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维护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开创党在西藏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公民道德建设是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工程,能够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纽带、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氛围,因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西藏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拥有以马克思主义“五观”为科学指引的理论基础、汉藏等各族人民同根同源同发展的历史基础以及藏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推进的现实基础;在此前提下,只有围绕“四个与共”理念加强对公民道德的教育宣传,围绕涵养民族团结精神推动群众性道德实践内涵式发展,围绕维护统一、凝聚人心目的夯实公民道德建设制度保障,才能有效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做好民族工作的主线,既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加强党的领导和国家制度建设,促进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铸牢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有助于从实践向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西藏民族工作的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的治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西藏民众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大量史实奠定了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实的历史基础。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使西藏早日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构筑起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通过情感上调动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政治上维护各族人民的政治权利、经济上满足各族人民的利益需要,唤醒和巩固了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命运、政治、利益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总结、学习、赓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与“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老西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之一,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弘扬“老西藏精神”指引了方向,“老西藏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西藏经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磅礴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大力提倡和弘扬“老西藏精神”,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对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在民族地区办学维护各族师生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处在特殊区情西藏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西藏高校在祖国边疆民族地区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作用,肩负着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和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起航新时代,西藏高校理应直面存在的困难问题,进一步凝练好经验好做法,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容;发挥高校学科和平台优势,有效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和形式;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智力支持,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7.
曲姿璇  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2022,(3):142-148+161
西藏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倡导践行革命理想信念、建立民族平等、促进团结进步、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改善民生福祉的价值追求。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伟力、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与中国各民族“和合”文化一脉传承,又赋予中国共产党赓续革命精神的优秀品质。其不仅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凝心聚力,也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方向指引,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政治为上、发展为要、教育为基、认同为魂、法治为本的经验启迪,为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推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有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等各项事业全方位进步,形成了鲜明的时代价值,且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那就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是本质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力量源泉,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使命担当,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统一战线是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部署民族工作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凝聚着中华各族人民智慧与力量的中国武术,是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共同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先天优势和积极作用。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历史考察、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本研究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概说及其中意蕴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价值,并进一步指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即中国武术与中华文化互融共生的意识,铸牢文化认同;中国武术与中华民族互动共存的意识,铸牢民族认同;中国武术与国家命运互联共荣的意识,铸牢国家认同。最后,研究提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方略,即同心同德:阐释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蕴含;同心同向:把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站位;同心同行:设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西藏作为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其发展早已深嵌于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中,贯通于民族融合的发展大势中,成长于共御外侮的英勇斗争中,奋斗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实践中。因此,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重逻辑的独特内涵,探析其在建设美丽幸福新西藏建设所提供的价值遵循,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奠定价值基础,进一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仅蕴含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逻辑,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浓重的历史使命意味,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实现大团结的坚定意志体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仅有着深层的现实逻辑,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和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使命担当贯联,其内涵特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气贯节续,有着高度互相贯通与一致的联系。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探索与实践,对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经济和国防建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三线建设不仅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从多途径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以多民族聚居的凉山州冕宁县沙坝地区为例,阐述三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途径和成效,包括:党的领导在政治上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命运联结;工业文明的发展为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经济基础;文化交融推动了民族共同体情感的加深;教育的发展为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人才保障;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稳固性。三线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是彼此成就、相互促进的关系,三线建设在新的文明体系中达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途径和方式,在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高等院校开展系列体育实践活动,充分彰显体育树德、健体、增智等综合育人功能.文章采用亲身参与、考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西北民族大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的体育实践系列活动进行探析.以体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前提,增强文化认同,弘扬团结、拼博精神.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工作与高校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在思想理念、时代价值等方面高度契合,牢固树立全国各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具有扩展作用,对于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推动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某些广州高校民族学生存在对统战工作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模糊,高校统战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单一、忽视学生群体及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高校应从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宣传工作、优化学生管理等方面推进民族学生统战工作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得益于各民族长时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同一社会背景和现实基础与情感纽带下的中国文学共同体已然形成。文学共同体的建构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体格局中的基础和媒介之一,以多民族文学的开阔视野实现了民族间的对话与沟通。文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理论主轴,从共同体意识的不同层面将次仁罗布笔下小人物命运根植于大的时代和背景中进行解构,揭开其西藏书写所蕴含的文学共同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青藏高原主体省域的西藏承担着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使命责任,这决定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西藏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西藏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推进西藏区域发展模式转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的必然诉求。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发展的特殊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推进西藏绿色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绿色发展意识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绿色科技创新滞后、绿色发展制度体系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现实梗阻。面对这些困境与梗阻,必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让绿色成为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积极探索建设生态高原、提高绿色发展意识、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和完善绿色制度机制等新路径,从而促进西藏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以来,历经“树立”到“铸牢”的成功演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思想路线和行动指南,尤其是中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过程性建构和自觉式提升成效显著。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西部自然地理、人文风情和精神气韵于一体的中国西部电影,却在新时代被动陷入本位塑型与他位阐释的认同焦虑困境,如何打破传统认知、创作壁垒、文化限定等既有束缚,在文化认同进程中运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展创作空间,并借由视听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坚守文化立场、传递时代强音,积极探索大众接受、市场认可、民族认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是当前西部电影亟需履行与完成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8.
法治化是新时代西藏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藏是顺应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必然要求,是在西藏全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合作共治的基础性工程。文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藏促进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探索全面推进依法治藏同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互构逻辑,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藏促进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维路径。指出西藏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依法治藏工作,法治理念和模式在西藏各族人民群众中深入人心,为西藏高质量发展与长治久安给予有力的法治保障,为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纲要”课教学应该立足于教学内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契合点、价值共通点、情感共鸣点,在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学内涵、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形成以历史梳理为根基、以理论阐释为主线、以价值塑造为目标、以社会实践为辅助的多维立体教学“矩阵”,不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1950-60年代,以徐怀中、刘克、胡奇、单超、刘汉君、苏策、叶玉林等为代表的进藏作家,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主,创作了以和平解放西藏,修通青藏、康藏公路和建设西藏为主题的小说,体现了这一时期西藏当代文学以革命叙事建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时期的西藏当代文学革命叙事记录、反映、展现了西藏纳入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体现了当代西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建构中积累的独特的地方性文学经验,凝练了当代西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