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回顾了世界朱鹮饲养繁殖的历史,并对人工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管理措施和现状进行了总结.从1872年英国伦敦动物园饲养朱鹮开始,朱鹮的饲养已经历了130多年的时间.1981年中国朱鹮重新发现以来,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中国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无论从饲养管理、人工繁殖, 还是疾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佐渡、北京动物园、洋县朱鹮 救护饲养中心和陕西楼观台珍稀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的4个种群,世界朱鹮人工种群的数量已达 422只.  相似文献   

2.
中国朱鹮就地保护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护机构的建立、栖息地保护与改善、野生种群监护、野生种群现状、濒危等级下降、野化放飞和再引入几个方面综述了27年来中国朱鹮就地保护的成就。在1999-2007年朱鹮繁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朱鹮繁殖区扩散、巢区植被变化、营巢地海拔变化和营巢树种变化等近年来朱鹮繁殖生态出现的变化。针对目前朱鹮繁殖区分布现状和朱鹮繁殖生态的变化,分析了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夏 《科技资讯》2012,(26):248-248
文章对朱鹮现有野生种群、人工种群,特别是再引入种群的保护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在陕西宁陕县寨沟相继放飞笼养个体40只,目前已经形成10个繁殖配对,共计产卵21窝66枚,成功繁殖后代28只。上述观察结果表明朱鹮的首次再引入前景看好,62.5%的成活率标志着朱鹮首次再引入初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1999,(3)
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国际朱鹮保护研讨会》将于今年九月在朱鹮的故乡——陕西省洋县举行。朱鹮是受到世界瞩目的极度濒危鸟类,现仅分布于我国秦岭南坡洋县境内。我国在日本等国的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100多只。但由于栖息环境和种群现状仍不稳定,朱鹮的濒危状况仍未得  相似文献   

5.
朱鹮野化放飞试验项目是朱鹮种群野外扩展,缓解其濒危状态的重要措施,也是目前拯救朱鹮的必然选择.阐述了陕西省朱鹮野化放飞试验项目的实施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及保障措施、朱 鹮野化放归地点、建设内容和资金来源、实施计划及预期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为实施放飞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科技人员的精心管护下,今年朱鹮繁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月初以来,在野外先后有19对朱鹮筑巢,其中有15对朱鹮成功地繁殖出38只幼朱鹮。另外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的8对朱鹮产卵35枚,成活幼朱鹮27只。至6月底,在去年130余只的基础上,新增幼朱鹮65只,使我国朱鹮种群数量突破200只。在朱鹮繁殖期间,保护观察站采取承包和集中监护的办法,确保了朱鹮的繁殖安全。他们聘用36名巡护人员,实行昼夜轮班跟踪监护。他们把巢树干包上塑料纸,巢树下挂设尼龙安全网;修水渠,筑田坎,保证稻田水源,并投放鲜活泥鳅2000公斤,保证了朱鹮育雏期间的营养需求。根据今年繁殖期拉长,池塘沟口等两个巢区的朱鹮5月初才产卵、育雏较晚的状况,他们将饲养  相似文献   

7.
朱鹮     
田宁朝 《大自然》2014,(4):82-82
<正>据陕西省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管理站消息,截至2014年6月16日,该站野化放飞的朱鹮野外种群数量已增至60余只,其中95%是野化放飞朱鹮自然繁殖的后代,标志着陕西7年来实施的朱鹮首次异地野化放飞工程取得成功。朱鹮是东亚特有种,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和朝鲜等地,但由于环境恶化等原因,种群数量一度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在我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一个7只的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有较大增加。宁陕县野化放飞的朱鹮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陆续进入配对、交尾、筑巢、  相似文献   

8.
绿色农业在朱鹮栖息地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如何引导和扶持朱鹮栖息地社区农民,开展绿色水稻种植进行论证,并对该区域商业企业的加工、销售,形成产销一条龙进行实践性的尝试,论证了促进朱鹮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发展,获得经济和栖息地保护双赢效益的可能性.该项目成功地建立了公司、农户和保护区的解决自然保护与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矛盾的社会共管模式,为国内同类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2017,(4)
正2014年4月,随着一只雏鸟的破壳而出,在大别山区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朱鹮重新在这里繁衍生息,为这种珍稀濒危鸟类的保护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朱鹮又称朱鹭、红鹤,有"东方宝石"之美誉。它与大熊猫和金丝猴等同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全球仅存2 000余只,其中野生种群有1 500多只。朱鹮常集群在河流、池塘、沼泽、水田和旱  相似文献   

10.
被中国人称为“东方宝石”的朱鹮, 自1981年在陕西洋县重新找回7只野生种群之后,20多年来,当地人民不惜代价进行拯救与保护,终于使其种群数量恢复到600余只,而且野化放飞试验已经获得成功。朱鹮重新飞归大自然,在华夏乃至亚洲碧空翱翔,已不是遥远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研究具有相同年龄结构的两性种群动态模型,求出了两种种各的年增长率、稳定的年龄分布、净生殖率和生育值向量,结果表明,这些生命参数完全取决于两性种群中的雌性种群,从而揭示了种群动态的研究只考虑雌性种群动态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以沙棘人工林为材料,样地调查数据为依据,以子株种群密度表示子株出生与存活能力,对其种群密度、生物量、年龄结构、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与分配的时间动态规律及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种群年龄增大,子株个体数量占种群个体总数量的比例由0提高到95.5%,子株种群密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趋势; 克隆种群年龄结构随子株种群密度的改变,从增长型(稳定型)演变为衰退型再演变为增长型。然而,子株种群密度与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及其分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在种群恢复过程中,生物量投入与分配的回升相对于子株种群密度回升具有前置效应。因此,种群通过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与分配格局调节制约子株的出生或存活从而改变子株种群密度,而子株种群密度变动过程决定克隆种群密度消长、年龄结构演变规律。根据沙棘克隆种群密度消长规律、年龄结构演变规律及其与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分配调节的内在联系,可将中国沙棘人工种群动态分为3个阶段:克隆生长旺盛期,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及其分配随着种群年龄增大而上升,克隆种群密度随之上升,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稳定型); 克隆生长衰退期,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及其分配随着种群年龄增大而下降,克隆种群密度随之下降,年龄结构从增长型(稳定型)演变为衰退型; 克隆生长恢复期,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及其分配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大而回升,克隆种群密度随之回升,种群年龄结构从衰退经过恢复又演变为增长型。  相似文献   

13.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桃楸群落是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典型类型之一,分布在海拔700~1 400 m的阳坡.根据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不同龄级结构设置两个样地,通过对胡桃楸种群每木必测,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不同的生境条件分析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结构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种群中幼树和中龄树所占比重大,表现为稳定型种群,种群个体数目基本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2)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高径级种群趋于稳定,种群具两个死亡高峰,中龄树种群的死亡率高达80%,这是由于中龄树个体较多,在共同的生境条件下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群落树种互相竞争影响下,死亡率较高;(3)龄级分布与微地形的关系密切相关,坡度在30°~40°范围中胡桃楸种群龄级分布较广泛,海拔高度在800 m~1 000 m范围中胡桃楸种群各龄级分布广泛,幼树和中龄树数量多,而在其它海拔高度范围中受土地利用类型和生境条件的影响,分布的龄级数目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单种群按年龄结构分布的莱斯利(Leslie)模型,并用于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的动态研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保护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海南中部山区次生林优势种枫香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海南中部山区次生林优势种枫香种群动态开展了比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枫香种群个体的发育基本上遵循Logistic方程,在胸径<2 cm的苗龄期为生长缓慢期;在胸径为2~27 cm的发育阶段为生长迅速期,并且在这一时期内,个体的年龄与树高、胸径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每年约长高0.807 m和胸径增长0.819 cm;胸径大于27 cm后为树高第二个生长缓慢期.研究结果还表明枫香种群分布均不具备初生正常种群或旺盛种群或成熟种群的种群特征,而表现出演替系列种特殊的种群发育特征,即种群在其发生地表现出缺少自我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对此,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其中,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的国家,采取了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及公共养老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加而带来的挑战。中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延迟退休政策在中国尚处于争议当中。本文通过对英国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提出英国延迟退休政策对中国的4点启示:1.结合本国国情,渐进式地延迟退休年龄;2.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分群体、分职业、分地区逐步延长退休年龄;3.逐步延长女性退休年龄,最终实现男女退休年龄一致;4.对延迟退休者予以适当地激励。  相似文献   

17.
选取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群落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段,设计11个样地,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乌金山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计测了不同地段上群落的频度、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在乌金山海拔950 m-1450 m之间,群落分为乔、灌、草3个层次,乔木层为油松单优组成,外貌特征上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其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呈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呈平缓下降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乌金山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明显受群落类型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群落结构越复杂,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越大,均匀度指数越小.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the specimens of ulna-radius of the Cape Hare (Lepus capensie) shot in fall and winter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the ossifications of epiphyses cartilage of ulna-radius are divided into 4 stages. With weight of eye lens as a reference, it is proved that the age criterion could be used to distinguish young less than 6–7 months old from those older. This is a pragmatic method to analyze age composition of game-bag in the early period of shooting season when younger holds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hare population. It also is useful in judging the age of hares trapped and estimating the effects of predation on the hare population structure.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Lu Xin: born in 1963. PhD  相似文献   

19.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了三清山小花木兰(Magnolia sieboldii)天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利用谱分析研究了小花木兰种群的更新动态.结果显示:(1)三清山小花木兰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趋于DeeveyⅡ型;(2)小花木兰死亡率和消失率趋势一致,均在Ⅳ和Ⅸ龄级出现峰值;(3)生存函数曲线表明,三清山小花木兰种群中树数量出现锐减现象;(4)谱分析显示,小花木兰种群动存在Ⅸ龄级小周期波动,这一波动与小花木兰进入生理衰老期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绘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损失度曲线。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种群呈衰退型种群,且其繁殖能力约在100年前开始严重衰退,更新困难,现存个体年龄级结构变化趋势由增长型逐步变化为衰退型,南方铁杉种群自然繁殖能力无法维持该种群的自我更新,严重阻碍了该种群的演替进程。南方铁杉濒危的主要原因是近百年来的气候因素、南方铁杉自身生态特性和外界干扰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