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甲醇铜、乙酰乙酸乙酯铜的合成条件温和,实验表明:甲醇铜是含甲氧基桥键的二聚物,乙酰乙酸乙酯铜是铜的乙酰乙酯络合物。甲醇铅的活性比乙酰乙酸乙酯铜高,但甲醇铜易水解和不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乙酰乙酸乙酯铜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比甲醇铜大得多,乙酰乙酸乙酯铜可以代替甲醇铜用于溶胶-凝胶法制备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测定铜含量的方法.在碳酸钠介质中,阿莫西林与铜离子形成络合物,于331m处产生最大吸收.测定铜在(0.16-3.4)μg·mL-1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系数为(6.0×104)L·md-1·cm-1.用于本方法测定水样中铜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以自制铜螯合亲和层析柱纯化牛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自制铜螯合亲和层析柱对牛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纯化。酶比活提高11倍,回收率为61.5%,简便、快速,层析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工产品,以甲醇为原料在铜系催化剂作用下直接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具有成本低、收率高、三废排放少等优点,本文介绍3种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方法及其优缺点;详细综述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中各类铜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对高活性、稳定性及高寿命的铜系催化剂的制备及改性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用液-固相复合法制备铜包钢线,并研究了预热温度、铜液温度和复合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铜包钢线的包覆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触初期,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铜层厚度和包覆比增加,当热流达到平衡时,包覆比达到最大,最大可达77%,之后包覆比逐渐减小.钢芯线预热温度和铜液温度的升高使包覆比下降,重熔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生产工具的发展一般分为三阶段: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可见铜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铜与人体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用锌试剂显色在pH5.0~9.5条件下,铜(Ⅱ)与锌试剂生成绿色配合物与717型强碱性阴树脂交换吸附,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λmax为640um,铜(Ⅱ)在0~0.5mg/l范围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2.16×105l·mol-1·cm-1,比水相(ε=1.9×104l·mol-1·cm-1)提高11倍.用此法测定天然水中铜(Ⅱ)和钢样中微量铜(Ⅱ)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铜(Ⅱ)催化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Ⅰ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L,检出限为0.1686μg/L.该催化反应用于面粉中铜(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叶中微量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采用硫化棉交换柱分离富集试波中的微量铜,然后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此法用于茶叶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酸性蚀刻废液与碱性蚀刻废液混合沉淀铜后,母液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铵,少量的铜离子.用水合肼还原除去铜离子后,回收所得氯化铵溶液可直接用于蚀刻液的生产.通过对处理工艺探讨,找到了处理母液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淀粉—KI体系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碘与淀粉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分析方法。该法简单易行,灵敏准确.Cu2+离子浓度在1.0×10-6~6.0×10-5mol.L-1区间符合比耳定律,检测限为5×10-7mol.L-1。对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回收率在98.2%~99.6%之间变化,RSD为2.2%和2.5%。  相似文献   

12.
锌试剂显色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I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锌试剂显色在pH5.0 ̄9.5条件下,铜(Ⅱ)与锌试剂生成绿色配合物与717型强碱性阴树脂交换吸附,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λmax为640nm,铜(Ⅱ)在0 ̄0.5mg/l范围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2.16×10^-5l·mol^-1·cm^-1,比水相(ε=1.9×10^4l·mol^-1·cm^-1)提高11倍。用此法测定天然水中铜(Ⅱ)和钢样中微量铜(Ⅱ)得  相似文献   

13.
以8-羟基喹啉(HQ)为柱前螯合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锆(Ⅳ)、钴(Ⅱ)、铝(Ⅲ)、铜(Ⅱ)和钯(Ⅱ)。采用YWG-CH色谱柱(C18),不含8-羟基喹啉的75%甲醇-水流动相,考察了20多种金属-8-羟基喹啉螯合物的色谱行为,优化了分离测定上述五种金属离子的实验条件。在波长254nm,检测灵敏度比在可见光区至少提高5倍,锆、钴、铝、铜和钯的检测限分别为0.25、0.038、0.12、0.4  相似文献   

14.
钢液气化脱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600℃,常压Ar气氛下,向钢液中分别加入NH4Cl及(NH4)2C2O4,将400g钢水含铜量从0.5%,分别降至0.31%及0.38%仅用脱铜剂0.7 ̄0.8g,然而,如果不降低体系的压力,在相同条件下用铵盐脱铜很难将铜含量降至0.30%以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p H 为55 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铜( Ⅱ) 与铬天青 S的显色反应,据此拟定出一个测定铜的新方法. 铜( Ⅱ) 在上述体系中形成稳定的绿兰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26 nm ,摩尔吸光系数为6 .6 ×104 ,铜量在0 .2 ~1 .8 μg/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免研究白噪声应激后三天、一周、二周后血清铜、锌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噪声刺激后,噪声组比对照组血清锌显著降低,尤其是应激三天后血清锌含量最低,以后逐渐有所回升,噪声组血清铜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噪声应激后,血清锌与血清铜呈负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3,5—diBr—PADAP与Cu(Ⅱ)的显也反应性能,提出了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在pH3.5HAc-NaAc缓冲液中,Cu(Ⅱ)与3,5-diBr-PADAP形成1:2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5×104,Cu(Ⅱ)含量在0~4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在确定条件下,大量金属离子不干扰,反应有较好的选择性.方法直接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铜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混合显色剂(PF+PAN)的胶束体系中,利用掩蔽系数同时测定中草药中钼和铜的光度分析法.实验表明:在混合体系中,钼量在0~10μg,铜量在0~50μg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ε′Mo=92×104,ε′Cu=15×104.该法用于中草药样品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回收率可达92%~111%.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光光度法,利用PAN-6S与铜的显色反应,测定钢铁中的铜含量.在pH值为6~8内,PAN-6S与Cu2+生成1∶1的红色配位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45 nm处,铜含量在0~30μg/25 mL时符合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为3.12×104.加入掩蔽剂后,可直接测定钢铁中铜的含量,能够简化操作过程,避免使用有机溶剂,减轻污染.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氨性介质中,铜(II)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酚藏花红褪色,使其荧光减弱的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催化反应在沸水浴中加热8min,可视为假零级反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9.50kJ/mol,反应速度常数为0.07/s.方法检测限为0.06ng/ml,测铜(II)的线性范围为0~50ng/25ml,其回归方△F=0.143+0.914C(ng/25ml),相关系数r=0.9996.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自来水和人发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