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蒲风的诗论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诗,社团众多,流派纷呈,佳作如林,真称得上花团锦簇。诗人们在辛勤地从事创作的同时,还研究古代诗论词话,介绍外国诗人、名篇、思潮、流派,同时不懈地进行理论建设,探讨新诗美学的零篇散章不计其数,单是出版的专著就有郭沫若、田汉、宗白华的通信集《三叶集》、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艾青的《诗论》、黄药眠的《论诗》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一生创作颇丰,被人提及更多的是他那至情至真的散文。而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闻名于文坛,并积极倡导和参与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专门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引导了当时新诗的发展方向。同时他还在新诗创作、新诗评论、外国诗歌的译介、扶持新诗人等方面均有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 ,胡适是中国白话新诗的始作俑者 ,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白话新诗较之他以前的文言诗的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祝宽在《五四新诗史》中评价道 :胡适“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一 )突破旧诗藩篱 ,大胆创建新体。 (二 )破坏旧诗格律 ,探索新诗的音韵。 (三)在探索中 ,重视了形象思维 ,创造性地运用了具体描写的艺术手法。 (四 )采用明白晓畅、接近口语的语言创作新诗。”我认为祝宽所说的这些方面 ,都是值得肯定的 ,也是实事求是的。当然 ,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一部诗集亦无例外。在《尝试…  相似文献   

4.
晓雪,原名杨文翰,1935年生,白族,云南大理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开始发表文章。大学毕业论文《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评论艾青的专著,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现代作家论。著有诗集、散文集、评论集26部和《晓雪选集》6卷。论文《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诗歌》、长诗《大黑天神》、诗论集《新诗的春天》《诗的美学》《诗美的采撷》先后在全国获奖。1986年《晓雪诗选》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  相似文献   

5.
臧克家(1905—),山东诸城人。《烙印》、《罪恶的黑手》,是他三十年代的成名之作。他的诗,以浓郁的泥土芬芳和严谨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称颂。他的诗论,同样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精神。象他写于三十年代的《论新诗》、《新诗答问》,一再强调诗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深入生活的重要性,这对匡正当时的不良诗风和推动新诗健康发展,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解放后,臧克家由于身体等方面的原因,使他没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评论上。他五十年代中期出版的以  相似文献   

6.
《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新诗集,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它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数十年来,《尝试集》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研究新诗的文章,都以郭沫若的《女神》为新文学运动兴起以来的第一本新诗集,而胡适的《尝试集》却遭到漠视。固然,《女神》以它宏大的革命理想,奔放的爱国主义热情,狂飚突进的顽强战斗精神,火山爆发般的英雄气概和艺术上的大胆创造,冲决一切陈旧的罗网,开一代诗风,创造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但作为中国新诗刚  相似文献   

7.
尽人皆知,白居易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具有丰硕的成果,诸如《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杜陵叟》、《缚绒人》、《母别子》等讽谕诗,《长恨歌》、《琵琶行》等感伤诗,无不家弦户诵,脍炙人口,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卓著的建树,且不说《与元九书》、《策林》诸篇对于诗歌创作发表了系统的精辟的见解,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以诗论诗,以诗论文,以诗论画,表现了卓越不凡的特色.本文拟就他的诗评论作一番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五四文学革命的洪涛在中国汹涌澎湃之际,“诗体大解放”的壮潮,神速、迅猛地冲坍文言旧诗的堤坝,以鲜活灵动的现代白话诗使诗坛色彩为之一新。在这新诗创作、讨论的热潮中,被胡适称为“新诗人”的鲁迅,不仅连续在《新青年》上发表《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等六首被人赞为“全然摆脱了旧镣铐”的新诗,而且还有精辟的诗论。鲁迅早在1907年,就已写成了长篇诗论《摩罗诗力说》,该文近二万字,纵论西方“摩罗”(即“浪漫”)派诗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埃德加·爱伦·坡的诗论在《乌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是天才的诗人,他的诗论强调诗的美学意义,强调诗歌的统一性。《乌鸦》一诗是他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对亡妻的思念来揭示美的发展历程。诗人虽然在小说、评论方面都有杰出的才华,然而诗人在世界文坛上的特殊地位是由他的“诗论”及其诗歌奠定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著名诗人梁上泉先生即将出版的第27本诗集《不老草》,几乎兼有诗人以前全部诗集的所有新诗体式,首次入选诗集的有246首微型诗,语言形式的技巧玩味,诗歌思想的深度开掘与诗美表现的创新品位等等,是《不老草》关注的艺术目标,但日常生活的诗意发现与保存形式,才是诗人当下兴趣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代楷模的朱自清的现代散文,历来为研究者们所重视.对朱自清的现代新诗创作,人们的注意则又次之.至于与之相应的朱自清关于新诗创作的理论主张,问津者就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即打算对朱自清的新诗创作理论作一些粗浅的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刘半农在《新青年》创作前期的文学活动和《新青年》阶段其大量诗歌翻译和理论总结,分析其译诗活动对于新诗发展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作用。新诗的发展与形式、格律、内容之间的变革的双重关系,以及五四时期新诗代表刘半农译者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于一九二一年,收集了作者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一年间的五十六首诗。大部分写于一九二○年以后,是“五四”运动在诗歌方面最热情而豪放的反映。在《女神》里,诗人强烈地诅咒黑暗,渴望光明,热切地追求革命理想,热情地歌颂工人和农民,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燃烧着摧毁旧社会的熊熊怒火,贯串着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当时诗坛上一颗闪烁的明星,成为当时向往光明的青年的大(?)。《女神》的诞生,树立了“五四”时期新诗的创造和革新的榜样,勇开一代革命诗风,为新诗发展开拓了崭新的道路。它和鲁迅的小说一起,显示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实绩。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中国现代文学教材中,论及到闻一多爱国主义诗歌时,总是引用朱自清的论述,称闻一多为“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然而教材上接着就说“‘唯一’固然不确”,但“爱国主义确实构成了闻一多两本诗集《红烛》与《死水》的重要内容”。 “唯一”而“不确”,“又确实”……,在这几乎自相矛盾的论述中,让人感受到闻一多爱国诗在当时文坛所处地位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的确,朱自清曾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场合说过类似的话,他称闻一多是“五四时期”、“抗战以前”“唯一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15.
对于朱自清新诗艺术发展史论的思考陈丙莹朱自清对新诗艺术发展的历史思考极为独特。他虽然立于新诗发展的现实潮流之中,却能超越现代人论现代事的狭小眼界,而以阔大的胸怀、细密的思路去把握新诗发展的动向与流变,得出一系列至今读来仍然令人信服的结论。他的这种史论...  相似文献   

16.
胡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他的诗论是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诗的特质,对诗与时代、生活和情感的关系,对诗的风格等方面的见解主张,都充分表现出对人生与艺术的执着追求。不仅对当时新诗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今天诗歌以至整个文艺的发展繁荣,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晓雪白族,云南大理人。50年代大学时即写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研究艾青诗论专著《生活的牧歌》,饮誉全国。40多年笔耕不息,出版了17种诗歌、评论、散文集。长诗《大黑天神》、诗集《晓雪诗选》、诗论《诗的美学》等先后在全国获奖。不仅为我国当代创作活跃、成果丰硕、风格独具的少数民族诗人、散文家,也是诗歌美学研究、新诗评论见解独到,建树颇多,影响深远的诗歌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华文学基金会于1995年12月2日在京特为其作品主办研究会,文学艺术界王巨才、李瑛、刘玉山、唐达成、袁鹰、邵燕祥、郑伯农、杨子敏、邓有梅、高洪波、吉狄马加、张炯、李准、张志民等领导、诗人、作家、评论家近70人出席。冰心、艾青、臧克家、张光年、王蒙也致信和题词。本刊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专栏中,特意侧重现代文化,特选登研讨会部分信函、题词、发言,以飨读者,并借此表达祝贺之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朱自清诗论整体的理论系统性,认为他的诗学理论涉及到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从诗歌本体论、诗人创作论、读者欣赏论三大板块重新认识了朱自清的诗论。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在《诗论》中以中国诗歌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谐"的独特艺术效果,创造性地借鉴了席勒美学中"游戏冲动"与《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观点。席勒的游戏冲动理论背后有"审美王国"这一宏大的政治设想,朱光潜诗学中的文字游戏论则凸显了对诗歌文学性层面的关注;席勒的诗论是一种回归本心抗拒规范的理念,而朱光潜的"谐"突出道德伦理的诉求。朱光潜的"谐趣"说是一种植根于中国自身文化状况的儒家诗论,与他后期的精神实践论美学具有承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纪晓岚因修订《四库全书》而著名,他的博学也为人称道,而他评诗论诗却少有人提及,其诗论主张有许多独到的理论与建树,具有冲破传统,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从他评点《唐宋诗三千首》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