真”、“美”的内涵时,王国维的文学美学观念所表现出来的德国美学因素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新诗集,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它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数十年来,《尝试集》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研究新诗的文章,都以郭沫若的《女神》为新文学运动兴起以来的第一本新诗集,而胡适的《尝试集》却遭到漠视。固然,《女神》以它宏大的革命理想,奔放的爱国主义热情,狂飚突进的顽强战斗精神,火山爆发般的英雄气概和艺术上的大胆创造,冲决一切陈旧的罗网,开一代诗风,创造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但作为中国新诗刚  相似文献   

20.
放在我面前的是王增斌同志的学术新著《中国古代小说通论综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1月版)。我在浏览了全书的内容之后,深深被书中全面丰富、条理分明,生动有趣、新意迭出的内容所吸引,感到它是一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品位很高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佳作。 “小说”是什么呢?“小说”就是古、今、中、外的作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倾吐和表述他对自己所经历、体验或认识、了解的某一部分社会生活本质面貌的看法和感受的文学载体形式。举凡国家大事、皇家秘事、政坛轶事、兵家战事、传奇怪事、家庭琐事、床帏情事、凡夫俗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