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护理措施,以我院心血管内科62例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为对象实施护理,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外周血中B型脑钠肽的浓度水平来评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资料完整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年龄均大于56岁,平均年龄大约在(56±6)岁,其中正常对照组30例,不稳定心绞痛(UA)30例,心肌梗死(AMI)3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256排螺旋CT确诊。结果: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组的因子浓度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而不稳定心绞痛组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说明因子浓度越高,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与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72例AMI病人随机分两组。瑞替普酶组94例,给予瑞替普酶20mU,分2次,每次10mU,间隔30min静脉推注;尿激酶组78例,先予尿激酶100×10^4U静脉推注,后予100×10^4U溶于5%GS150ml内,30min内静脉滴注。两组均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其余治疗也相同。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的血管开通率、开通时间分别为85%与63%;(0.80±0.52)h与(1.36±0.55)h(P〈0.05);CK和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轻度出血率在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分别为4%与9%(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AMI的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梁天香  冒锐  刘芳 《甘肃科技》2012,28(13):122-123
对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PCI手术,术中进行配合经验.开通绿色通道及管理;术前准备程序化;配备足够医护人员,术中准备抢救各种仪器;急救药品;术中高危患者有效干预,做好抗凝治疗,准备电除颤,服阿斯匹林300mg,氯比格雷300mg.23例术中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经有效抢救好转.通过严密检测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血流动力学,做好抗凝治疗等是直接PCI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心理状态及血清中sFas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AMI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入院和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人血清可溶性Fas试剂盒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AMI患者实验组SCL-90评分出院时较入院时的评分明显下降,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因子评分(P<0.05)实验组sFa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AMI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实施护理干预后,AMI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明显降低,这就降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减少,能够间接地反映出护理干预的有效程度.  相似文献   

6.
陶芙蓉  范彩霞 《甘肃科技》2013,(21):132-133
探讨了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重要性.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了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对照组各52例.2组患者均进行了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干预组1~2次/d排便的比例(53.8%)显著高于对照组(15.4%),且便秘(7.7%)、心律失常(1.9%)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7.7%、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对预防AMI患者便秘、解除患者焦虑、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及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实验家兔随机分为AMI无再灌注组、AMI再灌注组及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各组在AMI前后、再灌注前后不同时点QTd的动态变化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AMI发生后 ,QTd立即较前显著增大 (P <0 .0 1) ;再灌注后 5min ,QTd再次异常增大(P <0 .0 5 ) ,并随即开始减小 ,至 90min左右减小至最低水平 ;而无再灌注组QTd则无明显的再次增大、减小之波动 ;3例再灌注后 3~ 15min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结论 :AMI及再灌注前后QTd的动态变化有可能成为早期判断AMI发生及成功再灌注的又一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全民健康意识增强,到急诊科就诊的病人增多。为减轻急诊科的工作压力,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从1998年起我院急诊科实行急诊分诊制度,通过急诊分诊工作,将病人进行分类管理,协调急诊与各科室之间的关系,将其迅速评估病情后分流到相关科室就诊,并与急诊各部门联系对病人进行就地抢救或紧急治疗。 1 急诊分诊的标准 (1)危急组:此类病人为出现意识改变及生命体征明显改变者,或随时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危及生命者,需立即送抢救室救治,并联系住院治疗,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宫外孕破裂、脑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出院前心电图QRS记分(QRSS)与出院前活动平板心电图试验(TET)活动耐量(ET)关系。方法选择符合WHO的AMI诊断52例患者,在出院前进行心电图和TET检查,并分析心电图QRSS与TET关系。结果AMI出院前QRSS与出院前ET呈负性相关,QRSS评估AMI出院前盯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均为65.4%)。结论AMI出院前心电图QRSS对评估AMI出院前ET和筛选高危患者、指导患者康复和评估患者预后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急性白血病(AL)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25例不同病期AL患者(10例初诊未治、10例完全缓解期、5例复发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VEGF的质量浓度.结果初诊未治、复发AL患者的VEGF含量高;完全缓解患者的VEGF质量浓度下降;VEGF高者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链激酶加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能否提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4年12月对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重组链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加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d,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再通率为89.1%,35d内无一例死亡。出血发生率15.8%,无脑出血病例。无过敏发生。低血压31%(1/31)。结论:重组链激酶加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再灌注率,降低死亡率,未增加不良反应。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已有了许多的进展,如心电监护、直流电转变及除颤、心脏起搏、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使心肌梗死的急性或病死率降低,溶栓疗法使冠脉血流得以早期恢复,限制了梗死范围扩大。本文对44例溶栓患者的观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们收集了1996年11月~1997年7月共44例AMI患者,根据典型陶痛,心电图的动态演变以及血清心肌酶确诊。其中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是的75岁,最小的为33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急性前间壁、前壁、例壁、后壁心肌梗死25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16人,急性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对收入院的11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结果经抢救治疗,10例患者病情稳定,1周后转入病房.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与某些急腹症相似,在急诊中要考虑全面,迅速而准确的做出诊断,及时抢救治疗,使冠脉灌流量增加,挽救濒死的心肌.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头孢噻肟钠和头孢西丁钠两种抗感染方案,对急诊创伤性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选择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80例急诊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噻肟组(60例)、头孢西丁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手术前的30 min给予2 g氨苄西林钠注射,在术后给予青霉素钠注射;头孢噻肟组在手术前30 min给予2 g头孢噻肟钠注射,术后给予头孢噻肟钠1 g注射;头孢西丁组在手术前30 min给予2 g头孢西丁钠注射,术后给予头孢西丁钠1 g注射。3组给药间隔均为2次/d,给药疗程为3 d。观察3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感染指标的变化:体温(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手术切口感染率及伤口愈合情况。头孢噻肟组在3组患者中的总感染率最低(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噻肟组术后3 d的WBC、CRP值改善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组给药方案与给药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示,仅对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噻肟组在3组患者中的总有效率最高(95....  相似文献   

15.
对≥60岁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与同期收治的≤59岁组AMI组患者的性别结构、基础病变、发病特点、临床过程及转归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现,≥60岁AMI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合并糖尿病率、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意识丧失、并发呼吸道感染、总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59岁组(P<0,01或P<0.05);而有明显诱因和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59岁组(P<0.01).急救护理应强调积极的有效内科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精密观察病情、视病情调整患者的活动量、注意加强排便护理、对患者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振荡的影响。方法将86例AN/患者分为倍他乐克组和对照组各43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测量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心率振荡的两个参数:振荡初始(1D)和振荡斜率(TS)。结果两组治疗后TO明显降低,而偈则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倍他乐克组治疗后T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倍他乐克早期使用可以明显改善AMI患者的心率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发生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将武汉市第八医院近3年中收治的AMI 55例列入本研究,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螺内酯25mg bid为治疗组,另27例只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治疗30d.第1~10 d,第11~20 d,第21~30 d分别统计3个时段内发生心力衰竭及其恶化死亡情况.结果:第1~10 d时间段内发生心衰及死亡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个时间段内治疗组发生心衰及死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30d治疗期间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后早期应用螺内酯可降低心衰发生率及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其临床分型分为心绞痛AP组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组RDW与CK-MB指标水平。观察组RDW、CKMB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情较重的AMI组RDW、CK-MB水平明显高于AP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RDW、CK-MB指标水平明显超过健康者,且病情严重者该两项指标水平较高,故可以认为RDW、CK-MB指标水平可以为冠心病诊断及病情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是一种心身疾病 ,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 ,死亡率为 1 0 %~ 1 5 %。专家指出 ,预防心肌梗死的最好方法是用有效的措施控制或消除各种危险因素 ,使 AMI患者早日恢复活动和工作能力 ,自觉预防疾病的危险因素 ,以达到更好的生理、心理、职业状态。我们对 AMI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实验对象选择 1 996年 6月~ 2 0 0 0年 8月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 AMI患者 60例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 ,每组 3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 (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20.
影响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效果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1996年至2005年百色市2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中有较完整抢救记录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病例一共138例,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实施现场徒手心肺复苏(CPR)抢救过程中原发疾病、心跳呼吸骤停至早期获得CPR帮助时间、实施不同抢救措施情况和开展群众性CPR技术普及前后对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在医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而很快得到医务人员抢救22例,抢救成功10例,成功率45.45%;在医院外发生116例,得到第一目击者现场CPR抢救并等到急诊医护人员赶到的47例,抢救成功13例,成功率27.66%;而未得到第一目击者救治的69例,抢救成功10例,成功率14.49%.心源性停搏、严重创伤和脑卒中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最大,病死率分别达到82.86%、75.00%和81.82%.心跳呼吸骤停至获救的时间越短心肺复苏成功率越高,超过10min心肺复苏成功率降至2.90%以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获得规范的早期CPR抢救、早期除颤、使用复苏药物和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开展群众性CPR技术普及教育工作后5年间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为28.95%,明显高于开展CPR技术普及教育前的5年间的成功率(17.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