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森林资源综合效益评估主要包括森林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而生态效益又包括森林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降低噪音等项。河源市2012年林分面积114.25万hm2,活立木蓄积量5 505.2万m3。因受篇幅限制,仅森林生态效益中的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价值进行核算评估。  相似文献   

2.
广西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揭示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促进政府和社会持续投资公益林建设,保障公益林经营事业的发展,笔者应用影子工程法、等效替代法、费用分析法、市场替代法等原理,对广西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广西562.87万hm2公益林(森林和灌木)的主要生态效益价值为137.39亿元/a,其中,涵养水源效益价值69.25亿元/a,保育土壤效益价值15.72亿元/a,固碳制氧效益价值46.53亿元/a,净化环境效益价值4.81亿元/a,森林游憩价值1.08亿元/a。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是其经济价值(12.15亿元)的11.3倍,生态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具有数量庞大、时空转移性、持续复杂性等特征。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在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对森林生态效益按其权属划分为宏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中观(省、市级生态公益林森林效益)和微观(林业企业、基层林场)3个层次基础上,对各层次外部性和各类外部性应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内在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森林的生态效益越来越重要。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使其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成为当务之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建立和完善势在蕾行。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苏州市森林为研究对象,使用ArcView3.2程序和CITYgreen5.4模型,定量地评价森林生态效益。结果表明:(1)苏州市森林固碳率为1.90×105 t/hm2,暴雨缓排量为1.65×107 m3/hm2,清除大气污染物总量为1.10×104 t/hm2,碳储量为8.42×106 t;(2)2009年苏州市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总计21.8亿元,各区平均生态效益2.06万元/hm2,固碳、暴雨缓排量、净化空气的经济价值比例分别为87.2%、8.2%及4.6%;(3)苏州市各区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从大到小排序为:吴中区、吴江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相城区、太仓市、高新区、工业园区、市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  相似文献   

6.
森林固碳与释氧的经济核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对森林固碳和释氧核算的基础上,建立了森林固碳(释氧)的物理量核算动态模型;分析了森林资源流量与存量,并采用效益转移方法确定森林固碳和释氧的支付意愿。选择山东省临沂地区的枋河林场进行案例研究,该林场固碳释氧的价值为木材采伐价值的8~10倍,若能够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或直接市场交易,可以增加森林资源经营主体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公益林建设的目标是培育能持续发挥多种效益的森林。2015年,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开展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在全省现有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网络体系的基础上,系统布设监测样点20个,对全省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科学、系统的监测和评价。目前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监测工作仍不很成熟,可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完善监测因子,提高监测技术等措施,最大程度提高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行道树生态经济价值分析,了解城市森林中树木发挥的各类生态效益,为校园行道树种植规划以及道路的合理分布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南京林业大学校园5个区域行道树树种组成、胸径和树高结构以及树木类型,共取得2 350株立木资料,分析研究校园行道树结构组成,并运用i-Tree模型对对校园行道树进行定量的森林效益评估,包括节能效益、净化空气效益、吸收二氧化碳效益、截留雨水效益和美学效益5个方面,并将效益值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价值。【结果】研究区行道树属于31科49属54种,树木种类多为落叶阔叶型乔木,其中樱花、二球悬铃木、马褂木、樟树和银杏的数量最多; 以胸径为≥8~46 cm的树种为主,其中胸径为≥8~15 cm的441株,占18.77%; ≥15~30 cm的1 132株,占48.17%; ≥30~46 cm的507株,占21.57%。通过i-Tree模型对南京林业大学行道树的总生态效益评估可得,研究区主要道路上的2 350株行道树年创造总效益值为1 023 101.29元,其中校园行道树的美学效益最高,占总效益的65.67%; 其次是截留雨水效益,占总效益的17.05%,节能效益占总效益的13.02%; 减少CO2效益与改善空气质量效益比分别占总效益的2.65%、1.61%。各个区域中,教学区为行道树主要种植区,效益最高,占总效益的43.62%; 其次是居民区,占总效益的19.43%; 行政区、活动区和生活区分别占总效益的15.17%、11.21%和10.56%。不同的树种在各生态效益上的贡献率不同,二球悬铃木、银杏、马褂木、樟树的总生态效益贡献率最高,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1.97%、18.09%、14.50%、8.57%,共占生态总效益的63.13%,超过了总效益的一半。【结论】研究区总树种类型丰富,多样性高,但在活动区缺少高大乔木。生活区节能效益和改善空气质量效益低,建议种植枫杨、七叶树等树种。居民区水杉、银杏和二球悬铃木树种分布均匀度最高,所得到的单株效益和总效益均为各区首位。行政区尽管面积和道路长度最小,但杨树种植多区域单株效益较高,区域截留雨水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
朱岩峰  王远东  刘玉凤 《甘肃科技》2006,22(11):245-247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计算子午岭林区年森林效益为9387.16万元,其中木材价值为1646.77万元,生态效益7740.39万元,两者之比为1:4.7.论证了林业既是产业,又是公益事业,并提出对该林区森林应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从森林涵养水源、固碳供养、保育土壤、净化空气、防护效益和景观休闲功能六个方面定量测算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效益,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引发的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体有机污染严重,噪声扰民等环境污染问题;耕地锐减,土质变劣,森林面积少,生态效益低等自然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以及城市化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剖析了原因,据此提出调整发展战略,健全协调的区域管理机制,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等实施要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森林水文生态效益计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本文所论述的系统包括三类技术方法:(1)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现有资料定量分析,以便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如一国或一省)建立数学模型,并同林区划分联系起来,(2)到林场或其他森林经营企业作一次考案,以便发展多种用途的林业,(3)建立一个长期固定的实验站,以便观察和记录在不同集水处或一些典型森林群落的森林效益,提供计量和评价的参数。文中分别给出了上述三类技术方法的实例,它们构成了一个计量和评价森林水文生态效益的f完整系统。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云南省1992—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云南省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2)生态赤字存在,说明云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看,林地和水域表现为生态盈余,而能源用地、耕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表现为生态赤字.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未来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解决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指的是像“三北”防护林这样为阻挡风沙、涵养水源而栽种的林木)保护所需资金,我国提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文章从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必要性、可行性、法律依据、补偿原则及资金筹措方式等内容,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森林水土保持效益及防灾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林业发达国家———日本对森林水文、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森林对防洪减灾、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简要介绍了日本多年来规划、实施森林治山治水的重点建设项目,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建设江河流域保安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 ,根据生态环境的差异性 ,将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脆弱带划为 3种类型 :道孚类型、翁达类型、炉霍类型。通过论述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脆弱带环境质量退化的现状 ,说明保护、发展这一地段的森林资源对于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并对目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清江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我国桉树人工林的分布状况,分析了桉树木材、叶、花等的利用现状。并对我国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以较合理的投入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现状,阐述了其人口分布特征、人口素质对乡村农业、经济结构的影响,对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因素对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发挥有很大作用.应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培养特色林业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在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劳务产业。促进退耕工程理智进行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长期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