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找一种急性跟腱断裂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采用断端横行小切口,使用铆钉进行跟腱指点固定,Bunnel法缝合跟腱。伤口无红肿,愈合良好,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恢复效果理想。此方法较传统的手术方法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缝合强度可靠,切口坏死及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是临床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不缝合皮下组织层的皮内缝合方法。方法: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间,1864例腹部切口常规缝合腹直肌前鞘,皮下组织层彻底止血后,不予缝合,切口作皮内连续缝合,术后腹带及沙袋加压包扎48h。结果:186例切口对合整齐,呈线状愈合,无红肿、硬节及排异现象,切口愈合良好。不拆线,住院时间短。结论:腹部切口不缝合皮下组织的皮内缝合方法实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评价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适用性、可靠性。方法对48例GartlandⅡ型、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结果经6—1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按Flynn功能评定标准优占73%;良占2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简单、可靠,能有效的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移位、及肘内翻发生率,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瑞君 《甘肃科技》2009,25(7):138-140
评估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使用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57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应用经验;57例均为软组织创口Ⅰ期愈合,口内颌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正常,治愈率达94.8%。术后6个月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均未见钛板或钛钉移位、断裂,周围骨质无疏松、吸收等现象;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效果确切,是治疗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若处理不当也可造成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青壮年严重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技术,方法:取肩关节前侧入路的下部分,不离断三角肌附丽,不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T”型外固定架固定术后3~5d开始肩关节主动功能练习,结果:所有32例手术患者无一例感染,均在6周左右取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按JOA标准,优良率占96%,结论:应用“T”型外固定架治疗青壮年严重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利于关节早期活动,恢复肩关节功能,是治疗青壮年严重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颜面新鲜裂伤伤口良好愈合,瘢痕轻微、无畸形;避免因处理当形成明显瘢痕和畸形需二次手术整容带来的痛苦。方法:应用整形外科的剥离、缝合技术和修复原则修复创口。结果:修复颜面新鲜裂伤65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者59例,其中57例(96.6%)瘢痕轻微,2例(3.4%)瘢痕稍明显。结论: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颜面裂伤瘢痕轻微、无畸形,效果好,此技术易掌握,宜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所诊治的184例移动盲肠症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单纯缝合固定法、梯形腹膜瓣固定法等.结果治愈率达98.4%.结论采用梯形腹膜瓣固定法固定部分盲肠和升结肠,比较符合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要求,效果理想,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在铆钉不同高径比情况下,采用试验方法从铆钉宏观变形和微观连接方面分析铆钉钉杆长度对连接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电压升高,铆钉钉头变形量增加.电磁铆接对夹层材料厚度不敏感,对于不同钉杆长度的铆钉,铆钉钉杆变形均匀.随着铆钉钉杆长度增加,钉杆均匀性略有下降.在铆钉成形钉头处,有明显的剪切带生成.在铆钉钉杆与铝合金板连接处,铆钉与铝合金板紧密连接.在铆钉钉杆与复合材料连接处,铆钉与复合材料形成良好连接,对复合材料的挤压程度小,未出现复合材料分层和开裂.  相似文献   

9.
半空心铆钉自冲铆接的工艺参数及铆接质量的判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冲铆接是在板料和铆钉之间形成连接而不需要预冲孔的新工艺,探讨了检测自冲铆接质量的直接试验法和观测法,并在原有观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充意见.开展了模具设计、铆钉尺寸选择及二者与板料匹配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模具设计的依据和方法.同时进行了自冲铆接效果的试验研究,结合自冲铆接试验结果,分析了模具、铆钉以及板料的材质性能等卤素对铆接质量的影响.研究和试验分析表明,自行设计的半空心铆钉和模具可以获得良好的铆接质量,可作为模具设计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三种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治疗髌骨骨折120例,其中A组38例采用粗丝线或可吸收粗线环形缝合固定,B组44例采用A0改良张力带固定,C组38例采用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结果A、B、C三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71.05%、81.82%、89.47%;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4.21%、90.91%、97.37%。结论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可用于髌骨骨折的治疗,而后二种方法更佳,且缝合固定法由于不可避免的外固定,而在治疗近期可对膝关节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预后的影响因素,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73例,年龄60~89岁,平均70.8岁,无移位骨折(Garden I型、Ⅱ型)45例;移位骨折(GardenⅢ型、Ⅳ型)28例,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31.4个月。观察内容包括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移位程度,术后早期负重及与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3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占73.97%。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为0.00%,移位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分别占10.71%和17.86%。如能术前掌握好适应证,术后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大多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中几种不同的下肢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对要进行进行下肢放疗的患者分为A,B,C,共3组,采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放疗。A组8人采用体模固定;B组8人采用“T”形脚掌固定架固定;C组8人未采用外固定装置,由患者自我控制。A组与B组采用CT模拟定位,做3D放疗计划。C组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放疗等中心点,并拍定位片,医生在定位片上确定放疗靶区,计划系统对确定好靶区的定位片进行点扫描,制定其MLC形状。3组计划制定好后利用DICOM图象传送系统传到加速器。放疗前对准标记好的激光定位线,拍验证片(每周一次),每次放疗完后立即进行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或TPS三维重建射野图进行测量比较。放疗过程中观察3组的皮肤反应。结果:A组患者放疗后的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大部分患者未出现移位,B组与C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C组最大移位可达2CM。A组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的比较等中心点平均位移2.8MM;B组平均为2.5MM;C组平均为6MM。B组与C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皮肤反应,A组出现1例放射性皮炎2级。结论:体膜与“T”形脚掌固定架能很好的固定患者的下肢,确保放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3.
双张力带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股骨髁上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2月~2003年3月应用双张力带治疗16岁以下青少年股骨髁上折16例,并观察疗效。结果随访6~18个月,无1例发生骨折重新移位、骨不愈合,张力带无松动、滑脱。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优良率100%。结论双张力带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性,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井总结经验.方法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法,对23例患者26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进行切开复位井应用松质骨螺钉和可塑形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其中12例一期植骨.4~36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本组优10足,良12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4.6%.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恢复跟距关节面的适应性和艰骨的正常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15.
自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1月 ,笔者应用伤肢前臂旋前位闭合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患者中 ,男性 6 5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2— 14岁 ;其中远折端尺偏型 6 2例 ,桡偏型 2 4例 ,初诊距损伤时间半小时— 9天。以上病例均无明显血管、神经损伤 ,整复后立即拍肘关节正侧位片 ,3— 4周后 ,拆除外固定 ,再拍肘关节正侧位片 ,前后拍片比较 ,骨折无明显再移位。2 治疗方法一般不用麻醉或采用臂丛麻醉。患儿取仰卧位或坐位 ,患肢外展。第一助手握住患肢前臂远端 ,第二助手握住上臂近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一种建立Wistar大鼠全厚植皮模型的实验方法,提高Wistar大鼠植皮手术成功率。方法 清洁级Wistar大鼠12只,雄性,3月龄,体质量300~330 g,按照称重与麻醉、备皮与标记、大鼠固定与消毒、全厚皮片切取与修剪、全厚皮片回植以及采取避免大鼠啃咬及挠抓的措施这一实验流程,建立全厚植皮模型。结果 本组12只Wistar大鼠侧胸部植皮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皮片感染及坏死。术后大鼠进食正常,可自由活动,饲养1~2月,无大鼠发生非正常死亡。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实验方法简单有效,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逆行吻合血管法再植断指。方法: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逆行吻合血管法断指再植561例,658指,再植须先行指骨固定——吻合屈指肌腱——指神经吻合——指动脉吻合——掌侧皮肤缝合—伸指肌键吻合——指背静脉吻合——指背皮肤缝合。结果:658例指中有601指成活,成活率达91%,术后随访3mo-2a。根据:断指再植3a评价效果评定,优527指占80%,良110指占15%,左21指占3%。结论:逆行吻合断指再植法成活率高,手术时间缩短,使患者减少痛苦,医务人员节省体力,是一种可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不退针、愈合快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骨园针顺行穿针内固定术。结果顺行穿针法5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50分钟,术中出血约60ml,均一次成功,术后无感染,照片示骨折处对位满意。结论顺行穿针法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切口出血少、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骨折15例,均使用锚钉系统编织骨折块。结果术后12周15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均未移位,术后8月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3例。结论应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方法简单,固定牢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了Dexon线在腹部纵形切口皮内缝合中的效果,探讨其使用方法。资料及方法:采用美国氰胺公司产品4-0 DexonⅡ行连续皮内缝合78例,其中剖宫产61例(78.4%),子宫切除术8例(10.2%),附件切除术4例(5%),腹部疤痕者5例(6%)。78例均为下腹正中纵形切口。结果:78例皮内缝合腹部伤口均甲级愈合。结论:由于DexonⅡ行腹部纵形切口皮内连续缝合,腹壁不留针眼,切口对合良好,外观美观,加之不拆线,缩短住院天数,深受病人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