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中心问题。在自然选择下,生物体积累有利变异,渐渐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物种之间的区分不仅表现在形态,生理特性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状态等。染色体的进化速度与物种形成速度之间存在着正的相关,经典的分类学常用形态学、解剖学和地理分布知识作为区分生物类群的指标,随着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分类学不仅以形态学为基础,而且以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作为分类标准,即所谓染色体分类学,它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带纹等对生物体进行更直接、更深入、更细微的研究和探讨其分类地位及亲缘关系。本文分析玉米四个不同亚种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带型,以探讨它们之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铁矾——苏木精染色法对大豆有缘分裂前中期的染色体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并根据染色体长短、着丝点位置和苏木精染色区等物点排列了染色体组型图。作者注意到大豆染色体的不同部位对苏木精染料的着色程度有明显区别,对此作了较为详细地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端粒、着丝点和次缢痕是染色体包装的特化部分,是染色体的形态学标志.本文重点介绍了它们的结构特点、组成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胰蛋白酶选择性消化法分离、培养和纯化牦牛乳腺上皮细胞.形态学观察表明,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特征.染色体数目分析表明,细胞核型稳定,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发生转化.牦牛乳腺上皮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染色体组型为2n=60.  相似文献   

5.
以普通小麦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组氨酸(L-Histidine)处理萌发的种子24h,采用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探究L-Histidine对小麦根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L-Histidine处理,小麦根尖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分裂指数下降,出现染色体畸变、基因组DNA序列改变、rdr基因的表达下调等.表明L-Histidine处理使细胞分裂被阻断在G1-S转换期,DNA合成受阻并导致其序列和染色体结构被破坏,最终抑制小麦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探讨褐斑大蠊减数分裂规律,运用空气干燥法对褐斑对褐斑大蠊精原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进行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染色体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褐斑大蠊减数分裂过程与蜚蠊属其他种相似,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方法:对RA和MA患者的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A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比MA明显,呈现多相性.MA三系血细胞的巨变程度比RA明显,以核染色质疏松网状变化为主要特点,其程度和范围有一定规律性.结论:细胞形态学对RA和MA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两者鉴别困难的病例,可辅以染色体、PCR的检查,有助于两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卫星搭载凤仙花种子诱发的变异及品种选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神舟”4号搭载的凤仙花种子的细胞和形态学变异,在SP1代发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在院3突变株小孢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呈现大量的非减半变化,其染色体数目为1~28条不等。小孢子的形状和大小变化明显,且小孢子的大小与所含染色体的数目呈正相关。花粉的大小和育性与减数分裂的异常有某种联系。在四分孢子期的小孢子数目有多分孢子,即小孢子数除4个外,尚含有5~10个不等,个别的有三分孢子。在SP2代发现子叶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真叶除披针形外,还有短圆形、长柳叶形;另外还发现顶花叶化和顶端叶呈蔷薇花状等。通过多代的选择,已选育出“西航”1号、“西航”2号凤仙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采取常规根尖压片法对打箭风毛菊(Saussurea tatsienensis Franch.)进行了核型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打箭风毛菊为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2n=34,两对为近中着丝粒,其余为中部着丝粒。核型公式为:2n=2x=34=32m+2sm。核型不对称性为2B型,其间期核为复杂染色体型,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该研究结果为该种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的遗传多样性及染色体核型,文章通过传统形态学及框架结构测量研究北江侧条光唇鱼的形态学特征,活体注射植物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研究其染色体核型,对线粒体DNA扩增及测序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形态学结果显示,该群体的可数性状及可量性状与《中国动物志》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可数性状中胸鳍鳍条数为12~14,而《中国动物志》中为14~16;可量性状中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吻长的比值均明显大于《中国动物志》中所描述的比值。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10项可量性状和17项框架结构性状均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侧条光唇鱼的核型公式为2n=14m+16sm+8st+12t,染色体臂数NF=80,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侧条光唇鱼线粒体Cyt b基因与D-loop序列分析显示,碱基A+T含量均高于C+G含量,且G含量最低,表现出明显的碱基偏倚性。基于D-loop序列和Cyt b基因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0.004和0.001~0.003,表明该群体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很近。D-loop序列和C...  相似文献   

11.
果树多倍体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多倍体育种是利用对自然变异、人工诱变、有性杂交培育、胚乳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培育获得多倍体.多倍体的鉴定以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染色体数目为主.果树多倍体育种中应以合适的倍性作为育种目标,重视多倍体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应用,重视对多倍体嵌合类型的分离纯化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育种效率等.  相似文献   

12.
胎牛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块培养法从胎牛耳部分离培养了胎牛成纤维细胞。应用PCR方法鉴别了细胞的性别。选择雌性成纤维细胞,进行了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正常的大小、形态、分裂增殖特性和染色体数目。胎牛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的建立以及其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的分析,有利于给同种和异种体细胞克隆牛研究提供形态良好、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供体细胞,同时也为体细胞转基因等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3个山茶花变异品种的形态鉴定和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形态观察和描述方法,结合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茶花(Cam ellia japonicaL.)3个栽培变异新品种“华美红”、“花绯爪芙蓉”和“玉丹”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与其相应的原品种“美国大红”、“绯爪芙蓉”和“粉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个山茶花变异品种在形态特征上,特别是在花型、花色上与原品种具有显著的差别,并且后代性状表现稳定.在RAPD扩增中,筛选出了3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9条带,其中15条具有多态性,特别是引物S1和S4,其多态性带对于每个品种都有差异,能较好地说明变异品种与原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4.
白木香群体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4个省9个居群的174个白木香样品,分别测量其10项形态性状,并进行方差、相关和聚类分析.文中还以欧式平均距离10为阈值,采用UPGMA法将白木香聚成了4组.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在白木香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广泛的变异性,居群间F值在6.520~13.867之间,而居群内F值在24.033~94.081之间.居群内平均方差分量为52.62%,说明居群内的变异是白木香表型变异的主要部分.白木香居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3.38%,说明居群内的多样性程度大于居群间.多重比较还表明,白木香各居群间的变异系数和相对极差均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各地理因子中,海拔对性状的影响较大,其次是年均气温和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15.
两种短棘猬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达乌尔猬和秦岭短棘猬的染色体组型。发现达乌尔猬的染色2n=44,秦岭短棘猬2n=48。对这两种短棘猬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并对分类上争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两种车轴草进行了染色体研究。结果显示: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染色体数目2n=32,核型公式K(2n)=4x=32=32m,相对长度组成2n=32-12M, 20M1,核型为“1A”类型;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 L.)染色体数目2n=16,核型公式K(2n)-2x=16=16m,相对长度组成2n=16-2L 4M2 10M1,核型为“1A”类型。讨论了染色体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笔者搜集8属20种木兰科常用绿化植物种子,对木兰科植物种子的大小、形状、种壳质地以及内外壁纹饰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兰科种子属间形态差异明显,可以通过形态特征加以鉴别,并作为木兰科分属的新依据;属内、种问形态差异细微,相似程度大,有一定的鉴别难度。笔者描述了20种木兰科植物种子形态特征,编制分属检索表,并制作标本,为木兰科植物种子形态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棕色田鼠第一对常染色体多态与染色体数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三种性别类型个体 (XY ,XX ,XO)的第一对常染色体多态与染色体数目之间关系 .发现第一对常染色体极不稳定 ,存在( 1 )M ,M (一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 ;( 2 )M ,T ,T (一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 ;( 3)T ,T ,T ,T(无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三种多态类型 .性别类型相同个体的染色体数目随第一对常染色体类型的不同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认为罗伯逊断裂是引起棕色田鼠第一对常染色体多态及其染色体数目多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小球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染色法按Fairley尿红细胞形态分类和Chu尿红细胞形态新的分类计数法,观察3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2种方法均证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红细胞正常形态明显增多,大于70%.结论 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红细胞完整漏出和肾小管不能形成渗透梯度有关.红细胞形态大部分为正常,其机制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裂孔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粗柄独尾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 (M.B.)Rgl.)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及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粗柄独尾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核型公式为2n=2x=14=10sm 4st,其核型类型其为3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