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月新闻     
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科索沃问题决议,南斯拉夫联盟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联盟的轰炸,俄罗斯和北约维和部队开始进入科索沃。  相似文献   

2.
(1)科索沃爆发危机进入2月份,一直动荡不安的南联盟科索沃地区的空气骤然紧张。28日,阿尔巴尼亚族分立武装分子向当地警方发动多起袭击,南联盟派军队进入该省进行镇压,造成多起流血冲突,大批难民外逃。6月15日,北约在南联盟周围地区举行代号为“猎鹰”的联合空中军事演习,并扬言要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科索沃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3.
半月新闻     
4日第一批俄罗斯志愿者抵达南联盟。6日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停止对科索沃的一切军事行动。美、英、法、德、意五国外长7日发表联合声明,指责南联盟做出的单方面停火决定没有为在科索沃实现和平提供足够的基础。13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挪威奥斯陆就科索沃问题举行会谈未获突  相似文献   

4.
新闻观察(13)     
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中国)通过了西方七国和俄罗斯就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达成的决议草案。决议要求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出一切军警力量,由联合国维和部队负责当地安全和停火。科索沃阿族解放军实行非军事化。南联盟必须保证阿族难民安全返回家园。由联合国牵头在科索沃建立临时行政机构,组织  相似文献   

5.
(1)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战争中国驻南使馆被炸 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南联盟大规模屠杀阿尔巴尼亚族平民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为期78天的空中打击,共出动飞机3.5万多架次,动用了大量最先进武器,造成南联盟2700多名军民死亡,120多家企业、480多所学校和100多家医院被毁,经济损失近300亿美元。战争期间,北约借成立50周年之际推出其“新战略”,科索沃就成了这一“新战略”的实验场。战争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和生态灾难,刚刚启动的欧元也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6.
它被称为一场最成功的空中战役。著名军事史学家约翰·基根写道:“这是战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确切证实了“只凭空中力量便能打赢一场战争”。历时78天的空中轰炸行动结束时,没有一名北约士兵和飞行员阵亡,塞尔维亚的铁腕人物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同意将军队撤出科索沃。去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  相似文献   

7.
3月2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北约决定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24日当地时间晚8时许,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决断力量”行动的首次空中打击。截至4月3日,北约已发动大规模空袭11次,空袭范围已扩展到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民用设施。25日南联  相似文献   

8.
6月15日,日元对美元汇率跌至八年来最低点146.43:1。17日美国开始抛售美元以促使日元回升。 8日美国政府宣布,因南联盟最近在科索沃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美决定对南实行新的制裁,冻结南在美的一切财产,禁止美国公司在南投资。同日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决定对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实行新制裁,包括停止所有欧洲在南的新投资和冻结南政府在海外的资金。15日欧盟又决定禁止南的民航班机飞往所有欧盟成员国。同日北约开  相似文献   

9.
北约部队占领科索沃已逾一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244号决议,他们应在尊重南联盟领土主权完整的前提下,解决那里塞族与阿族的冲突。然而,在美国新干涉主义的指挥捧下,北约纵容科索沃解放军进行种族清洗,在科索沃制造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塞族与阿族民族矛盾加剧,北约部队也面临卷入塞族与阿族冲突的危险。今年初,北约驻科索沃部队最高司令德国将军克劳斯·赖因哈特说,北约干着“危险的蠢事”。一位美国将军对北约司令克拉克说:“科索沃有可能成为西方的奠边府。”  相似文献   

10.
大事记     
15日波黑政府宣布全境宵禁。16日安理会紧急会议通过998号决议,批准向波黑派遣1万多人的快速反应部队。18日塞族宣布释放最后26名维和部队人质。20日法国外长要求波黑政府停止军事进攻。21日联合国拒绝北约空袭塞族的请求;穆军扣押600多名维和人员。23日北约宣布不赞成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波黑。26日德国政府决定向前南派兵以保护维和部队并获议会30日批准,这将是德国战后首次派兵到国外行动。29日穆克联邦  相似文献   

11.
控制而不扑灭,借火势树立“消防队”形象;内忧外虑动武亦非上上之策。6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13个北约成员国出动84架军用飞机,在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上空进行了代号为“猎鹰”的大规模空中演习,阿尔巴尼亚为演习提供了空间和机场。北约这种在防区外非成员国领空对第三国炫耀武力的做法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北约发言人称:演习的目的是检验北约在巴尔干地区“迅速显示力量”的能力。但明眼人心里都明白,这是北约在为武力干预科索沃危机作准备。剑拔弩张气势汹汹这次演习的政治目的大于军事目的。北约借演习向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发出警告:放弃暴力,通过谈判解决科索沃地区的危机。如果达不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9,(8)
北约在南联盟土地上的野蛮侵略,中国驻南大使馆的被炸,俄罗斯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力不从心,"山姆大叔"扛着大棒到处乱舞,都使我们明白一个同样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富国才能强兵。现代战争正从海陆空向 WWW 上延伸,在北约对南联盟狂轰滥炸的时候,Internet上上也展开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我们在谴责和愤怒的同时,不禁扪心自问:明天,我们该如何保卫家园!信息技术与现代战争接轨lnternet 变成了不见硝烟的第二战场北约入侵南联盟,未费一兵一卒,通过50多颗卫星和电磁干扰技术,捕促南联盟的军事目标,然后用反幅射导弹和电磁脉冲炸弹加以摧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把驻德国美军人数减至2.5万人,并指责德国在北约军费分担中贡献不足。事实上早在6月初,就已经有媒体透露了美国即将从德国撤出军队的消息,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观察人士普遍猜测这是特朗普对德国总理默克尔"婉拒"其邀约,不愿赴美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的报复,或许也是美国对德国这个北约第二大经济体军费开支长  相似文献   

14.
正7月2日,美军全部撤出了其驻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不过,美军撤出的方式"出乎意料"。据美国媒体7月6日报道,阿军方官员称,美国在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驻扎了近20年后,在未通知阿方的情况下于2日夜里切断基地电源,"悄悄"撤离。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位于阿富汗帕尔万省,距首都喀布尔大约50公里,此前是美国和北约军队驻阿最大军事基地,最多时美国曾在此驻兵四万余人。目前,阿军方已重新接管巴格拉姆基地。阿军方消息人士称,因未进行交接,  相似文献   

15.
大事记     
11日北约外长在布鲁塞尔就波兰问题举行会议,发表警告苏联必须停止对波兰施加压力的声明,宣布如波兰形势得不到改善.准备采取制裁14日,波通社就此受权发表声明.指责北约干涉内政。我国外交部抗议美国政府正当中美商谈之际,无视我国的反对.单方面决定向台湾提供武器加纳和和比亚恢复外交关系。12日乍得主席古库尼9日至今访问苏丹,就加强睦邻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波兰外长奇雷克10日至今访问苏联.两国讨论波兰面临的  相似文献   

16.
当北约的第一颗炸弹在南联盟上空炸响,中国人民的心就无法平静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违背国际法,对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进行武力干涉,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是不能容忍的侵略行径。科索沃在流血,南斯拉夫在流血……我们和翁科维奇大使取得了联系,他欣然接受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17.
2月18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正式签署禁令,要求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停止向北约空军寻求打击援助。他表示,为2014年年底北约军队将撤离阿富汗而感到“高兴”,他还说,“从今年春天开始,阿富汗部队将承担起为阿富汗人民提供安全和保护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近来,安哥拉正在积极调整对外关系,其中最牵动各方人心的是它在撤退古巴驻军问题上的松动。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已于去年底给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发了电报,正式通报安哥拉政府同意从他们的国家撤出古巴军队的计划。这个计划也叫做安哥拉政府的“一揽子和平建议”。它的主要内容是,当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进驻纳米比亚,南非军队在那里的人数减少到1,500人时,古巴在安哥拉的驻军开始撤出。25,000名古巴军队在三年内分四个阶段撤离至于驻在安哥拉北部地区担负重要经济设施和首都安全保卫的古巴军队,由安、古双方商定撤离日期。在执行这个撤军计划之前,安哥拉政府要求南非执行两国在卢萨卡签订的双方脱离军事接触的协议,撤出其在安哥拉的全部军队;同时,南非要停止对安哥拉反政府游击队“安哥  相似文献   

19.
半月大事     
●3月13日联合国环境署确认北约贫铀弹有害。●3月14日南联盟军队经北约允许开进塞科(索沃)边界“安全区”。 4日以色列西北部内坦亚市发生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三人死亡、48人受伤。瑞士举行全民公决,近77%的瑞士人不愿加入欧盟。葡萄牙北部杜罗河上一座桥梁坍塌,三辆汽车翻入河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塞尔维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1914年6月,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正在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从而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三枚导弹袭击了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夺去三名中国记者的生命……塞尔维亚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历史上曾是东西方大国争夺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