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三山国王民间信仰文化发源于粤东揭西的霖田祖庙,受其移民规模和文化流布的影响,在台湾地区也有广泛的信众。探讨两岸三山国王信仰形成的基础,研究三山国王信仰内涵及流播对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关系和谐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间信仰是多神信仰,其队伍庞杂的神灵既有中原南迁汉族移民所带来,也有客家人聚居地少数民族留下的.还有非客家地区传入后落地生根的,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伴随着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伴随着客家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全过程,成为客家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葱郁的枝叶.以闽、粤、台客家公王、伯公、妈祖、三山国王等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未被官方奉祀的三山国王神祗却长祀不衰而流传于岭东潮汕、客家各地,并随着粤东移民而被播迁到东南亚及台湾等地。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解读,可知这一神祗的长祀不衰是来自于上层士大夫的“庇佑“以及下层群众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闽西和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一脉相承,台湾民间信仰中诸多神灵都是早期赴台的闽西客家人从原乡携去的.但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发生明显的变异.本文试图探讨闽西和台湾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关系及其发生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许真君与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与神明原型、分布、表征等,认识、掌握这两种客家民间信仰产生地域分化的原因,试图揭示客家这个大化圈的内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四百年前,客家人从粤东、闽南、赣南、闽西一带渡过险恶的黑水沟来到台湾,“开山打林”、“咬姜啜醋”,经过拓垦、聚居、生息、繁衍,为子孙开创出一片土地,成为台湾客家人。丘逢甲的祖先本是由中原为躲避战乱而南迁的客家人,在宋朝时迁居于福建邵武、宁化、上杭。清朝乾隆中叶,丘逢甲的祖父丘仕俊(公元1756—1828年)随着镇平的客家乡亲,不顾险峻渡海来台定居。  相似文献   

7.
韶关客家人主要过自福建,以中华民族传统化为主体的客家化为韶关客家人所以同,崇尚武,耕读传家同样是韶关客家化的主流。韶关客家人的宗族,宗教观念和民间风俗习惯跟闽西、赣南、粤东等地的客家人大体相似,也有其特点,韶关客家化的弱点是“重农轻商” ,韶关的客家人较少受到海洋化的影响,这也是当地商品经济长期不太发达的原国之一。  相似文献   

8.
客家人主要居住在粤东北和闽西一带.客家人秉承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并在历次的大迁移中吸收了客居地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建筑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造型,在一定程度上意示着客家人的历史、现实与思维.  相似文献   

9.
客家是迁入闽粤赣边的中原汉民与当地土著相融合而于宋时形成的中华民族支系.客家人历经一次次迁徙,又散布于海内外.客家人虽历经沧桑,但仍守望着中原祖地文明,还融汇了沿途丰富多彩的文明因子,终于熔铸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民间信仰作为客家社会意识形态,居于客家文化的较高层次,定光公信仰即是其中的代表.定光公信仰是宋代的崇佛环境与福建客家移民社会广泛的精神需求互相影响所激起的造神运动的产物.自元以降,定光公信仰又与客家乡族社会相结合,发展成为乡族整合、社会教化和感情维系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0.
浅析客家服饰文化的根源性与融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作为中原衣冠士族南迁而来的一个民系,其服饰与中原服饰从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与百越诸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族群.故客家人的服饰不仅保留了中原汉族服饰之特点,体现其服饰文化与中原服饰文化的根源性,同时又体现出与南方民族服饰融合之特征.  相似文献   

11.
社区及居民作为人文景观是景区的重要构景要素,贺州在建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前期的旅游开发中,存在政府和企业对社区参与认识不足、利益分配不均、社区间和社区内部"明争暗斗"等问题,已经影响到旅游活动的开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桂台两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旅游发展,加速示范区的建设,政府、企业和社区要共同努力,完善建设社区参与机制和利益公平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后温台间就有贸易往来;抗战胜利后,温州各类赴台人员不断增多;1958年台北市温州同乡会成立;改革开放后,伴随大陆对台政策变化,台湾解除与大陆隔绝政策,允许人们返回大陆探亲。在此背景下,台北市温州同乡会创办的《温州会刊》,成了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温州会刊》介绍温州名贤掌故、风俗古迹;关注大陆政策现状,了解探亲信息,提供返乡服务;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深入了解温州变化;放眼国际经济、环境变迁,弘扬温州创业精神。温台民间交流,使在台温州人意识到温州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从而增强故乡的荣誉感,并积极准备投身经济建设,为家乡的繁荣和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现代生活中,节庆习俗是全台湾历史民俗文化遗产民间行为传承保护得比较完好的文化事象。但近十余年,台湾少数民族节俗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参与下,经过商业开发,许多节俗原真性的文化内涵逐步消失或正在消失。相反,自古至今一直由民间行为传承的台湾汉人民俗节日,却一直红红火火进行,且有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走势。作者带领“闽台历史民俗文化资源调查”课题组两年中多次赴台考察获得田野资料,据此对台湾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民俗节庆进行对比研究,将台湾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最盛大的丰年祭与包括客家人、闽南人、光复后入台的汉族在内的汉人节庆习俗进行比较,分析台湾政府在民间民俗节庆中的定位与责任问题,探讨海峡两岸在历史民俗节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共同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3日至26日在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举行。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巴西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1篇。会议就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客家神明信仰的实证研究、客家风水文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域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达成了许多共识,也提出了不少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简述妈祖信仰在澎湖的传播以及近年澎湖与大陆的妈祖文化交流。探讨澎湖在闽台文化、经贸文教等交流中的链接作用,提出澎湖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定位观点,而弘扬妈祖文化,将有利于这些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客家文化与彭祖文化,皆源自炎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世界文化中很有特色、很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国际彭祖文化节与世界彭氏宗亲联谊会及国际彭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接连如期举办,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热心支持,有着内在联系的容家文化与彭祖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显赫地位。是由它本身特有的价值来决定的其特有价值具有多重性:鲜明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独特的守成性与开创性、可贵的思维合理性与超前性。中华哲学美学的核心范畴“和”,是客家文化与彭祖文化的根基。客家文化与彭祖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审美的最高境界在哲学大厦的顶尖。  相似文献   

17.
粤东客家地区几个族群互动研究案例表明,族群认同的根基论(或称原生论)与情境论(或称工具论)两种理论在实践上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族群认同虽说是基于语言、血缘、习俗等文化特质的认同,但这种认同是以族群的互动为前提的。同时,粤东地区的调查点还说明,经过认同与互动过程的族群关系呈现的是多元模式的局面。这些观点都有利于族群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以横山寨为中枢起点的百越古道的功能与作用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百越古道上的民族与文化,是促进民族文化互动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