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夜林边小立》是罗伯特.弗洛斯特所写的最著名的诗歌之一。他善于从音韵特征、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去把握诗歌的文体特征。他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描写,把平淡无奇的东西点化成意味深长的诗韵。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雪夜林边小立》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冥想诗成就相当高,很多已经成为传世之佳作。分析《未选择的路》、《修墙》、《雪夜林边停》这几首有代表性的诗作,可见其诗歌看似在描述美丽的自然,实则蕴涵哲理、深邃隽永。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与《雪夜林边驻脚》两诗的情趣和意象,发现两诗都采用了大致相似的意象。但由于诗人各自的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两诗中所传达的情趣却不同。然而,正是由于两诗各自在情趣与意象上的契合,才创造出了各自完美的诗境。  相似文献   

4.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马》是一首倍受人们喜爱的诗歌,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画。这首诗语言平易,貌似简单,意境却耐人寻味且极具乐感。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分别讲述了两个行动中的英雄如何与命运、与社会相抗争的故事。透过这两个表面相似的人物,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这两种悲剧的分别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现念,是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是源于古希腊的命运观,是命运悲剧;而《天龙八部》乔峰的悲剧则是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观,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观与汉娜·阿伦特的行动观、自由观,以及他们对于政治的不同理解进行了很多深刻、深层次的比较和论述。汉娜·阿伦特在她的著作《人的境况》中深刻的论述了她的行动观,而马克思也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本文也旨在阐释马克思的劳动观与阿伦特的行动观,比较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对于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指出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的“以物观物”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有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同时这一审美方式是在道家老庄思想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其次,以农业社会为背景的宇宙观,以及个人与时代的共同作用也和其产生有密切关系。另外,这也是文学理论自身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态度世界。  相似文献   

8.
谦虚是中国传统美德。《道德经》和《论语》这两部经典反映了老子与孔子的谦虚观。他们面对别人的称赞时,总是自谦地认为自己的地位十分低微。在求学和为人处事方面,二位圣贤都表现出谨慎、谦恭的态度。事实上,老子的观点是"无为而无不为",孔子的观点是"待贾者而沽"。这都表明他们渴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谦虚观的践行正好实现了他们这一想法。  相似文献   

9.
创作观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写作态度。思想观念与作品形成时的时代风气、文化氛围相关,作者从这里提取艺术真实;写作态度则与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理念有涉,其中体现着作者的创作心理。这两部小说的作者均在各自的创作观指导下进行写作,既做出了精彩的发挥,又风姿各异,达到了使生活的意蕴得以深化、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典型的效果,这种人物形象,正符合爱.摩.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所界定的"圆形人物"的定义。创作观的上述层面分别对应于"真善美"的三个层次,这又可用《二十四诗品》中的"道不自器,与之圆方"来指涉。本文即通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辨析,来阐释创作观的异同如何导致《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部名著的差异,并据此探讨影响研究中的"媒介学"研究方法与平行研究中的"主题学"、"题材学"和"文类学"研究方法如何在这两部名著的比较中关联起来,以及这种关联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独立观和一体观.在实务中对于不同的经济事项,有的以独立观处理更为妥当,而有的以一体观处理更为妥当.我国目前采用的独立观中期财务报告,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现实的合理性.但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国际惯例来看,应当适当吸收一体观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独立观和一体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我国狩猎诗发展的繁荣之期,王维的《观猎》与韩愈的《雉带箭》堪称其中代表。王维诗气象阔大,境界深远;韩愈诗雄奇有力,丰神超迈,两诗呈现出的不同气韵风采与作者其人、创作其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深究两诗内在的不同,须以"知人论世"的批评观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回廊之椅》和《黑骏马》分别是林白和张承志的代表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从不同的女性形象、相异的女性地位、迥异的爱情观念三个方面尝试总结林白和张承志的女性观,并指出两种观念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毕世颖 《科技信息》2012,(14):142-142
本文分析了《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两种女性人物形象:温柔顺从的厄秀拉和独立叛逆的古娟和赫麦妮。劳伦斯的女性观在这两种女性人物形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厄秀拉正因为臣服于男性获得了幸福的生活,而古娟和赫麦妮却因叛逆而结局悲惨。这很好的反映了劳伦斯男性沙文主义的世界观。本文试从劳伦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经历入手分析劳伦斯形成这种女性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乔治·艾略特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女性作家,关于她的女性观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的是,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带有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小说中,艾略特着重刻画了多萝西娅、罗莎蒙德、玛丽·高思这三位女性形象。完美女性典范玛丽·高思采用隐秘、间接的方式来削弱男性权威,用无私的爱和奉献引导男性,间接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这一点来看,乔治·艾略特的女性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是中国科学史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本土的科学发展已渐渐停滞.本文试图分析明代中国数学发展停滞的文化原因,并对比中西对科学技术的不同态度,以期综述徐光启在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中所构建的近代数学观.  相似文献   

16.
清人蒋和所著《说文字原表》第一次采用表谱形式对《说文》部首进行排列以明部首间孳乳滋生之迹,这在字原学以及说文学中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字原学整体研究成就不大,所以历来对这一方面研究较少;同时,蒋和并未将自己的字原观著文立说,仅用《说文字原表》、《表序》及《表说》来体现他对字原的认识,因此,后人对蒋和的字原观很少给予关注。本文在归纳整理《字原表》的基础上对蒋和的字原观及其研究意义进行梳理归纳。  相似文献   

17.
谱系观来源于谱学,钟嵘将其纳入诗歌研究领域,在《诗品》中建构起以溯源流、定品第为核心的诗学谱系观,历代文论家对其褒贬不一。正确阐释其谱系观,有助于我们认识钟嵘的文学批评思想及其《诗品》一书的价值。从谱系观的起源及前期影响、谱系观与文学史观之关系、谱系观作为自觉的批评观等方面对钟氏谱系观作综合考察,证明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口述或记叙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传递的信息焦点就不同.而语句是语言处理和思维表达的综合过程,若借助于突显观的限制,可使表达形象生动.以突显观为理论基础,从词句及修辞方面分析《麦琪的礼物》这一记叙文体的语义焦点的体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人类历史上最富有哲学韵味的话题之一,在社会科学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空白领域。人类学告诉我们,各种文化在对时间的想象上是极为不同的。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时间和语言研究的关系,评述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20.
鲁迅1908年在《河南》月刊上发表的《文化偏至论》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个人"、"个人主义"、"非物质"等一系列问题,他在其中提倡的个人观与清末思想界所提出的截然不同。本文概括了《文化偏至论》中鲁迅个人观的两大特点:"个人"与"群体"的对立以及"平等"对独异个人的伤害,这正是鲁迅的个人观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得到回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