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在重庆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渝西传统民居庭院及周边常见的风水林、果园、茶园、农田和水系等植物景观进行了现场调研,并从"风水林的营造与保护、因地制宜以节约成本、最大化利用生态资源、适宜操作的生产方式"4个方面分析传统民居植物景观所折射出的生态智慧,可为乡村绿化规划及"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壮剧是壮族代表性的民间戏曲,其中的北路壮剧真实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以及思想感情的各个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壮剧堪称是了解壮族人民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北路壮剧使用壮语演唱,其唱词具有音韵美、节奏美、修辞美、意境美等审美特征。壮剧唱词英译应遵循"力求传神达意,确保合乎习惯"的原则,并采取准、整、创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前,住宅节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重大.文章通过对皖南传统民居建筑与空间的生态适应性分析与研究,从民居建筑单体的空间设计与布局和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布局这两大方面分析皖南民居的生态适应性设计,以期对当代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极有价值的经验和依据,更好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4.
传统建造技术在长期经验积累下,具有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特征.通过对四川省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村一栋传统碉房民居的具体建造方法和使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其中传统技术建造手段的应用.从川藏地区丹巴民居出发,总结了民居传统技术建造的特点,分析了其中设计、建造与使用的生态性要素,并对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居建造逐渐消亡的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壮族具有一种可称为广纳性文化根系 ,表现为对异质文化的宽容、平等和吸纳和对苗瑶文化、汉族文化的宽容和吸纳 ,形成了壮族许多再生文化、杂糅文化形态 ,也使壮族文化符合生态文化的共生规律。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地域乡村建筑居住环境差强人意及热舒适性远未达标,并且民居地域风格日趋减弱,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加剧的能耗压力和文脉传承的文化需求。采用生态技术对杭州白马湖自建现代民居进行建筑节能和风格改造,以明晰传统吴越文化和现代建筑生态技术的平衡支点,总结吴越区域性民居生态节能改造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方法,以期为推广浙江一带"美丽乡村"建筑的生态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与现代居住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河南境内太行山东麓小店河村清代民居建筑群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民居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两大特性总结其生态适应性,其目的是发掘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适应性”特征,把它运用到新时期的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使我们的建筑设计水平在延续传统建筑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壮族民间信仰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生态伦理观念。探寻壮族民间信仰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制定正确的生态环境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壮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壮族文化属于传统农耕文明形态,但也有变异形态,其核心文化有稻作文化、"麽"文化、政治文化、生态文化。具有自然生态性、社会和谐性、个人和谐性、相对封闭性等特征,蕴涵着可持续发展的因子、生态发展的观念,因而有其现代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论壮族干栏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栏式建筑为载体的壮族干栏文化 ,是壮族传统文化体系中文化含量最为丰厚、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既有很多合理、科学的优良文化成分 ,也有一些落后乃至消极的文化因素。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要继承和发扬其优良成分 ,摒弃其落后的因素 ,注入现代建筑技术及文化因素 ,构建既有时代特点 ,又有民族风格的新的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壮族民间故事中 ,有不少作品具有喜剧美的特征。探索并把握构建壮族民间故事喜剧美的方法和策略 ,对了解和把握壮族的审美人生态度 ,创造富有意味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依靠科技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初步建立起生态农业,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基本经验.着重剖析该县因地制宜,建立“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从而说明科技兴农是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人与壮人都属于壮系民族,但是 歌与壮歌在审美情感、艺术特征、审美效果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探究其形成差异的原因,得从当时 人与壮人的生存环境,社会地位、社会心理以及与汉文化的交融深浅程度来加以考察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壮族的古文字至少有古壮字、坡芽歌书、甘桑石刻文字三种.古壮字字数敏多,其研究对汉字传播史、自源字与借源字的关系、拼盘文字的发生等研究有重大意义;坡芽歌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早期文字的基本面貌;甘桑石刻文字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研究将丰富我们对壮族古文字及壮族先民的了解.这些研究的继续,会为我们解决方块古壮文的发生年代、古壮文与花山崖刻的关系、古壮文与水族文字的关系、坡芽歌书的发生、甘桑石刻文字的文字性质等问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世世代代流传在壮族人民之中,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融汇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些壮族民歌,孕育了在祖国戏曲百花园中风格迥异、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云南壮剧;壮剧音乐也在长期的、不断的、有机的与壮族民歌的互渗和融合中使云南壮剧形成了"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相似文献   

16.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大部分壮族人的第一语言是壮语。壮语对英语口语语音有一定的影响,是否对英语语法有影响呢?通过抽样调查表明,壮族大学生英语语法受壮语和汉语影响。对壮族大学生英语语法方面的习得特点作一定的了解,有助于英语老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合理、科学地进行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竜”,壮语森林之意。云南壮族年年祭“竜”,并以之作为村社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本民族群体团结的纽带。他们认为:有“竜”环抱的村寨,人能健康长寿,百姓衣食无忧;“竜”的圣洁能免除疾病、瘟疫,预防自然灾害;他们把“竜”的萌、发、荣、枯视为春、夏、秋、冬的信息,更把“禁山林、培风水”说成是“关乎地灵人杰”的大事。壮族虔诚地祭祀森林并对其严加保护的传统风俗,实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本质是“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8.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壮族地区呈现出一种“壮化”倾向 ,在主题、情节、结局的处理等方面深得壮族文化的内蕴。透过这种“壮化” ,可以看到壮族文化追求智慧人生、具有强烈的巫鬼观念和乐生意识以及淳朴自然、清新健朗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