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乌塘鳢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中华乌塘鳢嗅觉器官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解剖、光镜观察表明: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 Lacepede)具一对纺缍形嗅囊,由前、后鼻孔与外界相通,嗅上皮向嗅囊腔内突起形成10-16个初级嗅板,初级嗅板上有次级嗅板,可增大嗅上皮的表面积。嗅板由嗅上皮和中央髓两部分构成,中央髓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构成;嗅上皮排列于中央髓的两侧,由多层细胞组成。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嗅上皮分为非感觉区和感觉区两部份,非感觉区位于嗅板边缘,较薄、较平滑,外缘高倍放大呈指纹状或块状结构;感觉区位于中央部位,呈连续分布,细胞种类多样,表层为纤毛非感觉细胞,中上层为纤毛感受细胞和柱状细胞,中下层为支持细胞,底层为基细胞。纤毛感受细胞为一种双极神经元,树突在上皮表面形成嗅结;轴突则穿过基膜,在固有层内集合成束,形成嗅神经纤维.终止于嗅叶。  相似文献   

3.
中华乌塘鳢成鱼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食道、胃、肝脏和肠道内的15种消化酶进行分布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2.0和6.5~7.5,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10.5和6.5,肠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8.5和8.0.胃的酸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食道、肠道和肝脏(p<0.05),胃的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与肠Ⅰ和肠Ⅱ的无显著差异(p>0.05).肠Ⅰ的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A、脂肪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等8种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肠Ⅱ和肠Ⅲ(p<0.05),肠Ⅱ的氨基肽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等3种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肠Ⅰ和肠Ⅲ(p<0.05),三段肠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中华乌塘鳢育苗与养殖试用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年的育苗及养殖研究,试拟“中乌塘鳢人工育苗及养殖试用规范”,其内容有:人工育苗;池塘养殖;鱼病防治和中华乌塘鳢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壬基酚对中华乌塘鳢精子发生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静水式暴露体系,在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的繁殖季节选取性成熟雄鱼暴露于4个质量浓度(1,10,100,1 000μg/L)的壬基酚(4-nonylphenol,NP)中,并以10μg/L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暴露28 d后(1 000μg/L NP组暴露14 d),运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测定精子活力,以组织学方法观察精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NP(100μg/L)暴露不仅使中华乌塘鳢精巢性成熟度明显降低并出现纤维化现象,同时也使其精子活率和精子运动速率显著降低(p0.01).1 000μg/L NP组暴露14 d后发现精巢组织发生解体,精子几乎不具运动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发展鱼类健康养殖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中华乌塘鳢消化道中的Som、5-HT、PP、VIP、SP和CT等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Som细胞在贲门胃、中肠分布较多,食道与幽门胃较少.5-HT细胞在食道较为丰富,胃中次之,前肠较少.PP细胞仅分布于肠道,后肠居多,前肠、中肠较少.VIP细胞分布于食道及贲门胃,食道处较少.SP细胞在后肠较为丰富,前肠分布较少.CT细胞集中在胃部,前肠偶见,其余部位未发现.不同种类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其可能的内分泌方式和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华乌塘鳢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中华乌塘鳢精子和成熟卵的形态结构及精子入卵过程.精子由头部、颈部和尾3部分组成,全长17.0~19.0 μm.成熟卵呈圆球形,直径在600~670 μm之间,动物极端有一黏着器,黏着器围绕着卵膜孔区,卵膜孔区中间有一凹陷的卵膜孔.黏着器由黏着丝、筛状圆柱体和基底三部分组成.卵膜孔呈漏斗状结构,由前庭以及卵孔管组成.精子通过基底的穿孔以及筛状圆柱体的筛孔到达卵膜孔区,进入卵膜孔.受精前,絮状物覆盖整个基底和卵膜孔区,并堵住卵膜孔.当精子接触卵膜孔区时,絮状物消失,但卵膜孔还被精孔细胞堵塞;当精子进入卵孔管时,精孔细胞消失;精子入卵后,卵膜孔被絮状物质堵塞,精子入卵过程完成.  相似文献   

8.
中华乌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中华乌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的研究现状,对中华乌塘鳢人工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探讨,为中华乌塘鳢的大规模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华乌塘鳢对性外激素嗅电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中华乌塘鳢嗅上皮对PGE2、PGF2α、17α P和17α,20β P4种人工合成激素和对性成熟中华乌塘鳢贮精囊、精巢、卵巢和性未成熟卵巢4种提取液的嗅电反应(Electro olfactogram,EOG),观察嗅觉对不同刺激物的敏感性以及性成熟度对EOG的影响,以探讨中华乌塘鳢嗅上皮对何种性外激素最为敏感及嗅觉敏感性与性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性成熟鱼嗅上皮对4种人工合成激素的EOG大小顺序为:PGE2>PGF2α>17α P>17α,20β P,雄鱼对PGE2、PGF2α的EOG明显大于雌鱼(P<0.05);性成熟鱼嗅上皮对4种提取液的EOG大小顺序为:性成熟贮精囊液>性成熟精巢液>性成熟卵巢液>性未成熟卵巢液,它们之间的相对刺激有效性(Relativestimuluseffectiveness,RSE)差异在雄鱼为显著(P<0.05),在雌鱼则为极显著(P<0.01);性成熟鱼嗅上皮对性外激素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性未成熟鱼(P<0.01).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乌塘鲤鱼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中结乌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的研究现状,对中华乌塘鳢人工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探讨,为中华乌塘鳢的大规模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广西珍珠湾红树林区中华乌塘鳢的天然资源量及其时空变化动态,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在广西珍珠湾红树林区的内、中、外滩各设置一个圆形封闭定置围网,于2013年的4季度(1月、4月、7月、10月)各选择3 d投放被标志的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区别于野生鱼)至围网中,并在次日用诱捕网捕获,基于标志重捕法的原理评估野生中华乌塘鳢的天然资源量。结果显示,珍珠湾红树林区中华乌塘鳢的全年平均种群密度为(18.74±4.04) ind./hm2,平均生物量为(1.44±0.37) kg/hm2,其中1月的生物量显著高于10月,其余时间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其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在红树林中无显著空间差异。红树林为中华乌塘鳢提供繁育场,生境的破坏和过度捕捞导致中华乌塘鳢天然资源量下降,应加强监管、保护和相关研究,促进中华乌塘鳢资源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养殖条件下沙塘鳢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沙塘鳢 (Odontobutid obscura)的生长及其繁殖特性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沙塘鳢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后受精卵的胚胎发育 ,尤其是对卵膜、卵黄囊及胚胎的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 .水温 2 0 .5~ 2 4.5℃下 ,胚胎发育约需 3 86h,其中卵裂期 1 2 h,囊胚期 1 1 h,原肠期 1 5 h,而细胞分化与器官形成期需 3 84h.温室内鱼苗培育的成功 ,缩短了孵化期 ,提高了孵化率和成活率 ,为大规模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了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不同性腺发育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在雌鱼性腺发育过程中,Ⅱ期卵巢个体血清E2的含量最低,Ⅲ期卵巢个体E2的含量开始上升,Ⅳ期卵巢个体E2的含量达到高峰,Ⅴ期卵巢个体E2的含量极显著(p<0.01)下降.在雄鱼性腺发育过程中,Ⅱ期和Ⅲ期精巢个体血清E2的含量都比较低,Ⅳ期精巢个体E2的含量最高,Ⅴ期精巢个体E2的含量下降.雌鱼和雄鱼血清P和T的含量随性腺发育而上升,Ⅴ期卵巢和Ⅴ期精巢个体P和T的含量均达到峰值.雌鱼和雄鱼血清E2、P和T的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高低均依次为6月>10月>3月>1月.  相似文献   

14.
中华鲟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的材料来源,是作者在1972年参加中央农林部下达《长江鲟鱼专题调查》课题的工作期间,由渔民用滚钩在宜宾县偏岩子金沙江中捕获的鲟鱼,进行人工催产受精所得。 将观察材料盛入白磁盆中,定时取样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和标本固定。从卵受精至仔鱼孵出。共历时133小时,同水温比较恒定(水温17℃左右)的浮动网箱比较,仔鱼孵出时间约延  相似文献   

15.
16.
比较了中华乌塘鳢野生和养殖群体血清中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和皮质醇含量以及卵巢、精巢和贮精囊中17α-羟孕酮(17α-P)、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差异.测定结果表明,雄性野生中华乌塘鳢群体血清中E2、T和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性养殖群体(P<0.01),但两者的皮质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中华乌塘鳢血清中E2、T、P和皮质醇的含量在野生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群体卵巢中的17α-P、PGE2和PGF2α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1);野生群体精巢中的PGE2和PGF2α含量也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但17α-P含量则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野生群体贮精囊PGE2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17α-P含量则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PGF2α含量两者没有差异(P>0.05).中华乌塘鳢雌性养殖群体血清中E2和T的含量随性腺发育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河川沙塘鳢的胚胎和胚后发育以及温度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根据外形和内部主要特征,将胚胎发育分为30个发育期。在胚胎发育期间,许多器官分化形成,至孵化时,胚胎已具有较完善的内部器官,各鳍亦已形成。胚后发育以卵黄囊的消失和鳞被的形成为依据,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胚后发育不经过浮游生活期。在自然水温中,胚胎约经21天发育孵出仔鱼。胚胎发育的最高临界温度为30.0℃,最低临界温度为10.0℃,适宜温度范围为15.0~27.0℃,其中21.0~27.0℃为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的发生及其超微结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心跳期、眼晶体形成期、血液循环期、眼黑色素出现期、孵化前期、初孵仔鱼期等6个不同时期的孵化腺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最早可在眼晶体形成期观察到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c ells,HGCs),主要分布于头部腹面、头部与卵黄囊连接处及其卵黄囊前腹面;当胚胎发育至血液循环期时,HGCs不仅在形态上达到最大,数量上急剧增多,而且分布更广泛;胚胎发育进入眼黑色素出现期时,可以观察到处于不同合成时期的酶原颗粒,每个酶原颗粒外面均有膜包围,颗粒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当胚胎发育至孵化前期时,HGCs在数量上达到最多,并且可以观察到呈圆球形、直径约为0.25—1.00μm的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向外分泌,这些颗粒有的以单体形式存在,有些则粘结成团;初孵仔鱼期,HGCs分泌作用已经完成,它们离开胚胎表面,移至表皮细胞下方并逐渐衰退。以上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孵化酶颗粒有一个成熟过程,成熟的孵化酶颗粒主要通过外倾方式向卵周隙中分泌以帮助胚胎的孵化破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塘鳢科鱼类的三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我国淡水塘鳢科鱼类为对象,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提出了三个新种。计共8属11种,列出了本科鱼类的检索表,并对三新种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新米虾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报道了中华新米虾(Neocaridinadenticulatasinensis)的胚胎发育过程。在水温22—26℃的室内条件下,其胚胎发育历时376小时。整个发育阶段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无节幼体期Ⅰ、无节幼体期Ⅱ、无节幼体期Ⅲ和无节幼体期Ⅳ。心脏出现于无节幼体期Ⅱ,并随胚胎发育而表现出心动速率明显加快。复眼出现于无节幼体期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