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小说《蝇王》的社会历史背景及主题思想的分析,揭示了在“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这样一个主题。抨击了文明社会中发生的权利欲望、物质欲望、虚荣等不文明现象。总结出人性丑恶是导致人类所发生种种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蝇王》是当代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小说情节简单,但内涵丰富。这与小说所传达的深刻的人性"恶"道德主题密不可分。运用英国著名文体学家利奇和肖特《小说文体论》中的相关理论,从视角变换﹑句尾焦点和篇章线性等文体特征出发,探讨《蝇王》传达并深化小说主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谱写了关于人性恶的一曲悲歌。本文以小说中的主要典型人物-一群学龄男童为切入点,启迪人们正视自身的残酷和贪婪,从而建立起足够的对于人性恶的防范意识,以善来建构一个更完善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在远离成人世界的荒岛上,戈尔丁用寓言的方式揭示了人性在社会文明束缚缺失的情况下的发展取向,撕碎了盖在人性之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向读者阐释了人性本恶这一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从存在主义视角对人类生存的荒诞进行了思考,本文试从《蝇王》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荒诞和人与人存在关系的荒谬来分析它的存在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威廉姆·戈尔丁的悲观情结在小说<蝇王>的遣词造句中具体体现在各章节标题的选词、环境描写中的选词及故事中孩子们言语和行为的描写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谢瑜 《科技咨询导报》2010,(10):227-227,229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品。在小说中,作家通过对人类自发的罪恶的书写,表达了他对西方文明与现实的思考,提出了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看法。本文试图通过作品的主题、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及小说人物言行的分析,探讨作家对人性的挖掘及其创作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当代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是个大器晚成的作家。他在44岁之前还默默无闻,可是在他的第一部小说《蝇王》(Lord of the Flies,1954)发表之后,便一举成名,声誉日隆。有人曾经称他为“过去二三十年中最卓越的英国作家”。(Oldsey and Weintraub:1965,P.35)1983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诸多小说中,处女作《蝇王》至今仍影响最大。本文仅就该作品中的“人性堕落”问题和象征手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蝇王》是一部内容及其深刻,视野广阔,可以从不同角度精心解读的作品。但是戈尔丁的目的不仅仅是发掘人类内心深处的黑暗,他是让人们认识到人性的本质,并展示人类内心的欲望,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人性之中自有善恶,但自由意志的发挥会引领人们作出积极的选择,从而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希望和光明。  相似文献   

10.
《蝇王》中"性本恶"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代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最著名最有争议的一部小说。认为其证实了人性邪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苏焕莉 《科技信息》2010,(24):I0146-I0146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南方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作品常以古怪的情节、暴力及死亡的主题受到世人的关注,而作家本人一生的经历也对其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好人难寻》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拟从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探讨人性中流露出的善与恶,从而揭示奥康纳小说的主题,邪恶和救赎。  相似文献   

12.
《蝇王》是一部从人物及其行为到环境、实物都充满象征意味的小说。读者只有对这些象征的深刻内涵进并较为全面的领悟和把握,才能更好地欣赏这部作品,进而理解作家的真正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人性本质的探询与思索是历代学者们不断关怀的主题之一。通过对《蝇王》和《最危险的猎物》的比较分析,从共同的荒岛意象,相似的创作历史背景,等两个层面揭示了人性中的邪恶性,以及人类因此而来的灾难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共同的焦虑和关怀。  相似文献   

14.
余华的小说《现实一种》与英国作家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虽然不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但它们在人性恶这一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截取了两个文本中的孩童形象来揭示两位作者所要表达的共同主题,并试图分析他们表现这一主题时所体现的反传统倾向。同时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探讨两位作家持“人性本恶”写作的原因,以试图说明他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从中总结出文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有关"人性恶"的论题的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借鉴了<圣经>中的"原罪说"来刻画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堕入罪恶的过程.在伊甸园一般的孤岛上,亚当和夏娃的堕落又在戈尔丁笔下的孩子们身上重演,这似乎告诉我们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罪恶的天性.但是,有了觉醒也就有了希望,戈尔丁的目的在于警世而绝不止于哀叹.  相似文献   

16.
《蝇王》借用一群孩子在一个荒岛上的经历来探讨人性的恶这一严肃主题。所谓“场景模式”本来指的是《圣经》故事中某些固定的格局,它们在故事中重复出现,形成一个叙事类型。在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之中,这种场景模式也同样存在,既有文本内的,也有互文性以及文化性的场景模式。正是在这些场景模式中场景的不断重复,不断变异,催生并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和思想内涵,确立该小说牢固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蝇王》与圣经、希腊神话、《珊瑚岛》和战争的互文,得出小说背后的深刻意义,更了解到作者宣传人性本恶的观点、对所谓英国文明的讽刺及对战争的控诉。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叙述中的“移位”是一种效果奇特的叙述方式,当代小说《蝇王》在表层叙述结构及深层理念中对十八世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移位”性叙述,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及社会历史的现代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经历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亦对人性产生了怀疑,坚持人性本恶的说法。在其长篇小说《蝇王》中,戈尔丁通过象征手法和神话的主要叙述技巧表现了善与恶、理智与冲动、文明与野蛮的矛盾冲突,展现了在人类文明、法制缺失后所出现的混乱以及小说人物的兽性,从而揭示了性本恶。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蝇王》的主题,一方面肯定并阐释了戈尔丁在《蝇王》中揭示的人性恶的主题,另一方面提出该作品中隐含了救赎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有别于以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蝇王>研究套路,独辟蹊径,用存在主义为理论工具分析了<蝇王>的存在主义建构策略,展示了先前研究所忽略的这部作品的存在主义特质,为我们重新审视戈尔丁通过作品对文明与人性的思考开辟了崭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