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基于近年来逐日和逐小时的O3、PM2.5、CO和NO2浓度数据对郑州市O3浓度特征及其与PM2.5、CO和NO2浓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O3年平均浓度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2021年O3年平均浓度较2014年升高54%,臭氧污染仍不容乐观;O3浓度变化具有很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夏季O3浓度最高,其次为春季,再是秋季,浓度最低的是冬季,O3浓度从1月份开始逐渐升高,到春末夏初O3浓度达到高值,最高在6月份,之后O3浓度逐渐降低,到秋末冬初达到低值;O3浓度日变化呈明显的倒“U”型分布,早上7时左右O3浓度逐渐升高,到午后15时左右达到最高值,之后O3浓度逐渐降低,到6时左右达到最低值;O3 相似文献
2.
对臭氧产量为1 kg/h的高频臭氧发生器的冷却系统进行分析,探讨冷却条件对臭氧浓度、电耗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了工作气体进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冷却油进口温度与臭氧浓度和电耗间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工作气体进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和冷却油进口温度对臭氧浓度和电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驻马店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分析2020年上半年与2019年同期的气象条件,得出2020年上半年驻马店市污染物扩散和湿沉降气象条件与2019年同期相比略偏好.其间分析了4—6月臭氧污染气象条件,2020年较2019年同期略微偏差,但是大气中臭氧前体物排放源减少(2020年NO2浓度较2019年同... 相似文献
4.
气体浓度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了气体浓度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较为常见的7种气体浓度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并对气体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根据超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与气体组分有关的事实,以ARM芯片为主要元件设计气体浓度检测系统。该系统与现有的气体浓度检测系统相比,具有精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检测精度可达到50×10-6。 相似文献
7.
8.
9.
10.
从气体浓度超声检测法的工作原理出发,概述了超声技术在气体浓度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气体浓度超声检测精度的因素,对气体浓度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水产养殖业中水温对溶氧度的影响,为确保水生物得予存活,打氧机又可节能工作,设计以STC12C5410AD单片机为主控核心,PT100为检测元件的水温测试系统.在此系统中,依据PT100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阻值的特性,采用OP37运放设计了PT100电阻转换为电压的信号处理电路,并让单片机采集PT100转换输出的电压信号并对此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借助于RS232通信协议,将最终测试出的水温显示在上位机VB界面上.实验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实时测试水的温度,测试误差在1℃的允许范围内,这为不同水温下不同溶氧量的调节提供了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12.
臭氧生物活性炭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臭氧生物活性炭饮用水深度处理工特点,分析臭氧投加量及浓度的控制,臭氧吸收率,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的三个问题,并提出应采取的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臭氧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介质阻挡放电管式臭氧发生元件进行了分类,分析了管式元件采用不同结构、不同介电体时对臭氧产生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管式元件的优缺点,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冷却条件对高频臭氧发生器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大型高频臭氧发生器的系统组成和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工作气体(空气)和冷却介质(冷却水和冷却油)的初始温度对臭氧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臭氧发生器的冷却特性,提出了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98%硫酸酸浓的化验方法,列举了各单位在细节上的不同点,对各单位之间操作细节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对确保酸浓测量的合格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IGBT专用驱动器——SCALE集成驱动器,对以此驱动器为核心的高频臭氧发生器逆变电源的相关电路进行了设计.详细论述了IGBT驱动电路在逆变电源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臭氧发生管的设计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高效变频臭氧发生器的研制 ,就如何提高发生管的臭氧产量、浓度、产率等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 ,从逆变高压电源、介电体、冷却系统等方面探讨提高臭氧发生器稳定性的设计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某有机高分子材料为介电体的臭氧发生管技术性能良好 .当以空气为气源时 ,单管臭氧产量 36 .3g/h ,臭氧浓度 2 9.0 g/m3,臭氧产率 178.0g/(m2 ·h) ,电耗 17.5kW·h/kgO3.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影响臭氧发生过程中电能消耗的主要因素,对臭氧发生系统中主要部分电能的损耗进行了分析,通过对1000g/h臭氧发生器的计算,认为臭氧发生管是主要的电能损耗源,所耗电能占总电能的76%.计算得出的一些数据可为提高臭氧发生器电能利用率和臭氧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