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杨永红 《山西科技》2012,(6):110-111
根据山西省林木育种研究中心容器育苗的生产实践,结合其优势特点,就白皮松容器育苗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对从褐色巨藻-海带配子体获取的丝状体细胞,以海水为培养基,以空气中的CO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水产供销公司宁波分公司和奉化县海带育苗厂共同设计安装的鲜鱼连续冻结新工艺,已试制成功。经过一年多在奉化县海带育苗厂的应用,其主要性能基本上达到设计标准,满足了使用上的要求。最近已由宁波地区科委和水产局主持通过鉴定。这一新工艺是将管架式冻结和隧道式冻结的优点集中起来的一种冷冻  相似文献   

4.
林业技术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当前林业资源繁育中的重要技术就是森林培育技术,其应用体系的建立,可以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该研究对森林培育技术的实际应用展开研讨,提供了森林培育技术在准备、育种、育苗、整地各主要环节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其中森林培育技术中育苗环节的要点有:育苗种子的处理技术、育苗苗木的施肥技术及育苗苗木的灌溉技术,希望以森林培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林业持续、高速、高质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东是我国海带主要养殖区,海带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伴随产业快速发展,我省海带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凸显,为促进我省海带产业高效发展,本文研究团队通过对山东、福建部分大型海带育苗、养殖、加工企业实地调研,与有关专家和主管部门领导座谈,深入研究山东海带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比分析与福建省海带产业发展差异、研究福建海带产业发展优势;提出我省海带产业发展策略,以期为我省海带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抗源选择是抗病育种的关键。野生和种间抗源的利用是目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烟草抗病育种的重要途径。体细胞杂交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不仅丰富了烟草抗源的变异来源,而且使这些抗源易于操作和利用。配子体单克隆系变异与加倍单倍体的产生程序,以单倍体作为育种选择单位的技术,不仅选育出了含有新的抗病种质的品种(系),而且改进了抗病育种方法、并改变了抗病育种策略。新的抗病基因变异源的利用,对抗病性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同时改良,是今后烟草抗病育种必须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海带雄配子体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带雄配子体经分离培养,长成复杂的丝状多细胞雄配子体克隆,其中一部分细胞体积较小,逐渐分化为精子囊,并放散精子。而另一部分细胞逐渐增大体积,并经单性生列发育成叶状体,这些叶状体绝大多数为畸形,染色体计数全为单倍体,把它们移入海里养殖,能正常生长发育,但没有孢子囊,不产生孢子。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在旱地育种水稻秧苗时,需要进行床土消毒、调酸、施肥、防病等复杂的技术程序和操作过程,如果任何一步做不好或者出现微小的差错,都会使得育出的水稻苗较弱。水稻育苗壮殃剂是近些年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药肥混合制剂,对水稻的育苗起到积极的作用。该研究简单介绍了水稻育苗壮殃剂的概念,阐述了基本特征和作用机理,同时详细的介绍了水稻育苗壮殃剂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容器育苗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育苗方式,具有成活率高、成本低和实用性强等特点,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林业造林抚育工作中。相比其他类型育苗方式,容器育苗技术具有十分凸显的应用优势和价值,加强容器育苗技术研究和创新,有助于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该文简要阐述了我国林业育苗现状,重点就容器育苗技术进行综合深入研究,希望推动我国林业育苗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一、花粉育种的概念花粉育种,通常叫做单倍体育种。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有无性的孢子体和有性的配子体两个交替进行的世代。由受精卵形成胚和种子,种子萌发成苗,生长发育成植株,最后形成花器官中的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的整个过程,都属于孢子体世代。由于种子是由雌雄配子结合为受精卵进一步形成的,它具有来自雌雄配子的两套染色体;所以由种子开始的孢子体世代,都属于“二倍体”。当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花粉(两胞花粉)和胚囊(八胞胚囊)两种配子体,由此开始了配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模型动物的成功克隆在基因疗法上的应用,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人类衰老的秘密,探讨了“FT”基因的发现具有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同时介绍了遗传工程技术、生物工程育种和人体器官再生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林木遗传育种是林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改革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对林学人才的理论与动手能力培养的需求,在对林木遗传育种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和分层次实验教学的模式,创新了实验教学新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实验中的运用。实践证明,对于培养林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因治疗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回顾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应用成果以及海洋生物技术的开发情况,阐述了彩色棉花等作物的培育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和蛋白质工程及基因工程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培育,提高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技术,DNA分子标记、基因芯片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及药用植物快速繁殖、多倍体育种、超低温保存等技术.并提出了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加速中药现代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杯果木属(Angophora)和伞房属(Corymbia)树种统称桉树,引入我国已有130余年的历史,是重要的工业用材林树种。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种子园建设和70年代后期的种源试验,一些技术显著促进了其进程,主要有:①早期的种子园技术促进了无性繁殖困难树种的有性扩繁;②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扦插和组织培养技术推动了优良无性系选育与应用;③20世纪90年代末分子标记技术开启了我国桉树分子育种研究的新纪元;④21世纪初转基因技术为品种创制提供了崭新的手段;⑤刚尝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桉树育种策略和种质资源是其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已对一些树种制定了育种策略和育种计划,兼顾纯种内轮回选择和杂种无性系的选育,主要经济性状包括材积生长、木材密度、抗病虫和抗风等;累计已收集了近200个树种3 000余个家系的种质资源。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主要包括:①几个主要树种的轮回选择和世代改良,仅尾叶桉(E. urophylla)进入了第3个世代;②杂交育种的成效显著,培育了目前仍主栽的DH32-29和DH33-27等优良杂种无性系;③无性系育种结合无性繁殖技术(尤其是组织培养)的研发,极大地推动了无性系林业的发展;④开发了多种分子标记,包括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标记,并基于分子标记利用连锁作图和关联分析的方法,在尾叶桉等6个树种中检测了与生长、材性和/或抗逆等性状相关的基因组位点;⑤已对逆境响应、激素和木材形成等相关的功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一些功能基因显示了较好的育种应用潜力;⑥已优化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尝试了基因组编辑的可行性。但是,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复杂性和高质量基因组/泛基因组的缺乏,种质资源流失,新无性系缺乏,尚待从头克隆和鉴定具有育种价值的优异基因,基因组选择实用性有待探索,遗传转化率需进一步提高等。桉树遗传育种研究对促进我国林业生产的意义是显著的,将有望在高世代改良、种质资源的长期评价、杂种优势的机制与利用、基因组选择的有效应用和转基因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中国、日本和韩国条斑紫菜的栽培现状与问题,从育种目标、种质创新方法和种质应用3个方面对条斑紫菜优良种质的培育与应用进行论述.针对现阶段出现的条斑紫菜育种技术落后、种质混杂、种质适应性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拟为条斑紫菜产业的规模化栽培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相较传统育种,基因编辑育种能够更精准、高效地改变植物的性状,获得优良的品种.目前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于花卉育种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该文综述了基因编辑技术,特别是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关联核酸内切酶9(CRISPR/Cas 9)在花卉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局限性,同时还就花卉基因编辑育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希望...  相似文献   

18.
木本植物育种周期长、种质资源匮乏,已成为限制木本植物种质创新的主要因素。CRISPR/Cas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能够实现对基因组进行精准定点编辑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周期短、效率高等优点,可实现基因的敲除、插入、替换等目的,从而精确地引入目标性状。目前,该技术已在多种家畜、昆虫、作物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对大量性状进行了改良,实现了种质资源的原始创新,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CRISPR/Cas技术的产生为木本植物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契机。笔者对CRISPR/Cas技术在杨树(Populus spp.)、苹果(Malus spp.)、柑橘(Citrus spp.)、葡萄(Vitis vinifera)、木薯(Cassava spp.)等木本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该技术实现了T0代木本植物优良基因型的固定,在生长、材性、抗病性、抗旱性等性状上得到了明显改善,加快了木本植物育种进程,提高了育种效率。但该技术在木本植物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脱靶率高、编辑效率低、纯合突变少等问题。基于此,对CRISPR/Cas技术在木本植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木本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及品种改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传统种子溯源防伪体系的现状是中心化的管理运作方式,数据信息维护整合较困难,存在种子育、繁、销不同环节的信任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传统溯源技术的比较分析,从物理层、数据库层、网络层、应用层对数据输入、数据查询和系统应用环节进行研究,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种子溯源防伪体系,以实现种子在培育、运输、销售环节中信息记录的防篡改、可追溯性,并通过去中心化的网络特性解决种子溯源防伪体系中存在的数据信任、维护和孤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獭蛤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2年秋季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育苗基地和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Lutraria(Psammophila)mascima Jonas)工厂化育苗研究。在育苗过程中采用成串的塑料片作为稚贝附着基立体附苗,使单位水体出苗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大獭蛤壳顶后期浮游苗至稚贝平均变态率为23.5%,小苗(大于8×10^4粒/500g)的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5.16×10^4粒/米^2,大苗(小于或等于8×10^4粒/500g)的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1.42×10^4粒/米^2,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3.29×10^4粒/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