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二连盆地伊和乌苏凹陷某探井全井段泥岩样品的热解分析资料和4个岩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对伊和乌苏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存在3套潜在烃源岩,即赛汉塔拉组(K1bs)泥岩、腾格尔组二段(K1bt2)泥岩和腾格尔组一段(K1...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维也纳盆地的地层和断裂发育特征, 总结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并对该盆地的勘探潜力进行探讨。维也纳盆地是位于东阿尔卑斯与西喀尔巴阡褶皱带之间的走滑拉分盆地, 具有波西米亚和古生界至中生界双重基底, 构造演化分为侏罗纪伸展断陷、白垩纪至早中新世逆冲推覆和中新世中期盆地拉分3 个阶段。维也纳盆地自下而上形成3 个构造层, 分别为侏罗系至白垩系原地沉积层、二叠系至古近系外来推覆体沉积层和新近系沉积层。维也纳盆地发育上侏罗统泥灰岩和古近系页岩两套烃源岩, 上侏罗统启莫里阶Malmian 组泥灰岩是主要的烃源岩。储层分布于三叠系至新近系中新统的各个层段, 其中最重要的储层为中新统浅水三角洲相砂岩, 其油气储量占总储量的 76%, 其次为三叠系亮晶白云岩。区域盖层为新近系页岩。综合评价认为, 中生界外来推覆体(复理石浊积岩和三叠系白云岩)和原地中生界沉积物(即第二、第三构造层)是最重要的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震资料、沉积格局分析和最大位移-长度拟合图、位移-距离曲线,探讨了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的断裂生长演化特征,并分析其与油气的关系。结果表明,赛汉塔拉凹陷边界断裂在阿尔善组沉积期分为3段独立生长,腾一段沉积期,南、中2段发生连接;腾二段沉积期,整个断层完成连接。Ⅱ级断裂平面上呈斜列展布,构成分段连接样式,主要经历了独立生长阶段、软连接阶段和软连接复杂化阶段。断裂生长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变换构造带发育储集性能好的储集层,再配以断层连接作用形成的生油岩、盖层和圈闭,从而形成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钻井、地震、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烃源岩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并计算资源量。结果表明:宝勒根陶海凹陷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的腾二段、腾一段和阿尔善组,烃源岩累计厚度一般为600~1 200 m,优越的烃源岩条件为油气成藏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腾二段烃源岩w(TOC)为1.96%~3.52%,为极好烃源岩;腾一段烃源岩w(TOC)为1.48%~6.49%,以好—极好烃源岩为主;阿尔善组烃源岩w(TOC)为0.49%~2.51%,主要为中等—好烃源岩。腾二段、腾一段和阿尔善组烃源岩干酪根类型均以Ⅱ_1型—Ⅱ_2型为主,但腾二段烃源岩更偏腐泥型,阿尔善组烃源岩更偏腐殖型。腾二段、腾一段和阿尔善组烃源岩R_o分别平均为0.48%、0.58%和0.78%,烃源岩成熟度整体较低,成熟烃源岩分布面积较小、且集中于北次凹洼槽带。宝勒根陶海凹陷的石油资源总量为4 483.14×10~4t,其中待发现石油资源总量为2 084.19×10~4 t,虽然待发现油藏的资源量构成以小油藏为主,但待落实资源量较大,研究区仍具有一定的石油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使用地震相特征解译沉积分布规律,寻找优质储层。文章通过对地震剖面振幅、连续性、同相轴特征的研究分析,将白垩系下统地震相分为:①中弱振幅低连续性楔形充填;②中弱振幅中连续性楔形充填;③中振幅中高连续性楔形充填;④杂乱反射充填;⑤强振幅中高连续性席状充填;⑥中振幅中连续性席状充填等六种反射构型,并给出相应的识别标志、平面分布范围。分析认为中弱振幅低连续性楔形充填多发育在西部次洼周缘及南部斜坡带;中弱振幅中连续性楔形充填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中振幅中高连续性楔形充填由盆地边缘向内部延伸;杂乱反射充填处于紧邻断裂带下降盘一侧;强振幅中高连续性席状充填分布于凹陷湖盆中心区域;中振幅中连续性席状充填主要分布于湖盆中心区域,展布面积相对于强振幅中高连续性席状充填更大。  相似文献   

6.
白音昆地凹陷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早白垩世断陷,目前勘探程度较低.运用二维地震解释、低勘探区地震相预测、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对凹陷的地层、构造、油源、储层和圈闭等石油地质条件开展了含油气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白音昆地凹陷沙海组下段和九佛堂组暗色泥岩发育,纵向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其中,九佛堂组为一套好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沙海组下段进入生烃门限的范围有限,主要作为区域盖层.沙海组下段的下部和九佛堂组的上部又均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分支流河道砂体类型好,为有利储集层,可以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尤其是白音昆地凹陷南侧,距离油源近,勘探潜力很大,是近期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对于准确掌握该区勘探目标层具有重要意义 .乌什凹陷是库车坳陷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 ,是在古生界基底之上发育起来 ,以前寒武系基底埋藏较深 ,中生界发育为特征的中—新生代沉积凹陷 .沉积环境以河流、湖泊相为主 ,乌什凹陷周边出露多套中生代、古生代的烃源岩 ,凹陷内部发育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层 ,并在厚层泥岩之下的白垩系舒善河中获得工业气流 ,而古近系的厚层泥岩是一套好盖层 ,说明凹陷内部具有供烃条件并且油气聚集自成体系 .指出乌什凹陷的勘探目的层应立足于白垩系砂岩和古近系底砂岩 ,同时兼顾侏罗系砂岩  相似文献   

8.
 运用盆地资源评价方法对巴西圣弗朗西斯科盆地的地质背景和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圣弗朗西斯科盆地形成年代久远,构造演化史复杂,先后经历了断陷期、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期和前陆沉积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各阶段的盆地特征存在差异,发育Espinhaco群、Macaubas群以及Bambui群3套主要的充填序列。盆地中有效烃源岩、有利储层和区域盖层均发育于Bambui群和Macaubas群,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盆内圈闭发育,包括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及构造-地层复合圈闭等多种类型。通过成藏特征分析,认为盆地中的区域不整合面和巴西利亚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断层和裂缝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为油气在不同类型圈闭中的聚集创造了条件。综合各成藏要素,预测盆地西侧巴西利亚构造带周围是可能的油气富集有利区,且油气勘探应以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9.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架抛地中部。在该凹陷内发育了10000余米厚的新生代地层。从构造背景、层序地层格架、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和油气的运移及聚集等各个方面对西湖凹陷含油气系统,特别是平湖组和花洪组含油气系统的诸要素及诸地质作用具有非常理想的时-空配置关系。在西湖凹陷内所识别出的四类含油气系统中,平湖组自生自储含油气系统和花洪组古生新储含油气系统最为重要。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探应坚持以平湖组含油气系统为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论述下古生界石油地质特征。下古生界地层为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岩沉积,目前己在奥陶系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因此,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海相沉积区有着广阔的找气前景。  相似文献   

11.
建昌-喀左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石油地质调查以及采样分析,结合近年获得的新资料,对建昌-喀左盆地内发育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认识与评价。得出结论为:北票组和九佛堂组有机质丰度较高,为较好烃源岩,生烃母质为腐殖型和腐泥腐殖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储集层为北票组、九佛堂组、沙海组,储层物性差,属低孔低渗储层;发育两套区域盖层,有3种类型的生储盖组合。并见有油气运移的痕迹。四官营子凹陷、建昌凹陷、汤神庙压坳是盆地内油气勘探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二连盆地普遍发育低孔、低渗透性储层,位于洼槽区及构造翼部的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下段与巴彦花 群阿尔善组顶部特殊岩性段与致密砂砾岩段储层尤为致密,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0.5 mD。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下段与 巴彦花群阿尔善组顶部发育含云灰质为特征的特殊岩性段和湖相黏土质泥岩两类优质烃源岩,致密储层与优质烃源 岩构成源储一体或互层状分布,利于油气就近运移成藏。致密储层段孔喉结构复杂,呈低产低压特征;特殊岩性段白 云石含量较高、脆性大,含油性及原油物性较好,利于储层压裂改造。虽然单个凹陷分布规模较小,但总体规模较大, 资源预测结果表明,致密油资源量达到近10×108 t。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勘探工作应为致密油与岩性油藏并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有机相分析、二次生烃机理研究、油气成藏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分析,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进行研究。认为: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有机相包括B、B1和D亚相,下寒武统幕府山组(∈1mu)、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g)烃源岩为B亚相,生油气潜力大;无论一次生烃还是二次生烃,烃源岩总的产烃能力是一定的,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有一定连续性;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二次生烃史极为复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晚期—喜山期;根据成藏基本要素的不同,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下部油气成藏模式(下古生界)和上部油气成藏模式(上古生界)。  相似文献   

14.
系统研究了阿尔善构造带油气运移与圈闭的匹配关系、生储盖组合特征等,认为该区多套烃源岩为复式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多期充足的油源,多种油气运移通道为油气长距离运移创造了条件,多种储集岩体、多套生储盖组合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场所,油气多次运移与多期形成的圈闭的良好配置关系,导致区内发育多种油气藏类型,在平面上不同层系油层叠加连片,形成良好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带.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同时显示,油气分布具有纵向上相对集中,平面上受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影响,呈带状分布的特征.据此按照含油气系统理论与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理论,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效果,并为该区进一步深化滚动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二连盆地是中国东北重要的油气、煤炭和铀矿基地,吉尔嘎朗图凹陷是盆地最重要次级凹陷之一.吉尔嘎朗图凹陷的资源勘查工作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然而,至今凹陷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仍缺少精细地刻画.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地震反射剖面分析,结合前人地层定年工作,对晚中生代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层和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侏...  相似文献   

16.
青藏地区措勤盆地它日错深凹陷主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它日错深凹陷位于青藏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中,其内发育有主含油气系统和子含油气系统。主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为下白垩统郎山组,储层为上白垩统竟柱山组,盖层为下第三系牛堡组。该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为距今54Ma,有效圈闭主要是燕山运动晚期和喜山运动早期形成的构造圈闭,期探有利区为新生代地层保存较完整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乌里雅斯太凹陷腾一段和阿尔善组在不利沉积条件下沉积的砂砾岩储集体经过沉积后成岩演化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和分布特征,这些决定了它们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8.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第三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溱潼凹陷第三系主要分布有戴南组一段、阜宁组四、三、二、一段和泰州组6套烃源岩层.通过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溱潼凹陷主要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程度,描述了烃源岩中有机质族组成、甾烷和三萜烷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等,分析了不同层位烃源岩的母质类型、沉积环境及有机质演化规律.并根据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将烃源岩划分成A、B、C3类,A类烃源岩形成于相对咸化的还原环境,生源以低等水生藻类为主,为研究区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泰州组二段、阜宁组二段中—下部和阜四段上部.  相似文献   

19.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并结合盆地模拟,对吐哈盆地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史埋深过程中,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分别约于3.5,4.0和4.5km处进入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排出门限,排烃阶段为:水溶-扩散相排气→游离相排气→游离相排油气。天然气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4种相态排运,其中,水溶相和扩散相所占比例分别超过35%和20%,排出油中水溶相和扩散相约占30%,游离相不到70%,现今,1m^3源岩中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量分别为0.4m^3,0.18m^3和0.16kg,三者的排出效率分别为32%,26%和24%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以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Maranon盆地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Maranon盆地是一多旋回次安第斯山前陆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克拉通期、三叠纪—侏罗纪伸展断陷期、白垩纪拗陷期和晚白垩纪后前陆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纵向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垩系和后白垩系3套巨层序.盆地内含有白垩系Chonta/Napo组和三叠—侏罗系Pucara组2套主力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油气运移方式为垂向运移、侧向运移和阶梯式运移.盆地主要发育西部挤压断层和褶皱圈闭、中部背斜和披覆背斜圈闭、东部断层和牵引背斜圈闭等构造圈闭,可能发育岩性、地层圈闭.不同类型圈闭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前陆坳陷带构造-地层和岩性圈闭、褶皱冲断带区古近纪构造圈闭以及东部斜坡带地层和岩性圈闭是盆地的有利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