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瞭高山构造拼贴体的发现对于确定祁连造山带东段中祁连地块北部边界有重大意义,该拼贴体由奥陶系火山岩、大理岩和中晚元古代皋兰岩群绢云石英片岩、变杂砂岩、千枚岩等不同时代地层块体拼贴而成,形成于新元古代末一早古生代,整体成层无序,韧性剪切变形强烈,其变形序列特征反映早期正向逆冲,晚期压剪平移一正向伸展的造山拼贴过程。  相似文献   

2.
祁连地块东段北缘中元古代陆缘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晓龙 《甘肃科技》2005,21(10):106-108
分布于祁连造山带中祁连地块东端北缘的中元古代皋兰岩群火山岩为一套以基性-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的浅变质岩,通过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套火山岩产于陆缘弧及弧后活动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变质变形岩石中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分维数是很好的地质温压计,能够恰当地反映岩石的变质变形环境.文章运用分形几何学的方法对桐柏造山带内岩石中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对桐柏山造山带构造变形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桐柏造山带从南到北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分维数为1.17-1.29-1.16,反映角闪岩相—绿片岩相—角闪...  相似文献   

4.
正北祁连造山带北与阿拉善地块相接,南与中祁连地块相隔,西北被阿尔金走滑断层相切.北祁连洋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晚期经历了裂解、扩张、俯冲、闭合、弧陆碰撞及陆内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1-10]).在朱龙关群熬油沟组中发现一套呈整合产出的洋岛玄武岩(图1),对深入研究北祁连西段中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研究最新进展和构造发展的阶段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构造、伸展构造3个方面对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内的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之后)构造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基于这些资料,提出青藏高原内部变形的3个阶段:始新世(50~33 Ma),青藏地区总体呈刚性,变形集中在造山带的南北周缘;渐新世-中新世初(33~22 Ma),高原中西部以逆冲断层形式的散布式挤压变形,以东部大型走滑断层为边界的块体挤出与块体旋转3种变形方式共存;中新世初至今(22~0 Ma),高原块体的强度进一步变弱,以遍及高原整体的连续散布变形为主,出现共轭走滑断层与伸展构造.认为南北走向的地堑(正断层)是同样处于东西伸展应力体系下的藏中共轭走滑断层向造山带南北延伸扩展的产物.此外,还对造山带内会聚量的调节方式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估算.  相似文献   

6.
北祁连东段西、南华山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祁连东段西、南华山中酸性侵入岩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SiO2质量分数在66.23%~77.13%之间,具有钙碱系列的岩石组合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Pb、Sr和La明显富集,Cs、Nb、Ti等元素呈现不同程度亏损,显示混合源岩浆的特征.∑REE的质量分数为(100.80~121.03)×10-6,低于世界酸性岩平均值.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型,δEu=0.31~0.33,有负Eu异常,与北秦岭加里东期岛弧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中酸性岩体总体表现为壳幔混合型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反映北祁连地区中奥陶世末处于具沟-弧-盆体系的俯冲背景.  相似文献   

7.
正北祁连造山带呈NW-SE向展布于阿拉善地块与祁连一柴达木地块之间,与秦岭、昆仑一起构成了中国大陆内部巨型中央造山带.近半个世纪以来,作为大陆板块构造研究摇篮的北祁连造山带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最早报道的蛇绿岩就发现于此.以往发现的北祁连蛇绿岩主要分  相似文献   

8.
朱光儒 《甘肃科技》2014,(7):38-40,54
大雪山岩体为北祁连西段华力西早期形成的花岗岩体,其岩石类型为中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粗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高钾、高铝、低钛的特点;REE分布模式为弱的Eu异常;R1-R2图解中位于造山后区域。岩体的同位素锆石U-Pb年龄为352.2Ma,代表其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综合分析认为,该深成岩体是造山后侵入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东北部地处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南与中朝板块相邻。元古代—古生代期间历经西伯利亚板块的向南增生、地体拼贴、“中东亚洋”关闭和西伯利亚-中朝板块的对接碰撞形成统一欧亚板块等一系列构造事件,形成规模巨大的兴安-内蒙古地槽褶皱系(大陆边缘造山带)。中新生代主要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表现为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三种性质不同的叠合盆地。  相似文献   

10.
平行或近平行分布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一个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由变质表壳岩块、中深地壳变质块体、壳幔过渡带岩块和幔源岩块与糜棱岩和变晶糜棱岩基质共同组成。由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和基质的变质变形特点、流变学性质、运动学标志、形成构造环境、动力学特征和时限,表明它们是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和分布其间的地体并置碰撞对挤逆冲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多阶段长时期发育而成。空间上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成分的多样性,反映造山带内物质组成的非均一性,也说明地壳隆升剥露的不一致性。这些资料可为深入认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地壳组成、结构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扎河坝地区蛇绿岩带属扎河坝—阿尔曼太蛇绿岩带之组成部分,主要由无序的蛇纹岩、变辉长岩、变辉绿岩及少量变质基性火山岩、硅质岩构成其主体。常见外来混杂岩块。据其组合特征可分为蛇绿岩、混杂岩两亚带。经初步研究认为:蛇绿岩为残留洋壳的一部分,其形成时代为奥陶纪—志留纪。加里东晚期洋壳发生转化,至泥盆纪发育一套中基性海相沟弧型火山岩组合。因此,该带及其北部至额尔齐斯带南缘地区,应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力西增生带。  相似文献   

12.
Decadal northward shift of the Meiyu belt and the possible caus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i  Dong  Ding  YiHui  Liu  YanJu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9,54(24):4742-4748
The feature of the decadal movement of the Meiyu belt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East Asia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for the period of 1979―2007 is examined in this study. It is shown that the Meiyu belt of China has a decadal shift in the late 1990s. There is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1999, with the Meiyu belt mainly located to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before 1999, but afterward mainly located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At the same time, a distinctive tropospheric warming and stratospheric cooling trend is found in the mid-latitudes of East Asia, which causes the upper tropospheric pressure surfaces upward bulging and the tropoause elevated in the subtropics and associated widening of the subtropical area over East Asia. Accompanying the subtropics widening, the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over East Asia shifts northward and the East Asia tropical Hadley circulation expands poleward, which results in the northward shift of the Meiyu belt.  相似文献   

13.
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中浅层系油气聚集密切相关。其发育背景复杂,发育历史漫长,活动期次多,是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通过对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系统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断裂带主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一是在沙河子期伸展—拉张阶段形成2条北北东向斜列展布的深层主干断裂;二是拗陷期青山口组第一段沉积末期在深层主干断裂上方的T_2反射层上形成密集分布的小断层带,此时断层带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受到深层断陷展布格局的制约;三是在萎缩期明水组沉积末期的区域挤压作用使得深层主干断裂发生反转,向上扩展形成一个北北东向的断裂带,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程序SBDAP,完成了同步带传动设计及带齿间的载荷分配计算。在传动设计基础上,通过对齿间载荷分配分析,可以调整齿形参数,以达到提高带的传动寿命。  相似文献   

15.
以直接称重式电子皮带秤的称重托辊局部区域振动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计算并揭示称重托辊受力与纵向振动、横向振动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当皮带上的物料分布均匀时,称重托辊受到的竖向力随时间变化,称重传感器输出与皮带和物料的实际重力值有较大的差距,即皮带的振动是电子皮带秤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平均重力场与深部地壳测深资料估算了龙门山及邻区莫霍面的深度变化,表明龙门山地区正处于莫霍面由东南向西北的陡降带上。均衡重力异常计算结果显示该区为正异常。对航磁异常的向上延拓反映出茂汶杂岩体是“无根”的。此外还应用角度平均径向能谱法反演了该区深部磁性基岩的顶面与底面深度。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上地壳是由若干块体拼合而成的,川西拗陷带内的磁性界面呈现出向龙门山地腹下插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圆弧齿同步带的传动特性,应用变节径法,建立了圆弧齿同步带与带轮在不完全啮合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圆弧齿同步带与带轮的节距差、带轮齿数对啮合动干涉的影响;得出圆弧齿同步带与带轮零节距差传动有干涉,带轮具有适量的正节距差可减少啮合传动干涉,提高带的寿命。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华北板块南缘高变质煤条带形成机制与形成时代,通过研究华北板块南缘中二叠统山西组二1煤层煤级分布和岩浆岩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历史,利用地质学"重力均衡"原理和日本岩石学家都城秋穗提出的"双变质带"理论,建立碰撞热流模型并合理解释导致高变质煤条带形成的热流来源,得出:1)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作用,在华北板块南缘前陆盆地形成高温低压带,促进了煤化作用,形成高变质煤条带;2)结合地质资料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发现高变质煤带走向与印支期构造走向(东-西)一致,该高变质煤条带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控制了华北板块南缘大部分煤变质作用,但是在晋城-济源一带其煤变质是由于印支期板块碰撞形成的异常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带传动在稳定工作时的受力平衡 ,从理论上导出了摆架式自动张紧装置所产生的张紧力的计算公式 .结果表明 :只要合理选择计算安装参数 ,其张紧力总能满足张紧条件的要求 ,以对张紧装置进行设计计算 ;并指出该装置产生的张紧力 ,具有随外载荷变化而自动调节的性能 ,使传力零件部分卸载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50~1999年的海温距平和中国夏季(6~8月)雨带分布类型资料,分析了各雨型与前期及同期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21°S~21°N,29°E~81°W)海温异常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不同雨带类型和所对应同期及前期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