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 豫棉三号(原商丘64)系商丘地区农科所和郑州市农科所协作,共同育成的适合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育成后,经过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和河南省棉花生产示范及大面积示范,均表现早熟、优质,是当前理想的棉花新品种。1988年4月由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三号,现省内外推广面积100余万亩,深受各地棉农的欢迎。一、选育经过豫棉三号是用商邱17作母本,珂310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三次海南加代和两次单株选择育成。1982年冬到海南加代的编号为823-2,表现开花吐絮较其它品系早且集中,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洁白  相似文献   

2.
<正> 豫谷2号(原名5498)是河南安阳农科所用1976年采用“安30×小柳根”×北京2122复合杂交,连续6年在安阳,海南交替选育,历经8个世代于1981年育成。198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谷2号。1982—1989年的七年中参加了地区、省、华北协作区三级四次区试和生产示范,99处试点平均亩产328.75公斤,比对照种豫谷1号平均增产11.52%,居首位。其中88-89两年省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340.5公斤,比豫谷1号亩增产58.5公斤,增幅20.9%。经在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省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适应范围广。还具抗谷锈病突出,兼抗白发病和谷瘟病等优良性状。90年累计种植面积135.4万亩,净增粮5416万公斤。  相似文献   

3.
<正> 新棉82—10系原新乡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以中棉所十号为母本,黑山棉一号和棉乡一号杂交的一代为父本进行杂交,经海南两次加代繁殖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短季棉花新品种。1988年春经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决定大面积推广,並参加了河南省短季棉新品种生产试验,据统计累积种植面积十万余亩,净增收670多万元。该品种早熟,全生育期110天,霜前花88.2%,适宜早茬,麦垄点种或麦后直播的短季棉新品种。出苗好,生长稳健,结龄性强,花权少好管理。棉铃开裂好而且集中,孕大易收摘,衣分高为40%。纤维品质好,1984—1985年经北京市纤维检验所测试七个  相似文献   

4.
<正> 根据近两年河南省小麦品种示范结果,将我省示范推广的新品种简介如下,供各地选用。 1、偃师九号已审定命名为豫麦七号,全省种植面积达1121万亩,为本示范对照种。今年全省14处示范平均亩产375公斤,居首位,其中北中部10处亩产321公斤,平均375公斤,南部4处亩产272—374公斤,平均312公斤,均居首位。该品种喜肥喜水,属高水肥品种。在今年晚播和后期干旱的情况下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亩成穗只有31.1万,每穗粒数33.4粒,  相似文献   

5.
信息博览     
豫玉 24 号、豫谷 7 号 安阳市农科所“豫玉24号”“豫谷7号”二项成果获得国家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成为全国100个获此奖励的品种之一。 “豫玉 24号” 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该杂交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抗病和品质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产量潜力可达到 850公斤/亩以上。成熟期青枝绿叶,食味醇香,商品价值高,是一个“粮饲兼用”的优良玉米新品种。目前已在河南、河北、山东、四川、安徽、辽宁等省市示范推广。“豫谷7号”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  相似文献   

6.
<正> 豫油三号系荥阳县农科所农艺师苗陶成等同志在1980年以南阳41×奥罗进行有性杂交育成,该品种在全省三年区试和二年生产试验中表现早熟、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强。最近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并命名。准予在我省中、南部地区繁育推广。豫油三号产量水平在175——200公斤/亩。比对照南阳41增产1.64—9.3%;脂肪酸中对人体有益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为78.83%,较对照南阳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用种不当 一是用自留种、陈种;二是盲目引用外地种子。自留种一般品种老化、混杂严重,陈种子发芽率极低,而外地高产品种又不一定适宜本地区栽培。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选用在本地区审定的,示范推广过程中高产、综合抗性优良的大豆品种,如许豆3号、豫豆22号、郑196、郑92116等。  相似文献   

8.
误区一:用种不当 一是用自留种、陈种;二是盲目引用外地种子.自留种一般品种老化、混杂严重,陈种子发芽率极低,而外地高产品种又不一定适宜本地区栽培.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选用在本地区审定的,示范推广过程中高产、综合抗性优良的大豆品种,如许豆3号、豫豆22号、郑196、郑92116等.  相似文献   

9.
成果推广     
<正> 高产抗病窄叶型大豆新品种GS豫豆8号的选育与利用 GS(国审)豫豆8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针对黄淮地区大豆生产上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利用美国尖叶种质培育桥梁亲本的基础上,经8年12个世代选育成的四粒荚居多的窄叶型新品种。1988年河南省审定,1990年国家审定,是黄淮地区唯一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尖叶品种,也是农业部和我省重点推广品种。其突出优点是: 该品种与豫豆2号和豫豆6号相比,产量高,抗病性强,不症青,早熟,品质优,适应范围广。因此,能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2008,(12):7-7
郑杂棉3号是由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最新推出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于2008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棉2008010。该品种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南阳市农科所始建于1931年,是南阳市的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该所现有职工328人,在职190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5人,2人获国家农业劳模、省农业劳模、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河南省首届百名巾帼带头人”和“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现有试验用地372亩,实验室一座,公用设施建筑面积12000平方来,图书资料10万余册,该所建所70多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宛原50-2小麦矮仕基因”属世界首创,“宛抗号”小麦抗源材料被国家选入小麦遗传基因库,红薯育种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多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农业博览会银质奖2项,其中,小麦“鬼7107”累计推广面积达8000万亩,近年又培育出优质专用小麦“宛798”、“宛麦369”(省审定),棉花“豫棉14号”(省审定),红薯“GS豫薯5号”(国审)、“GS豫薯12号”(国审)、“豫薯14号”(省审定)等优良品种。现将该所的部分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豫艺2000新一代”是由河南农业大学豫艺种业育成的特大果、特高产黑皮西瓜品种,先后通过了河南省、山西省的品种审定及国家鉴定。该品种在全国各地推广以来,累计种植面积已达数千万亩,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黑皮西瓜品种。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 花生是通许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5万亩左右,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88年以来种植面积均在17万亩以上,其中麦套花生已达13万亩左右,约占全县花生总面积的80%。为了大幅度提高小麦和套种花生的产量、总结一套高产配套技术模式,特提出如下技术要点: 一、选用高产、优质早熟新品种品种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麦垄套种花生,花生生育期短,应选用高产、早熟的直立型品种。目前我国推广的优良品种有豫花一号,海花一号、8034-5、83-13、鲁花九号、冀油4号、徐州68-4等。二、增加密度、适时早播针对麦垄套种花生生育期短,营养体较小,生殖  相似文献   

14.
·品种介绍·     
<正> “豫棉四号”(原郑4107)是由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培育出的优质抗病新品种。1989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命名,7月被农业部确定为主要推广品种。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一般中熟品种早3~5天,霜前花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黄淮地区第一个被国家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并列入农业部全国重点推广项目的大豆新品种“GS豫豆八号”,几年来推广迅速,效益显著。“GS豫豆八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段贵娥等科技人员历经8年十二个  相似文献   

16.
<正> 豫棉一号(新棉二七八),是新乡地区农科所以陕棉4号为母本,刘庄一号为父本杂交,一九七四年在杂交三代中选株,翌年进入选种圃,一九七七年参加品系比较和品种比较试验,一九七八、一九七九、一九八○等年,分别参加新乡地区、河南省和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一九八一年全省多点示范,均比河南79、鲁  相似文献   

17.
<正> 封丘县獐鹿市乡邢庄农民刘奎梅,全家5口人,1981年从集体承包了12亩沙碱薄地。1983年,种棉花6.5亩,收皮棉10,50斤,平均亩产161.5斤。仅棉花一项,净收入2,205元,人均441元。其中有2.07亩棉花试验田,1981年亩产皮棉87.0斤,82年亩产154.5斤。1983年,种植了新品种豫棉一号,经地区农科所和县,社  相似文献   

18.
信息博览     
小麦新品种豫麦49 优质、高产、强抗倒小麦新品种“豫麦49”的选育及应用课题由温县祥云镇农技站、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完成。豫麦49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抗倒伏性强。参加黄淮生产示范平均单产461.7公斤,品质达到优质面包小麦和优质方便面标准。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该品种是将优质、多穗与抗倒结合于一体的高产、超高产品种,经济效益突出。(沃 文)棉花新品种豫棉19号豫棉19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谷子新品种—豫谷五号安阳市农科所雀恒敬,王润生豫谷五号是安阳农科所采用“豫谷一号×安096”杂交,连续六年于所内、海南进行北育南繁,于1985年育成。199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3年又通过国家级审定。该品种幼苗绿色,鞘浅紫...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的重要性我省农业生产大量实践证明:在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良种是主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增产的主要因素。但多年来,我省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良种的产、供、销脱节,缺乏统一计划,造成某些年份种子积压,经营部门严重亏损,有些年份种子紧缺,供不应求,直接影响农业的增产。例如,1987年玉米良种奇缺,供不应求,有不少地方种了越代种,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1988年又出现玉米种过剩,各地种子经营部门造成积压和亏损,由此看出,我省多年来农作物良种的产供销恶性循环,至今尚未很好解决。太康县是我省主要产棉县之一,1987年以前,棉花面积只有50万亩左右,当家品种不突出,存在着多、乱、杂现象,如河南79、河南69、豫棉2号,中棉10号等,棉花单产在40公斤左有徘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