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人为本内在地包涵主体的人、客体的人、客体的人的什么、怎样实现和“本”五层含义。具体来说,其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巴黎公社作为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先驱和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雏形,为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巴黎公社在艰苦斗争的两个多月中,展现出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一可贵思想对于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核心,但它并不是一个完全创新的理论成果。"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它以其为基础,同时又结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进一步为"以人为本"思想的落实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是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为本;或者说,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中心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历史的阐述,指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必然联系,且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古代中国的“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及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分析对比,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发展观点的进步意义,并进一步强调了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的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与以人为本是有机统一、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实现“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就是为了提人自身的素质,使人自身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我们党应从经济、政治、化三个方面当好“三个代表”,以达到“三个代表”与以人为本的内在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对"以人为本"的多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正确认识它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理解呢?可以从人类思想史、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马克思的看法、以及党的领导人在科学发展观中对它的解读等视角进行分析。“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根本、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小梅 《科技信息》2009,(36):I0069-I007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肯定并强调社会发展依靠人并且为了人的社会发展理念。它是实现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贯穿于这一理念的关键就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要明白人是社会中的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社会的不断发展要依靠调动人们的自觉能动性来推动。要清楚人也是社会中的价值主体,社会的发展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我们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应该切实把人作为主体看待。  相似文献   

9.
梁丰 《科技信息》2009,(20):67-68
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是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坚持的是全面的、发展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共时性角度看,人的本质包含类本质和社会本质即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在历史维度上,人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过程.而实践使人获得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推进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探讨了如何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从而促使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向科学化、专业化、专门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以人为本”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文章通过对中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考察,追溯了现代大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缘起,筒述了现代大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概念及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在"人心就是立国之本"、"国计民生是国之大事"、"主权在民"三个方面.通过对孙中山先生撰写<建国方略>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理想与主张的分析,从历史角度谈<建国方略>未能实现的原因,以及<建国方略>中民本思想的执政理念和孙中山先生民本思想执政理念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明发展和历史潮流要求政府应该成为全体社会成员谋取福利之舟,责任政府的建设是政府民主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要求政府定位应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资、激发民智,是政府实现“以民为本”的路径;建立政府与民间双向互动机制,是实现“以民为本”的关键,“以民为本”将是责任政府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老挝佬族人关于"厄"的解释、传说、祭拜仪式和禁忌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其文化内涵,认为该信仰源于老挝佬族人最古老的灵魂观念,属于本土的水神信仰范畴,因而有别于佛教带来并广泛影响老挝佬族人的"那珈"信仰。  相似文献   

16.
白族的龙母神话是白族龙神话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以<九隆神话>为其族源神话,其中就有了始祖母崇拜的因素,是白族龙母神话的肇始.随着<九隆神话>的发展和流传,龙母神话在民间也发生了各种变异.从龙母神话的文本出发,试图解释白族龙母神话的流传和变异的过程;进而对龙母神话变异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以德育人”和“依法育人”工作的二者结合,运用的方法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分析,以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育人的力度,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职校园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的内涵,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的不和谐现象,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以人为本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则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图书馆办馆理念及具体实践,并以该馆为例,从馆员、服务、技术、资源、设施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先进办馆理念指导下实现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和服务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