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模式的生产路线是:草-黄牛-(牛栏肥料+牛役+牛肉)-粮食=鱼+蔬菜=棉花+蓝靛等,将草转化为肉,粮食,鱼,蔬菜和布衣,黄牛是转化的动力,简称为“黄牛模式”,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比较一些专家提倡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经营“以草换肉”的论述更深一层;与北方草原地带畜牧业生产模式通过牛,羊等,将草转化为肉和毛皮为最终产品不同。  相似文献   

2.
新《草原法》总结以往实践经验,把草原工作的战略重点从“以经济目标为主”转移到“生态、经济目标并重,生态优先”上来。“生态、经济目标并重,生态优先”是贯穿《草原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客观规律办事,既考虑生态环境、草场资源永续利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考虑社会、群众经济繁荣、奔赴小康的目前利益,在提倡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争取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之路。这个指导思想也是草原监理部门进行草原监督管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增长,肉蛋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奶类产量生产迅猛,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畜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如何合理利用保护草原、建设草原,就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黑龙江省畜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黑龙江省农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卫生检疫标准体系等问题。为实现黑龙江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绿色畜牧业进程,今后要加强标准化体系、产业化程度、规模化经营、禽畜疫病防治、畜禽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一、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黑龙江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草原面积大。松嫩平原是黑龙江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该地区地势平坦,海拔150~300米,草原资源丰富,牧草地面…  相似文献   

5.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的基础、优势产业,同时也是牧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在我国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不同生产关系阶段中有关科技与草原畜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分析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从生产管理智能化、产品营销网络化、社会服务平台化及科技投入多元化四个方面促进科技创新与草原畜牧业的融合,加快科技创新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 碌曲县天然草原肥美广阔,牧草茂盛,森林、水能资源也很丰富,是高寒地区发展牛(牦牛、犏牛、黄牛)、羊(甘加羊、欧拉羊)、马等家畜的有利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激发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牧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经营原始,长期超载过牧,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了适应牧区经济改革的新形势,加速草原建设,推动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对碌曲县畜牧业生产现  相似文献   

7.
桑格吉 《巴州科技》2009,(3):18-19,21
天然草场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草原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在畜牧业向舍饲、半舍饲方向发展的今天,人们却开始追求“绿色”食品,草原畜牧业独具的“绿色”性和原始性,在人们需求中更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  相似文献   

8.
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游牧为主,这种生产方式,就决定了牧业生产的丰歉收取决于当年的气候条件。本文对气候与畜牧业生产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的长期天气预报进行回顾分析的研究结果,可对畜牧业生产年景作出准确的预报,对“科技兴牧”,振兴牧业经济有其重要的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川西北牧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是四川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畜牧业的发展,对繁荣民族经济、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全省畜牧业的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据近年笔者从牧区了解的一些情况看,要做到持续稳定发展川西北牧区畜牧业,需要更新和增强以下门个观念。 1 增强投入观念,明确牧户是投入主体畜牧业生产体制改革之前,国家对畜牧业生产投入,一般只限于草原防护,畜牧业发展性项目和大型基本建设,而一般的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提高效益,则依靠集体投入。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辽阔富饶的国土上,蕴藏着丰富的水、热、林、生物、矿产等自然资源,而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40%的草原和草山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是我国进行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建设的重点,是我国人民今后改进食品结构重要的“肉仓”。迎着向“四化”进军的号角,在欢庆伟大的八十年代的战鼓声中,去年12月30日,全国草原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组织——中国草原学会在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胜  相似文献   

11.
草原小资料     
一、什么是草原? 草原是以天然植物群落为主体的,天然饲用植物群落所着生的陆地部分,包括大面积和零星分布的草场、林间草地、饲用林以及草山草坡。它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是畜牧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二、什么是草原畜牧业? 草原畜牧业就是以草食牲畜为主,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不给牲畜以精料的畜牧业。这种畜牧业面广、饲养成本低。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草原,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破解牧区可持续发展难题的黄金时期,本文在生态优先的理念下,推导了我国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并指出“以草为本、草业先行”、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农牧结合是我国牧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最后论文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巩固和加强草原保护力度、转移牧区多余劳动力和积极发展草产业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牛羊肉作为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呈现出高消费量、高需求量、高进口需求以及高价格的“四高”状态。蒙古国作为传统畜牧业国家,在牛羊肉的生产贸易具有很大优势和潜力,但由于防疫、饲养等技术落后,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在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牲畜疫病防控、草畜矛盾调节、畜产品加工运销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成熟技术。后疫情时期,通过开展对蒙畜牧业技术援助,强化五大技术支持体系,充分释放蒙古国牛羊肉生产与贸易潜力,有助于推动我国牛羊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国内市场牛羊肉供给压力,构建牛羊肉市场双循环新格局,保障我国肉类供给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草原畜牧业适应气候变化研究对制定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有重要意义.对当前草原畜牧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目前我国草原畜牧业适应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草食家畜品种改良与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多年来开展的以羊养殖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试验结果,初步报道了在荒漠化草原地区以草食家畜良种繁育与草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发展草食畜牧业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饲草资源已成为发展草食畜牧业的“瓶颈”。机械化秸秆加工青贮转化利用方式的出现,为创立“秸秆经济”意识和建立秸秆饲草转化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移动通信公司呼和浩特市营销中心,围绕集团公司提出的“服务与业务”领先的战略,努力实现从规模型发展转向规模效益型发展、从经验型管理转向分析型管理、从部门条块式经营转向团队整体式经营的“三个转变”,向着创建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走出了一条领先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央1983年1号文件指出:“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中央1984年1号文件又进一步指出:“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并指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和促进农村社会分工对于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拥有八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发生这样深刻的历史变革,使我们受到极大鼓舞。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研究者,我们深感有必要投身到这一伟大变革的现场中去做一些调查研究,认识这一变革的深刻意义,同时也为促进这一变革贡献我们的点滴力量。下面就是我们不久前到天津市所辖蓟县农村进行调查以后,再回过头来学习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和有关理论的一些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甘孜、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三州)草原辽阔,水草丰盛,有1.9亿万亩可利用草原及草山草坡,是四川省草原畜牧业基地。建国35周年以来,经历了民主改革等变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川省委对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政策:对三州全部减免了粮食征购;调整了畜产品的收购政策;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林牧农业生产;在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基础上,对牧区牲畜进一步放宽政策,折价到户饲养。畜牧业生产变化显著,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理论对西部开发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学森倡导科学系统的开发草原,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强调西部开发的重点是用新思路破解“三农”、“三牧”问题,在钱学森同志理论指导下,内蒙古草产业、畜牧业在逐步发展,在逐步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