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中国的传媒生态中,两性的文化权力是不对称的,男权中心意识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广告作为文化的载体,一方面基于商业需求,必然要迎合传统的审美习惯,以大众熟悉的价值为前提来构建性别角色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广告也在改变着这种传统性别角色的规定性,赋予女性更为积极的内涵.女性形象是广告表现的核心元素,现代广告通过对女性形象美的展示,将逐步引导女性朝着社会话语权力中心靠近,一种互为审美主体和客体的新型性别关系正在形成.要正确地运用情色符号,必须探索广告创意表现的新思维、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博话语对新浪微博相关用户进行的身份分析显示,Bucholtz和Hall的身份分析体系适用于微博话语身份的分析,即微博话语身份同样满足浮现原则、定位原则、指示性原则、关系性原则及部分原则。新兴的微博话语身份建构研究因其顺应了微观层面的交际者身份建构研究这一趋势以及注重实证分析,展现了不容忽视的学术研究价值与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日常用品,如洗发水、洗衣粉、沐浴露、香皂等广告话语的解读,分析日用品广告话语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入手,反映和构建当代中国女性多元化的社会身份。对日常用品广告话语的研究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女性社会角色变化和自身定位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版的《穆斯林的葬礼》为版本依据,对男主人公韩子奇的14个身份符号进行分类后,阐述其中承担文本建构功能的社交性身份符号的身份认证、修辞定型、身份符号的重叠与隐现以及伦理性身份符号的建立和缺失、伦理身份符号的三次揭露以及他们在承担文本建构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紫颜色》和《她们眼望上苍》是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姊妹篇。两部小说都突出了话语在黑人女性建构自我的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本文分析了霸权话语对于黑人女性的支配和对她们独立自由的禁锢,讨论了话语对于黑人女性反抗父权制压迫,追求自我,构建自我身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媒介为女性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与契机。由于新媒体与受众的促动,女主播形象经受着他者的建构。与此同时,基于身份认同与主体性表达,女性主播也进行着自身形象的自我建构。而在娱乐化时代多元流动的网络空间场域中,图像资本和视觉消费的共谋在直播场域中不断制造和生产出一种亚文化,促使女性形象的建构从“主体虚构”向“符号异化”的转变,使得女性身体在规训中不断被物化和符号化。以直播为主要形式的主播形象的建构与异化的背后,传达的是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变迁、现实空间和网络场域的变异,亟待学界深入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商品符号意义的消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商品符号意义的社会建构大致涉及到两个方面:市场商人主导下的符号意义的生成与传播主要有广告系统与时尚系统两个途径,消费者协商参与下的符号意义的共识建构,市场商人在进行营销沟通时,应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协商性参与及创意策划的文化适切性。  相似文献   

8.
泛化表达是一种高频使用的多词序列。本文从语用身份出发,以MICASE学术口语语料库中的泛化表达or something为例,分析了泛化表达在语篇特征、话语内容、言语行为方面的话语实践。在机构身份和关系身份相对稳定的学术口语中,泛化表达有助于交际者通过操控话轮转换、修正话语内容和调整言语行为的语力,建构适切的话语语用身份,满足当前语境下的交际需求。  相似文献   

9.
李为厂  汪静 《科技信息》2010,(32):264-264
体育明星崇拜是心理学问题,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明星偶像崇拜的理想化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欣赏到认同的发展过程,徘徊于消费话语结构中的许多符号具有神话般的意指性。由此,与体育明星崇拜相关联的身份认同与角色置换诉求如果失败,符号的与心理的碎裂便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不仅是一种地域的限定和文化特征的指称,更是一种话语建构的产物,存在于大众的想象与媒介的叙事之中。电视媒体与奥运体育的联姻,使奥运会超越了单纯的竞技比拼和体育精神的传播,成为强化民族身份话语的重要机制和力量。电视媒体对民族身份的建构是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塑造以及奥运会的仪式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借助与身份建构相关的话语实践类型,以苹果和华为手机产品说明文本为案例,对企业技术文档中身份建构的研究发现,两家企业在语体选择、语篇特征、断言类和宣告类言语、客户指称上具有一致性,均建构出了销售者和行业领军者的共性身份;在指令类言语和话语内容上存在差异,华为公司通过指令类言语凸显产品专家和操作指导者的特色身份,苹果公司则借助话语内容建构出环保主义者的个性身份。两者不同的身份建构都是为企业塑造形象、提升竞争力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化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文本当中。广告文本中的语码转化作为广告策略之一,有助于构建消费者的身份、清晰产品的形象定位。因此广告中的语码转化的作用远远不止是信息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承接了以往黑人文学对种族歧视批判的同时,又从黑人女性的独特视角挖掘潜藏在黑人社会内部的性别歧视,将建构黑人种族文化身份及女性身份作为黑人女作家们文学创作的话语中心,带动了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改写了黑人女性边缘创作的命运,真正走入了自我的发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从"性政治"的角度,对渗透在话语领域的性歧视和性压迫展开批判。无论是英美女性主义还是法国女性主义者,她们都认为女性必须要发明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以此来颠覆男性霸权,进而反抗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当然,这种建构女性语言的主张又具有女性本质主义的局限,女性主义的话语革命还可以在反对性别本质主义的层面上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从"性政治"的角度,对渗透在话语领域的性歧视和性压迫展开批判。无论是英美女性主义还是法国女性主义者,她们都认为女性必须要发明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以此来颠覆男性霸权,进而反抗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当然,这种建构女性语言的主张又具有女性本质主义的局限,女性主义的话语革命还可以在反对性别本质主义的层面上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形象"是一种想象性的建构物,是一整套内含话语机制的隐喻符号系统。这个形象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根据需要被创造出来的。这个他者形象的构建过程,实际上是在历史的延续与断裂的张力中不断转变的过程,构成了"时而乌托邦,时而黄祸地狱"的隐喻系统。本文就这一过程,对"中国形象"在文化形象变迁过程中如何进行"他者"身份的变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形象”是一种想象性的建构物,是一整套内含话语机制的隐喻符号系统。这个形象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根据需要被创造出来的。这个他者形象的构建过程,实际上是在历史的延续与断裂的张力中不断转变的过程,构成了“时而乌托邦,时而黄祸地狱”的隐喻系统。本文就这一过程,对“中国形象”在文化形象变迁过程中如何进行“他者”身份的变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高跟鞋为广大女性所迷恋,高跟鞋的危害尽管为人熟知,但几乎每位女性都还会用其展示自身的阴柔之美,实际上,在这为美付出"疼痛"代价的背后,是社会对女性身份的一种规训和建构,这种规训则来源于媒体的塑形,通过直接的渲染、建构女性的自我认同、男性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多方位交织渗透而成,高跟鞋踩出的实则是一种男权政治.  相似文献   

19.
近来,随着学界对身体研究的关注,有关女性身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在一个男性“话语霸权”的社会里,女性的身体是如何被规训和塑造的?文章先从中西方哲学、文学、神话等文化观念基本来源的角度分析了在男权社会文化中建构起的女性身体,继而分析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疾病的话语建构和男权“凝视”下女性眼中的自我与女性当代文化适应中的焦虑与风险,得出了男权社会的“话语霸权”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场域中对女性身体的深刻规训和塑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网络综艺节目作为当代大众文化重要的传播媒介,是文化批评中值得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聚焦女性话题,反映女性生活、工作、情感等内容的"女性向"综艺节目开始涌入大众视野。"女性向"综艺节目对女性主体话语表达、女性身份形象塑造、社会性别建构等话题的讨论具有进步意义,是当代女性真实生活状况的一个镜面折射。文章试以"真人秀"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通过分析"女性向"综艺节目中女性形象的生成逻辑、价值追求以及女性意识等,来探究女性主义在时下大众媒介中的话语建构与表征方式,反思以网络综艺节目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化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