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2,3-二氯-1,4-苯醌和二硫代草酰胺的反应,合成了三个具有平面型结构的含硫萘醌杂环化合物,该类杂环化物可以作为分子内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给体或是其它有机电导和有机光导材料的合成原料,所合成的化合物,经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机理和影响合成反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机电合成的特点及产品开发方向,阐述了导电有机高聚物、一碳化工、电极催化、电极参与电合成反应及间接有机电合成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有机电合成氟代苯甲醛新进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了有机电合成氟代苯甲醛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国内间接电氧化合成氟代苯甲醛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高彬 《科技信息》2007,(18):45-46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合成空间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对该理论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合成空间理论认为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认知过程,对自然语言中的意义构建过程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但由于该理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该理论的解释细度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认知语言学家只有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合成空间理论的研究,才能为自然语言意义研究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机电安装和工程预决算的审核分析进行了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机电安装的流程及其所涉及的范围,然后研究了工程预决算审核分析的内容和程序,最后提出了加强机电安装预决算审核分析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微型夹钳技术是微机电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于微装配等领域,在微机电系统的研究及微型产品的研制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微型夹钳技术最新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对微型夹钳的结构材料、制作工艺和工作原理等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微型夹钳的最新研究进展,慨括了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代氟代苯甲醛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代有关氟代苯甲醛的化学合成及电化学合成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氧化法、电还原法和牺牲阳性法,结合本研究所近几年在有机电合成方面的工作,重点介绍了电化学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我国机电企业效益不高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加入WTO后给机电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一些增强我国机电企业价格竞争能力。使机电企业从困境中奋起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5两岸机电暨产学合作与交流学术会议于7月22-26日在台湾召开,参加人数100余人,除大陆去的7名教授外,主要是台湾学校的教授、研究机构和企业科技人员以及部分大学生,主题是机电领域新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和产学合作。会议除3个大会专题报告以外,主要是分8组报告与讨论。笔者应邀在大会作了专题报告,其余两个专题报告人为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和台湾交通大学机械系系主任。大陆参加会议的代表均在有关小组会议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内容丰富,讨论热烈,主要涉及机电工程领域的高新技术发展,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机器人技术和机电新产品设计与机械制造等各方面的学术成就,发展趋势以及产学合作状况及作用。上海交通大学两位教授还应邀对大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和教师作了关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培养情况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代有关氟代苯甲醛的化学合成及电化学合成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氧化法、氟化法及电氧化法、电还原法和牺牲阳极法.结合本研究所近几年在有机电合成方面的工作,重点介绍了电化学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TiO2修饰电极电催化研究及在有机电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结合研究工作,介绍了TiO2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间接电催化反应的机理,以及在有机电合成中的应用实例,并对TiO2修饰电极的电催化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12.
Mn^3+/Mn^2+间接电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反应中,为了防止残留有机物污染电极,降低电流效率,用离子液体[BMIM]PF6对化学反应液进行萃取,与有机溶剂苯萃取效果进行比较,并讨论酸度、温度对其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离子液体[BMIM]PF6萃取效果优于苯,pH值为1、温度为30℃时,萃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成对电解葡萄糖研究新进展的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述了成对电解合成的特点及成对电解葡萄糖的研究进展,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成对电解葡萄糖,同时得到葡萄糖酸盐、甘露醇和山梨醇3种高附加值产物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土壤有机磷素的有效性,并为微生物植酸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微生物植酸酶菌剂在不同培养时期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植酸酶菌剂处理后的土壤活性、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均高于对照,而且与植酸酶菌剂使用量显著相关;其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培养至第32d后基本保持平稳;而土壤中稳性和高稳性有机磷含量均低于对照,与植酸酶菌剂使用量显著相关;其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减少趋势,培养至第32d后基本保持平稳.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各处理的有机磷总量均低于对照,并随微生物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因此微生物植酸酶可以促进土壤稳定性有机磷向活性有机磷转化,乃至向无机磷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磷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是高校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成果,不仅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而且在学生的培养模式上也发生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土壤腐殖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提供能量的物质基础,其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安图林区的7个样地的土壤进行采集、测定分析,对该地区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含量较高,腐殖质中胡敏酸的含量比富里酸和胡敏素高,且腐殖化程度较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可提取腐殖物质含量与各营养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胡敏素含量与营养元素含量则无明显相关性,长白山安图林区土壤胡敏素中有机质含量较少,其在土壤供肥能力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胡敏酸、富里酸及胡敏素含量与全钾含量之间相关性亦不显著,表明土壤供应钾素肥力的能力应主要依赖于速效钾和缓效钾而非土壤全钾。  相似文献   

17.
对苏北地区3种杨农复合经营模式(宽窄行模式即K模式、片林模式即P模式和网格模式即W模式)的100 cm土体8个土层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式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储量的剖面分布均表现出在表层相对较高,都有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且耕作层以下迅速降低。3种模式深度10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64~1527 g/kg, 全氮含量变化范围0.30~2.09 g/kg;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及C/N呈极显著相关关系;100 cm深土壤有机碳储量在3种模式中分别达(71.19±0.72)、(40.67±058)和(42.64±0.56) t/hm2。  相似文献   

18.
川西须五段地层发育大套陆相泥页岩夹砂岩层,泥页岩层含气性较好,具有巨大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但目前研究程度尚浅。基于该现状,结合大量测试及测井资料,对须五段页岩的物理性质及含气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须五段陆相泥页岩属富黏土硅质泥页岩相,与美国Fort及Barnett地区潜质页岩具有类似的岩石物理性质。影响须五段页岩含气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有机质含量、矿物组成及含量、物性、脆性、气体赋存状态及超压。须五段泥页岩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有机质孔、矿物晶间孔、溶蚀孔及微裂缝。页岩气含气量与有效孔隙度及气相渗透率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当页岩中黏土含量35%时,含气性及脆性均较高;随着黏土含量的增加,页岩含气性与脆性间无明显相关性。含气量较高的页岩层具有较高的含气饱和度,须五段陆相泥页岩吸附气含量约占60%,以吸附气为主,表明吸附态是陆相页岩储层中一种重要的气体赋存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植被类型与坡向、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变异非常显著,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5.946%,49.597%,而全磷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空间变异系数仅为8.935%.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不受植被类型影响,仅取决于土壤黄土母质.阴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阳坡的,其中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坡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