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青楷槭2 a生插条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不定根形成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青楷槭茎的结构由表皮、皮层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不定根生成方式属于诱导型,维管形成层和皮层的愈伤组织形成根原基;插条基部皮层的愈伤组织数量多,分布均匀,可形成不定根;切口部位愈伤组织不分化形成不定根.  相似文献   

2.
油菜花序轴薄层切段在MS培养基上经诱导能产生愈伤组织,再经分化长出不定根与不定芽.本文研究了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细胞启动的形态学特征及根芽分化的特点.实验证实花序轴启动部位多在表皮下的皮层薄壁细胞.启动细胞脱分化形成分生细胞团、分生细胞层,进一步长成愈伤组织突起.大多数分生细胞团可直接分化为不定根、不定芽.一般不定根为内起源,但亦有外起源,而不定芽多为外起源.  相似文献   

3.
银桦茎的解剖结构与插穗愈伤组织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用ABT-1号、HL-43生根剂处理银桦枝条,进行扦插生根试验,对茎进行解剖构造和愈伤组织形成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银桦茎具有典型的双子叶植物茎的构造,插穗中无先生根原基,韧皮部细胞及皮层薄壁细胞均能向外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李杂3号×晋2148)×(豫麦1号×Alondvas)、京花1号、晋2148、豫麦18号、陕农7859、冀麦5418、豫麦13号、Alondvas和花培28九种不同品种的小麦幼穗在N6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发现山不同的小麦幼穗脱分化所形成的愈伤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其再分化出根和苗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其中以(李杂3号×晋2148)×(豫麦1号×Alondvas)、晋2148、京花1号、豫麦18号和陕农7859五个品种小麦幼穗所形成的愈伤组织生长状况较佳,冀麦5418和豫麦13号次之,Alondvas和花培28愈伤组织长势较弱。再分化的能力与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呈相对应之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月季插穗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调控机理,利用Illumina平台测序技术对切花月季品种‘卡罗拉’插穗的3个发育阶段(不定根未启动期、愈伤组织形成期和不定根伸长期)插穗基部1 cm皮层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月季插穗不定根发生的3个阶段中,在不定根未启动期与愈伤组织形成期之间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5 033个,其中2 313个基因上调,2 720个基因下调;在愈伤组织形成期与不定根伸长期之间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 865个,其中1 332个基因上调,533个基因下调;GO功能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3大功能;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等代谢通路;将月季插穗生根过程中差异性最为显著的8个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粳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新型高产水稻品种的抗病性,以粳稻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条件、分化培养路线、光照强度和蔗糖浓度的优化,建立了适合新稻18和豫粳6号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及愈伤组织质量的基础.新稻18和豫粳6号的水稻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分别为MB1(MSB5+2,4-D 2 mg/L+6-BA 1 mg/L+KT 1 mg/L+ABA 1 mg/L)和MB2(MSB5+2,4-D 3 mg/L+6-BA 1mg/L+ABA 0.5 mg/L),愈伤诱导率分别达95.24%和91.07%;愈伤组织剥离后的继代培养基为MB3(MSB5+2,4-D 3.5 mg/L+6-BA 1.5 mg/L);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路线为三步分化法MSD0/N6B5D0→N6B5D2→MSD0,适宜的分化培养温度为33℃,光照强度为43.75μmol.m-2.s-1.新稻18和豫粳6号的愈伤分化率最高分别达到99.3%和83.33%.  相似文献   

7.
以从田间采集的北柴胡和用当年产种子所得的实生苗为实验材料,比较了外植体种类、大小和采样时期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作用;以从大田栽培北柴胡的带侧芽茎段及根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起始材料是幼嫩根段;长度1.0 cm左右的根外植体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4月上旬采样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在添加IBA 0.5 mg/L的1/2MS培养基中,带侧芽茎段不定根的诱导率可达97.3%,生根效果也最好;在B5培养基中加入二苯基脲双磺酸钙1.0mg/L后,不定根诱导率达到94.2%,根粗壮且生长快.  相似文献   

8.
玉米幼叶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根的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 7d龄左右的玉米 (ZeamaysL .)实生苗幼叶不同切段为材料 ,在添加不同植物激素的 1/ 2MS培养基上培养 ,2周后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 ,第 2叶基部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第 1叶 .MS预处理培养基中添加 1mg·L- 1呋喃腺嘌呤 (KT)或 1mg·L- 1苄基腺嘌呤 (BA)后 ,使诱导频率提高到 5 8.3%,并不同程度地诱导不定根的发生 ;诱导培养基中添加 1mg·L- 1KT或 1mg·L- 1BA对愈伤组织和不定根的诱导均有抑制作用 .当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 5 0 0mg·L- 1水解酪蛋白(CH)时 ,诱导培养基中BA或KT对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发生的抑制作用得到缓解 .  相似文献   

9.
海棠果插穗扦插生根过程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解剖学角度观察了海棠果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海棠果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大约经15d,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2)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未发现根原基。  相似文献   

10.
新疆雪莲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研究培养基的种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新疆雪莲愈伤组织诱导、再生苗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疆雪莲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NAA和6-BA组合使用比NAA、6-BA、2,4-D单独使用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MS培养基对新疆雪莲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均最为有利;6,7-V培养基有利于诱导不定芽的形成;生长在1/2MS NAA0.5培养基上90%以上的不定芽可在28天内形成不定根.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蒲菜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蒲菜不定根根冠、皮怃、维管柱起源于顶端分组织中各自大独立的3层原始细胞,表皮与皮层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细胞,不定根具根毛,维管束为多原型。生长锥原套为2层,茎的维管束均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分为中央维管束和周围维管束,蒲叶两面均具栅栏组织,为等面叶,两表皮气孔器密度相似。  相似文献   

12.
蓝果树苗期营养器官解剖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蓝果树幼苗的根、茎、叶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蓝果树茎的韧皮纤维成团状分布在韧皮部外围,次生木质部中导管为单管孔、散孔材,轴向薄壁细胞含大量营养物质,上部的茎表皮密被表皮毛,皮层中厚角组织细胞发达,髓心薄壁细胞丰富,根的初生构造中皮层和髓心细胞发达,叶为异面叶,具中生植物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天女木兰营养器官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女木兰营养器官的石蜡切片进行了观察。解剖结构如下:根的初生木质部是四原型,内皮层无明显凯氏带;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不明显。茎表皮具腺毛,皮层有油细胞分布,茎的初生结构维管束排列紧密,无明显髓射线;茎的次生结构中,木栓形成层起源于皮层细胞,具皮层维管束,木质部内侧导管具明显复穿孔,髓细胞内含有大量晶簇和少量单晶。叶为异面叶,表皮具表皮毛和腺毛;栅栏组织细胞长方形,排列紧密,海绵组织不规则,具大的胞间隙;叶肉中具油细胞;叶主脉维管束呈环状排列,共8束,主脉维管束包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晶簇和少量单晶。  相似文献   

14.
水龙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态适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龙[Jussiaea repens Linn.]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解剖观察和分析。用扫描电镜对二种形态的根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其中呼吸根的通气组织更为发达,呼吸根通气道的形成主要是薄壁细胞的分裂和纵向延伸,呼吸根的发生在植株对水生环境的适应中具有重要意义,根顶端原始细胞具有分层特征,属封闭型,茎的髓部有髓维管束分布。  相似文献   

15.
芡实的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不定根起源于叶柄基部膨大处外侧的薄壁细胞组织中。根的表皮、皮层、维管柱和根冠起源于根顶端的同一原始细胞层。不定根无根毛,六原型。次生根由邻接原生木质部的辐射角尖端的中柱鞘细胞和内皮层细胞共同分裂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16.
2种石斛属植物和小叶石仙桃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不同年龄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铜皮石斛(D.moniliforme)及石斛伪品-小叶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不同器官中的多糖进行组织化学定位,选择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石斛类药用植物和药用部位,确定铁皮石斛的最佳采收期,根据多糖的理化性质,材料经冰冻切片,用改良的高碘酸-席夫试剂(PAS)对多糖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多糖类物质主要存在茎的薄壁细胞、根的皮层细胞、叶的叶肉细胞中。其总多糖含量有如下顺序:二年生的铁皮石斛茎>铜皮石斛茎≈>小叶石仙桃茎,铁皮石斛根≈铜皮石斛根>小叶石仙桃根,铁皮石斛叶≈小叶石仙桃叶>铜皮石斛叶。另外,在不同的器官中,铜皮石斛的多糖含量呈现“茎≈根>叶”和小叶石仙桃的多糖含量呈现“叶>茎≈>根”的规律,而二年生的铁皮石斛则为“茎>叶>根”。这表明在种间及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不同年龄,其多糖的含量存在差异。而3种兰科植物中,以二年生铁皮石斛茎的多糖含量最高,表明其药用价值也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和描述了绵毛马兜铃的根、茎、根茎及叶的解剖构造。该植物茎与根茎的构造相似,均有表皮、皮层、淀粉鞘、周维纤维、六束维管束、髓及髓射线。笔者发现在其茎、根茎、根和叶柄次生构造的薄壁组织中,存在分散的分泌细胞,以根茎和根中的数量最多。这种分泌细胞所含的黄色芳香油即是药用有效成份之一。  相似文献   

18.
观察表明:鸢尾蒜(Ixioliriontataricum)营养器官的结构具有单子叶植物的基本结构特征,并有一些特殊和原始的结构特征,以及早生结构特征。根内原生木质部3~5原型;内皮层有凯氏点,这在单子叶植物中很少见。茎皮层内有5~7层厚壁细胞组成的纤维带;维管束大致排成2轮,内轮较大。叶表皮气孔器由2个肾形保卫细胞组成;叶肉上下有分化,上方栅栏状,下方紧密,成异面叶。茎叶木质部的发育方式原始,为外始式,这一特殊结构在被子植物中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