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正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眼位矫正因素.方法 53例共同性外斜视按麻醉方式、年龄斜视类型及斜视度数分组,分析比较术后正位情况.结果 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正位率与麻醉方式、年龄或斜视类型无关,斜视度数是影响术后正位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度数越低,术后正位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治疗46例V型斜视的治疗效果,所有病例均用三棱镜或同视机检查9个诊断眼位,根据有无下斜肌功能异常分别选择下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直肌移位术,即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内外直肌后徙或联合上下移位,术后观察眼位、斜肌功能、双眼单视功能,随访时间1~24月,平均10月。结果:V型斜视占同期水平斜视患者14.2%,其中V型外斜视34例,V型内斜视12例,术后除1例欠矫外,余均正位。结论: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常合并水平斜视,外斜视多于内斜视。根据引起V型斜视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肌折返术治疗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直肌返折术,B组行直肌截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正位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1 a眼正位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眼心反射发生率A组为3.3%,优于B组(40%),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A组为6.67%,优于B组(4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结膜血肿发生率A组为0,明显优于B组(6.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肌折返术同直肌截除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操作简单,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额肌瓣悬吊术对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方法:采取单纯重睑切口,对87例患者中的54例共66眼行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33例共43眼行额肌瓣悬吊术,术后1、6、12月各随访1次,记录视力,术眼上睑缘位置、双眼睑裂对称性,睑裂闭合不全程度、有无倒睫、成角畸形。结果:79例患者经1次手术矫正满意,6例患者矫正良好,2例患者第一次手术矫正不足,再次手术矫正满意,无矫正过度及无效病例。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效果肯定,提上睑肌缩短术符合生理解剖位置,术后睑裂闭合不全程度较轻并可逐渐消失,大部分患者可以选择,但是少数患者欠矫。额肌瓣悬吊术后睑裂闭合不全程度较重,且永久存在,少部分患者出现出血、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但是只要术后观察护理得当,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0年6月-2006年1月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37例44髋,并分析其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时间(84.5±6.3min),总出血量(558.4±46.5ml),平均输血量(332.5±21.5m1),术前Harris评分(37.2±12.5),术后Harris评分(90.5±11.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6.54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4~27.2月,平均12.6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效果令人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在表面麻醉下以透明角膜切口对460例(582只眼)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h及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87%、90.9%;术后1周及1个月视力≥1.0者占29%、31%。术前无散光而术后出现散光的31例,但均在+1.0D以下。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850例1692眼行LASIK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月.结果: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屈光回退、角膜瓣形成不全、弥漫性板层角膜炎、感染、眼底病变、角膜皱褶等.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手术设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317例直肠癌患者中分别采用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手术、Park’s手术、Bacon手术,对163例实施保肛手术。分析术式选择与手术合并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51.42%。5年生存率和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低位吻合为83.3%和100%;超低位吻合为79.2%和4.17%;Park’s手术为64.0%和12.0%;Bacon手术为66.67%和13.3%。结论: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5年生存率、排便功能在低位吻合、超低位吻合、Park’8手术无差异。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明显优于Miles和Bacon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8例20只眼,单纯白内障手术3只眼,白内障手术联合抗青光眼手术17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0只眼,周边虹膜切除术7只眼)。一期植人人工晶体17只眼。结果术后16只眼眼压正常,占80%,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0.3者占7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发作时房角是否开放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提高视力及控制眼压。持续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是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强调膨胀期前手术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03年6月收治的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42例,其中A组(内固定组)18例,B组(人工髋关节组)24例,年龄、骨折分型、术前全身状况相似。随访11~64个月,平均25.2个月。结果 A组平均住院日数及手术持续时间均较短,且出血量少,费用低,骨折愈合率94.5%(1/18),股骨头坏死率27.7%(5/18)。需再次手术行髋关节置换术6例,再手术率为33.3%;B组需再手术的3例,再手术率为12.5%,关节功能优于A组。结论 GardenI、Ⅱ、Ⅲ型的70岁以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优良复位的前提下可先予坚强的内固定治疗,Ⅰ期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于高龄及移位严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与正常人眼外肌的结构差异,探讨共同性斜视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共同性斜视患者弱侧眼外肌进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果:共同性斜视组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数目明显减少,但未见肌纤维类型优势分布和肌纤维群组化现象;比较两组间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数目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共同性斜视弱侧眼外肌发生肌源性的病理学改变:眼外肌纤维减少和收缩蛋白表达减弱在共同性斜视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眼外肌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数目比例失衡可能不是共同性斜视产生眼位偏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03年6月至2004年8月,我科应用阴道超声介入硬化治疗卵巢非赘生性囊肿31例,术后3个月复查,38个囊肿消失,其中小于5cm且单纯性囊肿患一次性治疗消失,巧克力囊肿患经1~2次治疗后消失,5cm-10cm囊肿患经2-3次治疗后囊肿消失,10cm以上患经几次治疗后囊肿明显缩小,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最长15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8个月,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1年再行复查并统计复发率,19例单纯性囊肿复发1例(原囊肿〉10cm)复发率5.3%,12例巧克力性囊肿复发3例复发率25%。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应用液氮做致冷剂和自制的铜质冷冻器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自84年4月—85年6月止共进行了47例55眼,患者年龄在47—80岁之问。男性17例、女性30例,其中老年性白内障52眼、并发性白内障2眼、外伤性白内障1眼。手术成功囊内摘除53眼占96.4%、术中破囊2眼占3.6%。术后出院时视力从指数/米,个别矫正视力达0.6。术中术后并发症计,玻璃体脱出12眼占21.8%,前房出血7眼占12.7%、瞳孔变形6眼占10.9%。由于冷冻方法优于其他方法、设备简单、价廉易行又扩大了手术的适应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范立峰 《海峡科学》2007,(12):47-47
目的:探讨贝复舒和无环鸟苷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应用。方法:21例32眼,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应用0.1%无环鸟苷和贝复舒眼液.对照组仅给予0.1%无环鸟苷,每日6-8次滴眼。结果:治疗组16眼,有效率93%,平均治疗时间18天.对照组16眼.有效率75%,平均治疗时间37天:两组有效率与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复舒和无环鸟苷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有协同作用。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996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24例明确诊断SAP病例手术时间和病死率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结果:急诊手术组8人,痊愈4例,死亡4例,病死率50%,术后并发症2例占25%。择期手术组16人,痊愈12例,死亡4例,病死率25%,术后并发症3例占18.75%,痊愈率及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结论:SAP患应先行非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充分处理,待渡过急性期再行手术,痊愈率提高,死亡率及并发症明显降低。但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胰腺坏死组织并感染,应早期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种类和不同质量浓度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培养整肠生菌,结果表明,当维生素H在质量浓度50mg/L时,1菌芽孢形成率为98.5%,11菌芽孢形成率为87.5%,12菌芽孢形成率为88.4%,当矿物质Mn和P在质量浓度5mg/L时,1菌芽孢形成率为92.1%和93.0%,11菌芽孢形成率为83.1%和81.0%,12菌芽孢形成率为87.0%和86.0%,都是对照的2倍以上,1菌在5号培养基中芽孢形成率为94%,是对照的1.24倍,11菌在4号培养基中芽孢形成率为90%,是对照的1.96倍,12菌在3号培养基中芽孢形成为95.0%,是对照的1.9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疗效比较,分析阐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难点。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A组(20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观察1周内眼压及眼内情况,随访1年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A组疼痛消失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1)。术后1年A组眼压90%(18/20)正常,B组49%(10/21)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P〈0.05)。两组病例中虹膜新生血管均有减退,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结论: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疗效更优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套扎术(EVL)、硬化剂(ES)治疗及药物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曲张静脉消失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结果 药物组65例,3d止血成功率63.1%,死亡率37%,再出血率60%;硬化剂治疗组37例,止血成功率86.4%,死亡率10.8%,再出血率29.3%,EVL治疗组80例,止血成功率95.1%,曲张静脉消失率97.5%,再出血率17.5%.结论 垂体后叶素在控制急性出血方面有效,但短期再出血率高;硬化剂近期疗效好,止血成功率高,曲张静脉消失率较高;EVL治疗组食管静脉曲张根除率高,短期内再出血率低,可作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80例(92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术后1d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61.96%和77.17%.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妇科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分析29例糖尿病患者择期施行中型或大型妇科手术,术前、术中、术后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输入适量的葡萄糖,减少蛋白质分解。结果 伤口Ⅰ期愈合28例,Ⅰ期愈合率96.55%;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率3.45%。所有病人均安渡围手术期,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妇科择期手术,正确使用胰岛素,保持围手术期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