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野,能否进入美学范畴?根据逻辑的演绎和审美实践,这一点本不成为问题。既然丑、滑稽、怪诞、卑劣能进入美学范畴,为什么要把“野”拒之其外?但迄今为止,似乎未见过专门的文章,正式将“野”纳入美学范畴并且沿着美学的阡陌探索一番。笔者不揣粗陋,在此拙文中试立一个异端邪说。  相似文献   

2.
以“和”为美,以“中”为尺度的“中和”之美,是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作为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它以其深厚而独特的美学内涵影响了古今几千年中国人的审美思维。作为一种美学理论。它以“适中”、“时中”为美学原则,以“和谐”为美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周楷 《奇闻怪事》2009,(11):99-99,64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对中国美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味”本属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范畴。“味”进入中国美学领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先秦诸子第一次将味概念引进精神领域,而孟子和庄子首先把味与审美联系起来,形成了“味诗”的审美传统。“味诗”既指诗本体,又指对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哲学乃美学之母。道家哲学主要是以“道”为本体的思维观、宇宙观、人生观对中国美学产生影响的。把握了“道”与中国美学的关系,也就说明了道家哲学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道”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本体认识;“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定热;“道”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发展;“道”奠定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5.
以“和”为美,以“中”为尺度的“中和”之美,是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作为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它以其深厚而独特的美学内涵影响了古今几千年中国人的审美思维。作为一种美学理论,它以“适中”、“时中”为美学原则,以“和谐”为美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伦理美学和文艺理论诸方面来考察崇高美是毛泽东实践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毛泽东的哲学精神表现出“真”与“美”的统一,毛泽东的伦理学思想表现出“善”与“美”的统一,而他的文艺理论则表明了把“崇高美”作为其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自王国维先生提出“境界说”后,“意境”成为评论中国诗歌艺术的主要美学范畴。随后,作为诗歌意境的具体构成单位,“意象”概念也被引入美学范畴,成为分析揭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规律的另一把钥匙。本文就是想借助这把钥匙,打开唐人宫怨诗艺术构造的城门,去浏览宫怨诗以悲愁幽寂为抒情基调的意象系列。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美学角度对王士祯“神韵说”的特点作了阐述。分别从“自然天然”、“冲和淡远”和“清远偏于王孟诗风”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目的在于对已经成为中国古典美学基本范畴之一的“神韵”的本来面目作出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中国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关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美学思想里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文”和“质”,孔子曾着重论述了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认为善即是关。孔子“君子比德”的审美观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死亡观集中体现在生命相对论,自然本体论和精神超越论三个层面。其美学思想是在人向自然生成的动态过程中,以“道”和“德”两个美学范畴为基础,借助精神外在和内在无限超越的双向统一,建构超越时空有限性的美学死亡观,使死亡的忧惧感化为精神的至乐感,回归“道”体的本原状态。  相似文献   

11.
《庄子》提出了一系列的范畴语言,使用了许多特定的单子来传达和界定哲学涵义和范畴,诸如,“游”、“天”、“忘”等,这些字在当时具有约定俗成的准确的哲学涵义,又具有极大的外延性,其中“游”是《庄子》书中出现最频繁而极为重要的一个哲学范畴。分析“游”的哲学涵义及其所呈现的生动的理论形态,认清“游”的哲学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美?从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对美学史上几家主要观点评述分析之后,提出美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本质、内容与形式、规律、范畴和原则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无”作为玄学范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也是品位极高的中国哲学美学范畴。它的内涵到20世纪在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那里得到了阐释。“空”是无的变体,其本质是“悟空”、“悟道”,是文人所追求的美的人生境界。“玄”作为“超越有限而达到无限”的人生体验而进入美学领域。“妙”是“非意象形称之可指”的,是“玄”的另一概念指称,但又不尽相同,它的美学内涵恰与西方的“美”相类,它的出现提高了玄学论美学的品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韵”是宋代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书画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韵”和“胸次”有关,“胸次”又和圣哲之学、道义相关,与“俗”是对立的。综合宋代学者的看法,曹植、陶渊明被认为是有“韵”的诗人。“韵”是不可学的,是一种天生的灵性。范温在《潜溪诗眼》中对“韵”作了规定:有余意和美之极。从美学史的角度看,“韵”主要概括了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等诗歌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历来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也是东晋尚韵书风的代表作。“韵”最难讲,和谐、含蓄、清淡、风雅大致可以为之作注。“韵”和《兰亭序》都属于“优美”、“秀美”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由于化渊源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在哲学、美学上的显区别,关于“象”或“意象”自然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意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作为标示艺术本体的中心范畴,体现的是一种非现成化、非对象化、主客未分、物我相互缘发的构成境域和缘构势态,而西方美学“意象”具有现成化、对象化、主客分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张力”说是退特提出的一个批评范畴,它后来成为新批评美学中最重要的批评术语。对这一批评范畴的剖析,有助于对新批评(包括整个形式主义文论)的理解。从“张力”的词源学考证着手,具体探究了“张力”由退特的原义向新批评文本层面的拓展,及其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18.
肖朗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2):30-32,46
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的论争,成为当今美学界的热点,论争的目的是确立中国新世纪美学的发展方向。因此,仅围绕“实践”等范畴作理论的论争是不够的,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美学。事实上,从实践美学到生命美学,既是一种超越,亦是一种回归。这将有助于澄清当下很多理论误区,也是摆脱西方语境,发展中国美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家园意识”不仅包含着人与自然生态的审美关系,而且蕴涵着更为本真的人的诗意栖居之意,是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作为生态美学的重要范畴首先由海德格尔提出并阐发,并成为“同一个地球”这一现代生态观中的必有之意。而从源头上来说,它则是中西方文化的母题。在古代希腊神话与圣经中就有人类回归家园的内容,而中国古代《诗经》、《周易》与诗词中也包含浓郁的家园意识。“家园意识”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与意义,需要加以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20.
“味”与“韵”作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在作为诗美本体、指称深层审美特征、与主体人格修养的关联几方面较为相近、表里;但两者又包含不尽相同的美学内涵,在范畴来源、所标示艺术质性、审美涵盖面、所涉内容与形式的偏重、审美的表象特征、艺术精神的生发等方面差异明显。故它们相近而不切同,表里而不趋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