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朗道-德文希尔理论,通过热力学分析,描述了钛酸铅薄膜的正负弹卡效应与应力场的关系,以及失配应变对钛酸铅薄膜正负弹卡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钛酸铅薄膜施加不同应力场可以得到正负弹卡效应.失配应变对钛酸铅薄膜弹卡效应有较大的影响,拉伸失配应变增强钛酸铅薄膜负弹卡效应,拉伸失配应变为0.000 4时使钛酸铅薄膜负弹卡效应温度变化峰值增大约2.3 K,室温附近的温度变化增大约1.2 K,同时温度变化的峰值向室温方向偏移约55℃;压缩失配应变对钛酸铅薄膜正弹卡效应有促进作用,压缩失配应变为-0.002时使钛酸铅薄膜正弹卡效应室温温度变化增大约1 K.在失配应变调控下,同时利用钛酸铅薄膜正负弹卡效应,钛酸铅薄膜可以在室温附近获得约14 K的温度改变,对于钛酸铅薄膜弹卡效应在固体制冷上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应变模态的桁架结构损伤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应变模态的损伤识别方法,根据桁架结构的杆单元应变特点,利用结点的振型位移引起的杆单元长度变化从而计算得出结构的应变模态,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仅一阶应变模态改变率对损伤的准确识别,同时以该参数作为输入特征参数构造神经网络对杆单元损伤进行了识别,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借鉴PB模型、Fisher模型和Matthews模型并通过优化其中的组分和滑移间距参数,考虑影响临界厚度的相关因素,对GaN/InGaN异质结应变层临界厚度进行理论计算,再结合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发现PB模型比较能准确估计GaN/InGaN异质结应变层临界厚度.最后进一步考虑热应力对临界厚度的影响时,发现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表面粘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纤光栅(FBG)应变传感器粘贴工艺,在等强度梁上粘贴FBG应变传感器,从胶的选择、光栅的预应力和胶粘层的厚度等方面,讨论了对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到了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粘贴工艺.  相似文献   

5.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氮(N)和硼(B)替位掺杂石墨烯在加载应变情况下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计算结果表明(采用6×6超原胞),对于纯石墨烯,当应变大于临界应变30%时发生从弹性应变至非弹性应变的转变,体系总能在转变处发生突变.而N和B掺杂石墨烯的临界应变分别变为17.6%和17.4%,这表明掺杂石墨烯的弹性应变范围大幅减小.通过研究纯石墨烯和N/B替位掺杂石墨烯的电子性质,发现纯石墨烯在对称应变下仍为零带隙,而掺杂后费米能级处出现电子态,体系转变为金属,并且发现应变可以调节掺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但不能在狄拉克锥处打开带隙.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和MTS-810通用材料试验机研究了SiCP/6151Al 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变形行为和增强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这类复合材料,存在着明显的增强颗粒尺寸效应,具体表现为颗粒越小,材料的强化效果越明显.基于位错增强理论并结合Gao H等人基于压痕实验提出的应变梯度概念,发展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应变梯度强化律,并对增强颗粒尺寸效应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非完全充填裂隙的应力应变关系对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尺寸、不同密度比例的水泥和砂浆的充填介质的实验,从理论分析、实验模拟、数据分析3个方面讨论了非完全充填裂隙的应力应变特性。研究表明:充填裂隙的应力应变与充填介质的尺寸、密度比例有着重要的关系。断裂前,裂隙宽度相同时,充填裂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随着充填介质泥沙密度比例的减小而减小;充填介质密度比例相同时,随着裂隙宽度的增加,充填裂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SiCP颗粒增强金属基6151Al复合材料中的增强颗粒尺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和MTS-810通用材料试验机研究了SiCP/6151Al 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变形行为和增强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这类复合材料,存在着明显的增强颗粒尺寸效应,具体表现为颗粒越小,材料的强化效果越明显.基于位错增强理论并结合Gao H等人基于压痕实验提出的应变梯度概念,发展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应变梯度强化律,并对增强颗粒尺寸效应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高温高应变率扭—拉复合加载下铁基记忆合金的本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应变率扭-拉复合加载的分离式霍布金森杆装置,对20℃和500℃下铁基形状记忆合金高应变率扭-拉复合加载下的本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应变率扭-拉复合加载下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强度和延伸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扭转和拉伸之间存在相互耦合作用,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正> 应变测量在力学测试中是一种最基础的测量技术。利用它,可以测量出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材料、构件,或某种结构体系中所观察部位的相对变形,即应变(ε=△L/L),进而计算出内部的应力分布。以便掌握被测对象所处的工作状态;通过模型实验,可以获取所需的结构参数,为设计方案提供依据;通过实地测试,可以了解现有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况;作为监控手段,还可以实施险情报警。因此,应变测量几乎与所有的工程学科,都有着广泛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SHPB)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开孔与闭孔泡沫铝在动、准静态下的压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开孔与闭孔两种泡沫铝静态和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均具有多孔泡沫材料明显的三阶段特征,即线弹性段,塑性屈服平台段及致密段.相对密度对泡沫材料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有很大影响,在静、动态响应下泡沫铝的应力均随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对本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出泡沫铝强度与相对密度的关系式常数.开孔泡沫铝的强度和流动应力均明显升高,表现出应变率敏感性,而闭孔泡沫铝对应变率不太敏感或应变率敏感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12.
经典的弹性和弹塑性断裂力学解都认为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存在奇异性,而这在物理上是不真实。怎样来解释断裂力学解和物理事实的不一致?本文利用从能量原理导出的与积分路径无关的积分公式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笔者的观点。文中认为应该辩证地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用连续介质模型来描述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存在奇异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必须记住。这在物理上是不真实的,它是由于我们不适当地采用连续介质模型来描述裂纹尖端情况而引起的。事实上,断裂问题涉及到材料的分离,它与微观过程有关,连续介质模型在这里失去了理论前提。文中探讨了裂纹新表面的形成过程及表面能的物理含义。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应变率对泡沫镍拉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泡沫镍分别在四种不同应变率和四种不同温度下的单轴拉伸行为,结果表明:泡沫镍的力学性能(强度和模量)随应变率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同时,还给出了泡沫镍的强度和模量随相对密度、温度和应变率变化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了GexSi1-x/Si应变超晶格,利用X射线双晶衍射,小角衍身宽角衍射方法测量了超晶格样品的实验衍射曲线,运用X射线运动学理论和动力学理论,分析,模拟了样品的实验曲线,得到了精确的定量结构参数数据,并根据实验曲线中衍射峰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对应变超晶格的生长质量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AES测量了InGaAsP/InP异质界面的组分分布和界面宽度,提出了化学斜面法测量界面宽度的新方法,同时讨论了晶格失配对界面宽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轧制应变速率参数ε的精确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精确接触弧参数方程,设定运动许可速度场与应变速率场,经参量积分与积分中值定理提出一个精确计算轧制应变速率ε的计算公式,经测试实例与目前各惯用公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LP-MOVPE法在GaAs和InP衬底上生长21个周期的InGaAs/GaAs和20个周期的InGaAs/InP两种应变超晶格的条件,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这两种应变超晶格,分析观察到三级卫星峰和六级卫星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应变模态损伤识别理论,以受损K6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对比得到较精确的受损结构模型.用折减杆件弹性模量的方式来模拟杆件损伤,利用分析软件得到初始损伤及各类有损情况下的应变模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低阶模态条件下,有效识别网壳不同位置以及低至10%,高至90%的局部损伤,适用于实际观测的条件下的网壳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19.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Mo/Si多层膜。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图证明该多层膜是原子水平的,界面清晰,与设计周期基本相同。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检测了该多层膜的组成和结构,同时对Mo/Si多层膜的位错密度等参数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超晶格的位错密度随周期厚度的减小而增大,晶粒尺寸随周期厚度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研究应变梯度固体表面效应对弹性波传播的影响,通过应变能密度推导出应变梯度固体中的平衡方程和界面条件,根据非传统界面条件推得弹性波反射和透射的振幅比,推导以能流密度表示的振幅比.用法向能量守恒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根据数值计算结果,讨论了表面参数对弹性波反射和透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