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铁基超导材料作为一类新的高温超导材料,其超导产生的原因一直备受关注,超导电子配对的机制一直是铁基超导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重大科学问题。目前有一个争论的焦点是,该类超导体是否仍然可以用BCS理论的延时电子和玻色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描述。我们通过扫描隧道谱仪,对两个不同铁基超导体系的样品进行了测量,发现除了超导特征的谱形之外,还有另一个特征峰,即玻色模,在两个样品中波色模的特征能量与中子自旋共振得到的能量数值相同,与超导临界温度之间呈现一个线性关系Ω/kBTc≈4.3±0.5。玻色模的特征峰与超导电性密切相关,并随着超导特征的减弱而减弱。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铁基超导的非常规超导电性。  相似文献   

2.
超导是一个宏观量子现象,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双重特性。利用这些性质以及约瑟夫森效应,超导技术在电力、能源、交通、医疗、微弱信号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规的超导电性起源于电子和声子间的耦合,由于电声子耦合常数的限制,传统的超导材料临界温度Tc很低,使得超导技术的应用仍受到极大的限制。1996年,铜氧化物中高温超导电性的发现掀起了全世界研究高温超导的热潮,2008年高温超导电性在铁基材料中的发现是超导领域近年来最重大的突破。中国科学家在高温超导材料探索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因此两度摘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高温超导电性不能被传统的电声子耦合理论解释,其机理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微观量子多体相互作用,被誉为凝聚态物理中“皇冠上的明珠”。对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人类对微观量子世界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探索具有更高Tc的超导材料和超导技术更广泛的应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对超导问题的研究,虽然相对鲜为人知,但对于玻尔研究和超导物理学史研究来说,却是颇有意义的课题。该文根据有关材料,特别是一些茂于丹麦玻尔文献馆的若干未公开发表的材料,就玻洋在本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对超导的研究探索作一简要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3,(17):38-41
<正>现如今,在研发新的可大规模应用的超导材料成为全球科技竞逐的目标之际,中国科学家做得怎么样呢?自人类发现超导现象以来,该领域已经产生了5个相关的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也因超导领域的突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次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4):25-25,29
超导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前沿技术,在电力、能源、医学成像、军工和科学仪器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会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稀土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具有优越的超导性能和低廉成本,适合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被喻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电工技术。在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研究领域,世界各国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展开激烈的竞争,以期在短期内将高温超导材料大规模应用于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6.
生命起源的对称性破缺来自宇宙中手性力的影响.Salam相变假说提出弱中性流宇称不守恒,通过Z0子的交换结合长程库仑力,作用于原子和分子产生宇称破缺能差,并预言在~250K会发生氨基酸由D型→L型的构型相变.本文通过差分绝热量热法、量子磁强计直流磁化率测定、X四圆晶体衍射、低温固相核磁共振1H谱、低温晶体旋光角等,证明了D和L丙氨酸(缬氨酸)在~250K确实存在二级相变,并得到在临界温度点宇称破缺能差的放大值为6×10-5eV/分子@K.本文肯定了二级相变的重要意义,但否定了会发生D→L的构型相变,提出了与Salam假说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4,(18):36-37
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由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于2001年7月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坐落在蓬勃发展、风景秀丽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8.
超导性简介     
某些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时,会失去磁导率和电阻性。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KamerlinghOnnes)发现在4.1°K时(即-269℃),水银突然失去电阻性。约有二十多种纯物质和许多合金及金属化合物具有这种超导性。超导性在20°K以下才会出现,转变温度最低的是钨(W,0.01°K)一些铌化合物的转变温度可高达20°K以上。两种非超导物质的化合物,有的却会有超导性,如鉍化金(Au_2Bi),这说  相似文献   

9.
作为典型的强关联电子体系,重费米子材料表现出丰富的量子基态,如反铁磁序、铁磁序、非常规超导、非费米液体、自旋液体、轨道序和拓扑态等。相比其他强关联电子体系,重费米子体系的特征能量尺度低,可以通过压力、磁场或掺杂等参量对不同量子态进行连续调控,因而是研究量子相变、超导及其相互作用的理想体系。本文重点介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费米子体系中的演生量子态及其调控"执行两年来,在重费米子电子相图、量子相变、超导、强关联拓扑态、微观电子态等前沿科学问题上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重费米子超导体CeCu_2Si_2的超导序参量,在重费米子材料YbPtBi中发现的外尔费米子激发,低载流子浓度近藤晶体中的关联拓扑电子态,以及CeTIn_5体系中的局域-巡游转变和重费米子态的微观机理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重费米子体系中丰富的演生量子态及其调控的理解,为项目后期研究的凝练和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宇  王粟 《中国科技成果》2005,24(14):39-41
固体界面热阻是航空航天、低温与超导、微电子技术等领域中关注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氮化铝陶瓷和金属铜被广泛应用于低温超导装置和集成电路芯片.该文基于氮化铝陶瓷与金属铜样品之间界面热阻的低温实验,应用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氮化铝陶瓷与铜之间界面热阻与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回归分析仿真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文研究结果对氮化铝陶瓷、铜应用于超导装置和集成电路芯片的传热设计、空间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初期,利用超导体的体宏观量子效应研制出一种灵敏度非常高的电子学元件——SQUID(超导量子干涉器)。90年代后,用高温超导材料和自有技术制成的HTc SQUID传感器的磁场检测灵敏也能达到5×10^-14T/Hz^1/2。目前,许多试验都已证实,HTc SQUID传感器不但能大幅度提高传统电子学仪器、装备和系统的性能和技术指标,还可能形成许多全新的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超导量子干涉器以及它在我国心磁图仪研制、大地电磁测量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小范  藏痴 《科学大观园》2023,(17):34-37
1.近年来,关于室温超导的报道层出不穷,但各种实验和理论计算的结果却存在差异。2.很多所谓的室温超导体最终都无法得出定论,被戏称为“不明超导体”。3.韩国团队最近的研究再次引发了室温超导的关注,但结果仍存在争议。4.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有多次声称发现室温超导体的例子,但都未能得到广泛验证。5.室温超导的到来将带来巨大的改变,但探索的道路可能漫长而艰辛。  相似文献   

13.
关联体系中多种量子有序态的竞争催生了极其丰富的物理性质和相图,对它们的研究将加深人们对量子材料中基本现象和规律的认识。而对量子序调控机制的研究,将有可能产生新的关键技术和新原理原型器件。本综述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关联体系多种量子有序态的竞争与调控"执行两年来,在量子材料的自旋量子纠缠序、向列序、电荷序、轨道序、超导序和拓扑序等多种量子有序态的机理与调控研究中取得的主要进展。着重介绍发现了多种基于有机-无机杂化结构的超导体系和一系列含稀土元素的新型铁基超导体,在自旋液体中发现分数化的激发,对FeSe_(1-x)S_x中向列序与超导序相互作用和Li_(0.8)Fe_(0.2)OHFeSe表面电子结构和超导电性的研究,对重费米子体系中电子的局域行为和巡游行为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实现了固体离子门电压的调控技术并得到了多种体系的相图等重要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量子序的认识,建立了研究和控制量子序的手段,也为未来量子序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86—1987年,出现了一场研究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国际热潮。以赵忠贤为代表的中国超导物理学家在这场热潮中取得了“发现液氮温区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国际一流成果。通过对蔡建华给国内信函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档案等新史料的发掘,本文梳理了1986年之前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状况、1986—1987年间铜氧化物超导体研究信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科学研究历程,并对该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学科带头人较强的学科前瞻性意识和科研组织能力、科技部门领导对超导学科的长期支持以及畅通的国际学术交流渠道是中国能够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的主要原因。该成果令中国的超导研究获得了国际关注,并直接促成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是中国超导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形形色色的拓扑量子新材料和新物态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为量子调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来自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期望通过五年的努力,设计、合成出新颖的性能优越的拓扑量子材料,发现一些重要的拓扑量子新现象,制备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拓扑电子学原型器件。项目执行两年多来,研究人员们设计并合成了三重简并点半金属等新型量子材料,在拓扑量子材料中发现了一些新奇的电子输运、磁电和热电性质,制备并初步研究了Fu-Kane理论所建议的、用于寻找马约拉纳零能模的拓扑超导量子器件。  相似文献   

16.
高灵敏度磁力仪作为测量极其微弱磁场的重要工具,不论在生物医学、空间与地球物理、工业检测还是军事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的超高灵敏度磁力仪主要有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磁力仪和原子磁力仪等。但是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装置复杂、对工作环境要求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22,(15):22-23
<正>研究人员发现在扭曲的三层石墨烯中存在类似的超导状态——这是一种由三层石墨烯层以精确的新魔角堆叠而成的结构。谈到石墨烯材料,超导性一直是家族中的“谈资”。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薄材料,可以从与铅笔芯相同的石墨中剥离。这种超薄材料完全由碳原子制成,碳原子以简单的六角形排列,类似于铁丝网。自2004年发现以来,石墨烯以其单层形式而具备的许多显的特性不断被挖掘。  相似文献   

18.
某技术中介机构在技术信息市场经过对超导介质技术价值的了解,以几万元的价格购进该技术.购买后通过创新嫁接把该技术应用到民用取暖炉上.由于该取暖炉既节能又导热快,市场前景很好.中介机构采取低价定位,以几千元的价格向企业转让该技术,同时负责培训企业人员,通过专人讲授该技术的嫁接方法以及具体工艺操作流程,使企业真正掌握该技术并投入实际生产,取得经济效益.目前,已经有几十家接受了该超导介质技术的转让,目前该中心不仅很快收回了成本,而且获得了高于购进价格几十倍的利润.但转化过程并不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自从1911年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 1853—1926)发现超导电性以来,超导物理学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目前,就我们所见,专门论述超导物理学史的文章主要有巴丁(John Bardeen,1908—)的《超导电性研究的历史》、《超导电性概念的发展》,弗勒里希(Herbert Frohlich)的《超导理论的历史》等文章。但以上文章均出自物理学家之手,且多以个人的观点出发,对一些历史发展的叙述不够清楚、全面。本文则是  相似文献   

20.
陆地交通工具的展望 1.未来20年到50年中,陆地上平原地区的现行铁路内燃机列车,将大部分改为磁悬浮超导火车运行.时速将达500公里以上.从北京到上海3小时即可到达,人们可以住在北京乘火车去上海上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