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棉区,地势较低,一般均在海拔4.5~6公尺之间,加之东部土粘平作,西部地势南低北高,造成棉地地下水位普遍较高,排水不畅。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带来一定影响。大搞土地平整,做好棉地的“三深一改”工作,是夺取棉花丰收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施用液氨对土壤无无副作用,液氨易溶于水,有利于作物根系吸收,肥料利用率高。籽棉单产增加19.8kg,增产率为6.0%。为验证液氨在我区棉花上的增产效果,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棉花施用钛土微肥能补充棉株所需要的营养,提高棉花对化肥的吸收和利用,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强了棉株的抗逆性,具有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小区产量较对照增产5.77 ̄5.84%,大田示范较对照增产3.38 ̄7.9%。  相似文献   

4.
不同棉花种衣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种衣剂,采用常规拌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认为:脱绒棉种包衣后,均能促进苗期生产发育,增加叶面积,提高成铃率。本试验之三种包衣剂以华农种衣剂厂的9803101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种棉花叶肥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叶面肥品种,以供棉花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6.
冷害与棉花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冷害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场地处钱塘江北岸,系细沙壤土,土质较差,有机质约0.5%,全氮0.03%,全磷0.13%左右,PH8.5,可溶性盐0.1%以上。1975年我们进行了大麦、棉花连作试验(以下称麦后棉),面积1.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410斤,棉花(宁棉12)亩产皮棉135斤,较早播棉增产10.66%,1976年又试种麦后棉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523斤,棉花虽遭严重伏旱和秋季低温的影响仍亩产皮棉127斤,较对照增产6.72%。说明,麦棉连作是夺取粮棉双丰收的一个新的途径。在生产上搭配种植一定面积的麦棉连作,对于解决麦棉套种在争地争光  相似文献   

8.
9.
<正>1、问题的提出 莫索湾垦区从1959年起至今一直以拉沙进行客土调剂改良红粘土。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对改良土壤质地、增温保墒、提高农作物产量,尤其是提高棉花产量起到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们所种的棉花品种均系有棉毒素棉,其植株的各个生育器官,都均匀地分布着油腺体,而在油腺体中则含有0.2~2.03%的棉酚毒素。这种棉酚毒素对人和单胃动物具有高毒性,能腐烂胃肠粘膜组织、分解红血球、引起肺肿、心跳、伤害肝肾。因此这种棉的棉籽油,未经化学处理,不能食用,榨油后的饼粕,未经处理,也不能大量饲喂单胃动物,否则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宽膜植棉不同播种方法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连续三年采用不同的播种方法对比试验示范 ,其结果表明 ,膜下点播播种方法优于膜上点播和膜下条播。  相似文献   

12.
棉花生长发育与气象要素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掌握棉花不同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本试验从棉花播种至吐絮现蕾、铃、花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统计,并提出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棉花生长发育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高密度棉花生长发育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棉花通过拌PG制剂、丰抗素、绿风95从中筛选出最佳种类以供棉花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一次回归的正交设计和微机技术进行负氧离子对雏鸡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用5×10~3/cm~3浓度的负氧离子进行空气离子化,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中棉19(原名中886)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培育的一个多抗棉花新品种。它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兼抗枯黄萎病、耐棉苗根腐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和Ⅱ级抗蚜虫等特性.适于麦棉套种也可  相似文献   

18.
棉花前期用矮壮素进行化控,施用矮壮素后的2-3天内对棉花的生长不起作用,第3天以后矮壮素开始发生作用,持续的时间为7-9天。  相似文献   

19.
<正>“矮、密、平、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作为团场经济支柱的棉花来说是达到了较大的增产作用.“矮、密、早、膜”再加上其它技术管理措施,是使棉花获得高产的系统工程.在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片面强调某项指标和措施,就可能影响单位面积产量,达不到高效益的目的.比如近年来,随着保苗株数的提高,有些生产单位不是根据土壤肥力、密度的多少、播期早晚、长势的强弱来进行调控,片面强调矮化、结果吃了亏.经多年观察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不同的棉株高度,对产量的影响十分明显.根据大面积调查统计,自然高度以70—80公分较为适宜.9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几年机械采棉技术的应用,总结其在棉花高产生产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