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拉的二十部的长篇巨著《卢贡——马卡尔家族》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一样为人所赞叹。《萌芽》无疑地是这二十部巨著之冠,公认为左拉的代表作。对左拉的理论和作品,评论界在过去的年代里众说纷纭。但有些看法则是共同的:左拉虽然是自然主义理论的鼓吹者和领袖,但他的理论同创作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他的许多作品中表现出来,他的主要作品都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譬如《萌芽》《萌芽》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使真实人物在真实环境里活动──左拉自然主义及其“真实论”之我见项晓敏文学应该如何表现人?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在这个问题上,自然主义是主张“真实论”的。左拉说;“使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环境里活动,给读者提供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断,这便是自然主义小说的一切。”①他...  相似文献   

3.
白水纪子女士在《茅盾研究会会报》1988年第7期上撰文,将茅盾发表于1925年的《论无产阶级艺术》与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加以对照,意在说明茅盾的文章是根据波格丹诺夫的文章译作的。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对研究茅盾的《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写作背景无疑是有意义的。然而,这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茅盾1925年前后的文艺思想与波格丹诺夫有某种联系。本文无意对上述具体文章作微观的校勘,只想从总体上论述茅盾在“五卅”前后的文艺思想和波格丹诺夫的文学观是相去甚远的。  相似文献   

4.
邓治  彭凌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1):118-119,129
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盛行的年代正是肖班创作《觉醒》之时。自然主义的核心概念,诸如环境、本能等,与主人公爱德娜性欲觉醒等主题情景构成鲜明的对话态势。自然主义注重探究人的生理层面,这一理论内涵与《觉醒》描写女性欲望、反映女性生活等写实风格具有某种内在的对话关系。彼此丰富的对话内容也揭示了《觉醒》的自然主义内蕴。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史上较为繁荣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 其创作模式来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实践, 包括茅盾的 《子夜》模式、李吉力人的 《死水微澜》模式和路翎的 《财主的儿女们》模式, 即分别为阶级论与典型论相结合的模式、展示民间社会本相的模式和知识分子的心灵搏斗的模式。1949 年以后, 现代历史题材的创作与当时加强革命历史教育的政治需要结合在一起, 使这三种模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是作者主持编写的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章节, 着重探讨了 《红旗谱》、《三家巷》、《茶馆》、《红豆》等作品, 可以说是重写文学史的一个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茅盾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为文学批评与文艺理论的建设作出了极大的努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写过一些作家论,徐志摩是其中之一。文章以《徐志摩论》为基础,着重从阶级定位、思想评判和审美分析三个维度,分析了茅盾评说徐志摩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从而给予茅盾作家论以一个新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边远的哨所》作为毛姆的短篇佳作之一,处处彰显了自然主义文学流派所倡导的创作理念。本文拟从自然主义着手解读这一短篇小说,阐述毛姆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方面的深厚功力,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子夜》“主题先行”问题与吴荪甫形象之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先行"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学者贬低《子夜》的重要原由,所依据又大都是茅盾自己后来对于《子夜》主题的阐释。但茅盾在写作《子夜》时,是否真的清晰而明确地预设了这一主题?这一主题与《子夜》的文本实际又是怎样的关系?将两者作对照,会发现并不很吻合,尤其在吴荪甫形象塑造上。茅盾在写作《子夜》时,很可能并未清晰确立他后来所述之"主题",他的写作意图只是如《子夜》初版《后记》中所言"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解读文学作品,更应该从文本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作者自述出发。  相似文献   

9.
"主题先行"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学者贬低《子夜》的重要原由,所依据又大都是茅盾自己后来对于《子夜》主题的阐释。但茅盾在写作《子夜》时,是否真的清晰而明确地预设了这一主题?这一主题与《子夜》的文本实际又是怎样的关系?将两者作对照,会发现并不很吻合,尤其在吴荪甫形象塑造上。茅盾在写作《子夜》时,很可能并未清晰确立他后来所述之"主题",他的写作意图只是如《子夜》初版《后记》中所言"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解读文学作品,更应该从文本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作者自述出发。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主义作家左拉在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下,从贝尔纳实验医学中获得启迪,开创了“实验小说”理论。这既是自然主义文学的认识论,也是对文学如何研究探索人、表现人、表现生活的一种方法论。这是使文学自觉地凭借科学进行人学研究,达到对人的深入认识,尽可能真实准确反映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实践。然而这种理论却引起了近百年来各国文学界、理论界的种种评价与论争。持否定态度的认为,自然主义实验小说的实质,是要把文学变成医  相似文献   

11.
在茅盾所创建的光辉的文学业绩中,他的散文创作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可以说,在茅盾的一生中,始终都在运用散文这种文学样式进行不懈的战斗。他的散文先后结集的有《宿莽》(散文小说合集)、《茅盾散文集》、《话匣子》、《速写与随笔》、《印象·感想·回忆》、《炮火的洗礼》、《见闻杂记》、《时间的记录》、《茅盾随笔》、《归途杂拾》、《生活之一页》、《脱险杂记》、《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解放后有《跃进的东北》等。尚未结集而散发在当时各地报  相似文献   

12.
茅盾曾说,在旧小说中,他喜欢《水浒》和《儒林外史》,并说,“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青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然而,在他自己创作的全部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中,通篇运用《儒林外史》讽刺笔法写作的,则仅有3个短篇:《有志者》、《尚未成功》和《无题》。这3篇小说的故事、人物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他在以前创作的《春蚕》、《秋收》、《残冬》相似。茅盾晚年在《一九三五年记事》中曾回忆到这3个短篇的创作经过,并且谦逊地写道:“我这三个连续的短篇,用的是讽刺揶揄的笔调,在我的短篇小说中也算别具一格。后来有人把这三  相似文献   

13.
自传体小说《"天才"》是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的一部中期作品,其中流露出与他的早期作品如《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相似的自然主义特征。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他的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人在生物本能的控制下无能为力等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和宿命论观点。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短篇小说创作,比起他的中、长篇来,数量不算太多。茅盾自己曾经说过:“至于短篇小说,我写得不多。因为我觉得写短篇小说并不是容易的事,或许比写长篇还难些”。他从1928年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创造》起,到1948年写完最后一个短篇《春天》止,20年间只写了50余篇短篇小说,其中虽不乏一些脍灸人口的佳作,但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在新文学史上,茅盾首先开拓了并反复致力于描写民族资本家题材;他是怎样发出自己“特有的声音的”?这里又显示着他哪些艺术个性? (一) 构成作家创作独特性一个外在标志是,他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怎样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从某个社会阶层的命运,去感受、发现、揭示社会问题。一部现代文学史已经证明,民族资本家题材是茅盾“独创的完全特殊的世界”,是茅盾最最偏爱、敏感的题材领域。 《子夜》、《多角关系》等作品不用说明显地证明了上述论点。也许《动摇》、《第一阶段的故事》、《清明前后》更能有力地说明茅盾对这个题材特殊的兴趣。《动摇》侧重于  相似文献   

16.
《野蔷薇》是茅盾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内收《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和《昙》等五篇,《创造》写于《动摇》之后,其余四篇写于《追求》之后;总之,这五篇小说均是一九二八、二九两年之间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大致是章静、慧  相似文献   

17.
一、当代中国美学转型的前奏 从1974年7月到1980年2月,在这七年时间里,姚雪垠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问题和茅盾通信88封,而《茅盾姚雪垠谈艺书简》收入了他们围绕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问题和其他重要文艺理论问题的通信73封。茅盾和姚雪垠这些信中的美学思想曾经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文艺界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8.
《蚀》三部曲一举成就了茅盾的小说家之名,且产生了广泛而长久的文学影响.从创作心理上看,茅盾通过《蚀》三部曲营造了一面“镜子”,追求主体的统一,想象更加成熟的理想自我.通过对照“时代女性”形象,茅盾终于摆脱了“迷狂”状态,走出了心理上的低谷,这也昭示着“《子夜》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一书围绕八个问题展开:钱谦益的心学思想,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钱谦益对明代诗学的扬弃,晚明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以及钱谦益的宗宋实践,钱谦益降清之悔与晚年创作心态的转变,钱谦益晚年在创作中的自我形象设计,钱谦益晚年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结合。作者在对文献勾沉索隐的基础上提出己说,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推出新说,既展现了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形成与演进的轨迹,又尽可能地解答学界在钱谦益研究中存在的难点或热点。此书具有总结和创新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熹文学思想论》序张立文1987年秋,厦门大学召开国际朱熹学术研讨会,吾有幸与会,结识吴长庚先生,相叙甚欢。1990年,我们再次相逢于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他以他的专著《朱熹文学思想论》的油印打字稿相赠。我觉得就朱熹思想进行微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