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信息化,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助于西部地区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运用西部地区195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方差分解,对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长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金融发展效率即贷存比长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也没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出多层次、多元性的金融产品,调整和优化业务品种结构,强化对于农业信贷资金的监管力度等促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政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金融投入促进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四川省2001-2015年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的相关指标,对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四川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度。结果表明:四川省科技金融发展呈现先稳步再加速的态势,但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仍然低于资本形成和资源消耗等要素。据此提出了四川省科技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FastICA算法测算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利用Lasso和随机森林算法,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水平影响显著;海洋科技金融支持、金融产业融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信贷规模则抑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1997-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显著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但二者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环境规制的作用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同时,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更显著地依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中部地区更显著地依赖环境规制,而西部地区受到两者的影响程度是差不多的。  相似文献   

6.
在提出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研究假说基础上,基于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创新对地区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便是消除内生性问题后,前者对后者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异质性检验发现,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可显著促进高城镇化率地区的实体经济增长,且东部地区金融科技创新的政策效应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创新通过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带动地区实体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外部性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根据中国2008~2012年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所在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探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经济和创新收敛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分区域考虑,中国区域经济都呈现收敛性,且西部地区的收敛程度要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但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并不显著.同样,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分区域,中国区域创新水平都呈现收敛性,且中部地区的收敛程度要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加速了区域创新的收敛性,这一作用在西部地区尤其显著.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持久竞争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ArcGIS、GeoDa软件,探究了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6年各省市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演变格局;制约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总体存在空间一致性,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显著,区域发展不均衡,在空间上两极集聚的现象明显,"高—高(HH)"集聚区的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低—低(LL)"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已发展为较稳定的空间格局.最后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全面提升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但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协调。特别是西部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收益远低于东部地区。就东、西部地区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有关数据建立动态规划模型,并进行了分析,提出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只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赶上东部地区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才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马存孝 《科技信息》2009,(36):I0067-I0067,I0070
科技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大的驱动器。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科技能力更是薄弱,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适合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科技创新战略模式。根据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民族地区当前的科技创新模式主要是依靠技术引进与推广和一定程度的技术综合能力,因此是"引进+模仿+综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赵睿  韦翠  傅巧灵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7):1385-1393
通过构建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对2010~2017年这一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2010~2017年的数据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该地区科技金融生态水平以京、津两市为核心呈现出“内极化”现象,具有不平衡性,主要原因在于京津两地科技金融生态发展的基础条件显著优于河北省的11个城市,同时京津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带动和扩散作用不足,加以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三地未能形成发展合力。于是提出了以下建议:通过发挥北京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津冀的带动作用、,落实京津冀三地的战略定位以及,持续推进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协同的方式,以促进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与科技领域的可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2.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金融、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提出了相关假设,并运用2001~2016 年中国30 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基于人力资本的中介视角下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相关假设。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和地区经济水平都能够有效显著的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地区经济开放,地区开放程度和城镇化不能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地区开放程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人力资本水平在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地区科研氛围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以2005—2015年我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与验证产业结构变迁、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两者交互项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相比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性.3)总体上,在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有助于经济增长;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提出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积极突破制约结构红利的限制条件,实现人力资本及其构成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7—2019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究海洋科技创新、蓝色经济韧性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对蓝色经济韧性、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并未显著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蓝色经济韧性与海洋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互动关系,蓝色经济韧性增长有助于加速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蓝色经济韧性的冲击影响持续增强,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蓝色经济韧性的冲击影响呈先降后升趋势。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增强海洋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效能、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以及优化海洋人力资源配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大低于东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较弱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不足的资金供给、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滞后的社会事业等构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合理的对策思路有:走生态发展道路,增强生态环境发展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升资金供给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调整能力;注重科教,鼓励科技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1995—2014年的时序数据,通过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协同度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首先,金融发展子系统有序度呈下降趋势,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子系统有序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其次,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情况最好,但是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情况并不如意;最后,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协同情况表现平平,究其原因是金融发展并没有很好地带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 ,独特的区位和一定规模的经济技术积累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地区产业结构集中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是该地区经济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发展道路选择等重大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产业结构调整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1 1 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措施 从 80年代初以来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原因之一在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9):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企业必然是主导者,企业强则国家强。兰州地处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全面、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为加快兰州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持续发展优势,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兰州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兰州科技咨询协会将承办以“科技,创新,跨越”为主题的“2013年兰州市企业科技创新论坛”科技论坛。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民族地区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民族地区经济与全国相比差距拉大,因此,民族地区依然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本文利用2012—2020年民族八省区相关数据,厘清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民族八省区经济、产业及科技创新发展状况,从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固定投资、人民生活及进出口贸易几方面评价民族八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民族八省区GDP占比仅增长0.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2%:39.3%:48.7%,科技创新水平滞后。文中提出了民族八省区未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加大民族八省区扶持力度,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以区位优势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落实技术创新推动民族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金融发展和投融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通过金融发展和机制创新为资本形成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金融对于促进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