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健 《科技信息》2010,(26):I0153-I0153
法律条文作为国家法律的"经脉",新名词多,纷繁复杂,记忆难度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律学习人员。难道我们对这个问题就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吗?笔者通过自身的法律条文识记心得,整理出了思维整理识记法、联想识记法等一系列记忆方法,来增强人的记忆力。这篇就是以讨论法律条文的记忆技巧方法的文章,希望能够对学习法律专业的人们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自适应方法。该方法采用记忆元网络采用记忆元神经网络进行对象模型辩识,用单个神经元实现了自适应PID 控制器。被控对象输出误差经记忆元辩识网络反传后得到控制器的输出误差,以此修正控制器网络权值,由于记忆元网络无需引入延迟算子,能够逼近任意阶线性动态,保证了模型辩识的精度和误差返传的精度,神经元PID 控制器具有极为简单的结构与算法,保证了自适应控制的实时性,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应付非线性对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是以"夷夏之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从王夫之关于夷夏问题的基本观点看,王夫之夷夏论的核心仍然是维持"道统"与"治统"的一致性,并未突破中国传统夷夏观的基本格局。王夫之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始终都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他在夷夏之辨中所流露出来的民族爱国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家国同构"的历史局限,但其中所传达出来的爱国如家、忠于祖国的道义精神仍然具有超越时代的积极意义,是中华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能否巧妙的记忆词汇是学习者能否快捷突破语言的关键。"死记硬背"耗时费力,效果不佳,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社会现状。本文详细阐述了英语单词记忆方法,对于摆脱"机械记忆"的桎梏,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王金雪 《科技信息》2011,(10):I0165-I0165
口译是一种即时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要求译员不仅能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而且能有效地保持信息。口译信息的处理是言语知识和非言语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系统参与,其中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关键。记忆是口译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制约和困扰口译活动的主要"瓶颈"。为了摆脱口译记忆的困境,本文提出四种方法即:理解性记忆;抓逻辑、重思想;笔记辅助记忆;复述训练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王夫之的中庸解析,通过与朱子解析的比较,研究了王夫之解析的特征。王夫之首先探讨了中庸是什么。朱子在《中庸章句》中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王夫之认同朱子对中的解释,但对朱子"不偏不倚"是未发之体,"无过不及"是已发的作用的说法表示反对。王夫之在未发或已发时,中都是本体。另外朱子说中和之中是本体,时中之中是作用;王夫之则认为中和之中、时中之中都是本体。总之,王夫之主张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本体。王夫之对朱子"庸是平常"的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说在朱子之前没有"庸是平常"这一说法,而且古文献的庸字都是指作用,所以王夫之认为庸是作用的意思,在其理解上,中庸是中的作用。此外,对于《中庸》首章首三句的解析,王夫之的主张如下:1.命不是命令,是法度。2.性和道是人性与人道,不包含物性与物道。1)物性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性。2)物道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道。3)尽物性是尽人所赋予的物性。4)尽人物之性是在"志可动气、气可动志"限度之内的。3.教是中庸的核心,教的具体内容是礼。  相似文献   

7.
陈强 《工程与建设》2012,26(3):323-325
从文化传承的视角,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梅河路龙舒时代广场的形态空间设计为例,探讨"城市记忆"的城市设计思想方法与形态空间设计的问题,"城市记忆"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记忆载体文化传承与空间再现的城市设计问题。其形态设计绝不仅仅是对历史信息的简单复制,而是要传承其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文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城镇形象特色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苏鸯 《科技信息》2010,(17):174-175
如何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和词汇记忆一直是困扰着校园师生的难题,词汇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影响重大。本文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这一话题做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希望此小文中提出的一些做法和建议能对我们的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有些许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9.
邢星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9):70-71,96
作为一种中介的言语交际活动的口译具有即时性和现场性的特点,口译记忆对口译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口译学习和口译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口译记忆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一种结合,是译员将刚刚接收到的信息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部分,使其参与译员的在线记忆运作的工作记忆。本文旨在通过对口译记忆过程的分析,结合口译特点,提出提高口译记忆的策略及操练方法,以帮助口译学习者进行有效练习。  相似文献   

10.
牛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3):129-131,143
通过对世界记忆工程以及其目标的论述,探讨了记忆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梳理珠海历史名人、文化古迹等特色所在,提出珠海记忆工程的建设及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空”“有”问题是佛教史上讨论的基本问题。大乘佛教中的两大派别在这一问题上时常发生争论。中观派讲的“性空”中包含着“识”的观念;瑜伽行派讲的“识有”中又包含着“空”的本质。两派在这方面的主张展示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和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2.
对32名被试者进行两字汉语词汇和平面图形的辩识测试,以及4~9个两字汉语词汇的回忆测试,结果是词汇、图形辩识测试中,左右半球40Hz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发放率(ACT)和平均发放时间间隔(AT)参数存在不对称性。词汇测试中,左半球40HzERP的ACT(16.96)明显大于右半球(14.5),P<0.01;右半球的AT(25.4)明显大于左半球(21.9),P<0.025。图形测试中,右半球的ACT(16.8)明显大于左半球(15.0),P<0.025;左半球AT值(23.9),明显大于右半球(21.1),P<0.025。左右半球不对称的消失与汉语词汇短期记忆有固定组块(7个)的记忆容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郭长青 《科技信息》2008,(2):285-285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化学只是比较繁琐、零散,难记易忘,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提高记忆的效果。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科学记忆方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理欲之辨是中国传统哲学论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诸子百家是"理欲"思想的源头之处,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等提出了"以理压欲"和李贽提出"以欲胜理"的理欲观,王夫之批判了他们并提出了"以理导欲"的理欲观,戴震则主要继承了王夫之的"理寓欲中"的观点,坚持理欲统一观。文章通过对"理欲之辨"源流嬗变的历史探讨,深刻理解每个阶段理欲观的真正内涵,凸显其发展轨迹,阐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记忆是一个非常抽象和复杂的术语,是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可是对于记忆的具体界定问题,有时却极易引起人们的误解。本文试图再次重谈记忆这一话题,具体谈了记忆的概念、记忆的分类、记忆的系统等方面,以期人们对记忆这一问题有一个全面和科学的认识,以便能更好地研究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16.
民族志资料表明,侗族称"万物之母"萨玛神为"玛"(Means/mah~(323)),古希腊神话亦称"大地女神"该亚为"玛"(Ma/ma~(31))两者读音相近,意义相通约,都指祖母。不过,作为古希腊文明源头的"大神母"神话,譬如"玛"神化身的"大地之母"神话,因古希腊文明断隔的原因,其意义蕴含亦随之消歇;而偏居我国西南一隅自称"干"(Gaeml/k(?)m~(55))的族群社会的神话记忆基础,尤其是有关"大神母"萨玛神的"无意识"记忆基础,却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这个民族的认知行为及其所指认的意义世界,譬如影响着这个民族对人类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工与男女地位的差别的思考,对女性话语与"女性书写"(Ecriturefeminine)的持守与选择。基于此,以文化自觉的责任意识,重新审视具有阐释性功能与反映人类社会历史信息的"大神母"萨玛神隐含的"意义体系",无疑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形态学联想记忆是一类新颖的人工神经网络,但是它的异联想记忆效果较差.针对这个问题,基于互补的思想,提出一种形态学联想记忆方法,称为乘除形态学联想记忆.文中分析了乘除形态学联想记忆方法完全回忆记忆的条件及其噪声性质.分析和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对异联想效果显著,并具有一定的抗噪声鲁棒性,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取得更好的异联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妍妍 《开封大学学报》2011,25(2):48-49,81
灌输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心理学中的感觉刺激、记忆瓶颈律、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编码特异理论与场合依存效应、"掩蔽"效应和遗忘规律等六种记忆发展规律理论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灌输教育方法的创新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解决数学学习中"什么都想记,什么都记不住"这个矛盾,就要利用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忆品质,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谷卿 《当代地方科技》2010,(22):162-163
张颐武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为"30年的文化画出一幅速写式的,但却充满着独立分析和独特视角的图像",让我们沿顺着"新时期"、"后新时期"和"新世纪文化时期"的变迁与发展,来体验正在经历着的文化记忆,并通过回顾历史对当下的经济、文化现状作一次清醒的审视与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