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作品篇目和作者数目的比例而言,“文革”农村小说可以说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大的。造成这种文学样式畸形“繁荣”的原因很多,但特殊的时代生活基础,文学界持续不断的理论倡导和作者们与之相应的艺术追求,无疑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2.
"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罗烽因"政治—文学"家的二重身份,使其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显示出高度理性,充分强化了抗战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具体表现为:痛斥日本殖民者罪行、煽动反帝情绪;发掘民族精神韧力、支撑抗争意志;全面观照战争环节,呼吁抗战理智;刻意营造冷峻文风,激发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3.
"问题+故事"是阙迪伟小说创作的基本模式,反映社会问题是阙迪伟小说内容上的显著特色,简单或复杂是阙迪伟小说反映社会问题的两种形态,多姿多彩的故事叙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阙迪伟之小说不至于给人以重复、单调、乏味之感。"问题+故事"这一创作模式,赋予阙迪伟小说生活味浓、可读性强等优势,但也带来了囿于生活、缺乏创新之弊端。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思潮的概念出发,从分析文学思潮的实践形态入手,以“五·四”时期出现的“问题小说”这一具体现象为例,分析其理论主张、整体风格及相应作家的创作实践,从而由这些表面的“群”的现象寻找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论文着重分析北村基督教小说创作的二重困境:一是对现世的绝对否定,无疑把他小说创作的图景限定在某个狭小的范畴内,缺少和现实生活的互动关系;二是理念的先行,导致小说结构模式的雷同。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余人”形象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就是当时社会的“多余人”。杜少卿成为“多余人”的原因既在于乐善好施、仗仪疏财的性格,更在于其追求的儒家的政治礼乐理想。这一形象的深层意义在于对社会的叛离和觉醒,表现为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反叛,对个人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自“五四”起,中国的小说家开始对乡土中国的生活状态进行描述。198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家们开始反思与探索。河南作家阎连科突破被“现实主义”固化了的乡土中国形象,对乡村的生存与死亡进行“极端化”的书写,将人类在面临绝境时所能承受的限度以令人震惊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8.
提及宗教与文学,人们大多关注的是宗教与浪漫主义文学间的联系。冰心早期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问题小说”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本文结合冰心的教育背景,分析基督教思想观念对她早期“问题小说”创作的艺术表现内容和主题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的作品有浓重的感伤忧郁的色调。其作品感伤忧郁的色彩和“色情”描写的迷雾给这种思想倾向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面纱,但作品内在的思想特质却是积极的、向上的。  相似文献   

10.
论格非小说的“神秘性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作家格非曾经由于叙述的独特性而被划入到先锋作家的行列,这既与格非的小说观念有关,同时,也与格非小说叙述的独特性有关。本文选择“神秘性倾向”这一视角进入格非的小说世界。通过观念转变和叙述上的“空缺与断裂”、“镜像与迷宫”以及创作的延续共四方面的论述,得出“神秘”是造成格非小说具有引人入胜之故事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对老舍早期创作的研究中,长篇《二马》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较之前作,《二马》在创作心态上有显明的发展和超越,这便是创作动机的明确而深刻;忧世伤生作为其创作心理的主导型因素,已牢牢锲入其创作心态,成为推动写作进程的恒定力量。《二马》创作动机和心态上的“新变”趋向,不但意味着文学观念的提升和成熟,而且深深制约着《二马》的文本操作方式,使之在叙事方法和技巧上出现了空前的“革命”色彩:在这个意义上,《二马》应该作为老舍小说创作历程的第一座“界碑”而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2.
张兆和的小说,是一种“另类”的成长小说。它关注成长个体的内心体验,抚摸成长的伤痛,有着“失乐园”的叙事模式。她的小说具有京派的风格,并且是京派文学版图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应当淡出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欲望话语是“新生代”小说的核心主题。其间必然涉及到内心乌托邦的崩溃 ,而又随之带来了人文价值的丧失。在对此进行充分呈现的基础上 ,既看到它的负面效应 ,又不能以一种道德的姿态而对其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主动将诗歌这一文学体式纳入自己的小说作品中,意图将诗歌与小说结合起来,在小说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小说的诗意化等重要作用。《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出现的成因,除了小说自身的需要,与小说作者的身份、才学、交游、所在文学团体、文学观以及诗歌羼入小说的文学传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个美丽的“桃源”世界,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揭示沈从文的“桃源”情结,并发现其“桃源”情结虽然与中国传统文人的“桃源”情结有着血脉联系,但是其间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沙汀是一位现实主义讽刺大家,他的小说结合中国实际,又深受美国同时期文学巨匠海明威的影响,体现出鲜明的“冰山”式美学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讽刺艺术:语言简洁清新,表现出“冰山”式的单纯美;题材开口小,挖掘深,体现出“冰山”式的内涵美;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具有“冰山”式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17.
陈娜娟的《背叛》写出了她内心决绝的愤怒,更写出了确确实实是我们辜负了真理和这个时代,是我们自己背叛了历史和我们自己。我们并未尊重“过去”和当下,是我们自己放弃了承担的勇气和反抗的激情。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无可推卸,把愤怒指向我们的“自身”。  相似文献   

18.
陈娜娟的《背叛》写出了她内心决绝的愤怒,更写出了确确实实是我们辜负了真理和这个时代,是我们自己背叛了历史和我们自己。我们并未尊重“过去“和当下,是我们自己放弃了承担的勇气和反抗的激情。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无可推卸,把愤怒指向我们的“自身“。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对阎连科小说中“在绝望中抗争”主题的分析,阐述了这种精神品格的文化意义在于:它其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当代文化语境中,讴歌这样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阎连科也以对于民魂的这样刻画表达了他对河南民风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20.
对于作为拟话本小说代表之一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思想内容,人们对其评价历来不一,尤其是在封建说教、农民起义、因果报应、自然主义描写等方面,有人认为其基本倾向是消极的,应当予以否定;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亦有不少研究者毫不吝啬地对其大加肯定,看到了其进步性。笔者认为,"二拍"既展示了时代精神中的明朗之处,又体现了其阴暗的一面,即精华与糟粕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