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且富于文化内涵的建筑与校园空间在改善学校物质环境、提升全体师生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培养他们审美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给高等院校建筑物和校园空间进行命名时,应该充分结合其文化意蕴,坚持物质特性、历史传承与精神风貌相统一的理念和思路,使高等院校建筑与校园空间既要承担教育功能,又要在思想领域对学生的教育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中央美术学院新校园合理利用空间资源的建筑设计,阐述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校园建筑的具体构成和特征,综合研究了校园建筑的围合空间、建筑形态、建筑群体的组合、以及建筑文脉的承袭.  相似文献   

3.
以井冈山大学幼儿园为对象,分析了建筑师如何在用地紧张与场地地形较为复杂的条件下,通过建筑空间的有效组织,利用场地现状的高差资源,在井冈山大学的校园空间中创造出与场地具有较好关系的山地建筑。在建筑的功能、空间、流线的组织等方面,考虑了场地的特殊性,对场地做出了相应的回应。结合幼儿园设计,对山地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校园文化理念、建筑语言符号、功能合理布局和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使图书馆成为校园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所显示的格调是影响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亚热带滨海城市新建筑浪潮不断,但许多新建筑缺乏与滨海城市的自然气候、原有建筑实体、开放空间及城市人的社会生活等外显特征之间的有机结合,如何继承和发挥亚热带滨海城市的固有风貌与特色,是解决现今新建筑所面临的“场所精神”丧失等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韩博 《科技信息》2007,(35):285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校园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应以行为与空间互动模式来进行设计,才能符合新教育理念的空间主体要求。强调建筑的空间体验,从而培养残疾儿童的智力、体力、技能、情操、社交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校园是神圣且充满历史感动的场所,每个学校不论历史长短都面临着"新"与"旧"的融合问题。对"旧"建筑、"旧"环境的评估,对"旧"建筑、"旧"环境适应现代需求的改造等问题突显出来。普林斯顿大学经历260年的历史,其"校园填充"的理念是成功的范例。另外,校园除了需要体现历史感与时间感外,为满足今天学生的需求,不得不将公共空间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同时公共空间也是联系"新"与"旧"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8.
校园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的类型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功能,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易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在5.12地震后,校园建筑的安全受到各方关注。校园空间的避难场所设置与防灾、疏散、避难系统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校园建筑的安全性。本文分别就校园室外环境中的避难场所和建筑内部的疏散空间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为改变传统方法评估中小学校园公共空间安全易受调研对象主观因素影响,且未考虑青少年有效视距,无法快速预测规划设计中的校园空间安全水平的状况,提出关注青少年有效视距的自然可视率概念和基于图论的计算方法,来量化与校园安全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可视性,通过对校园空间的自然可视率的计算,研究了42所中小学校校园空间可视水平。结果表明:自然可视率可以客观评价,并直观表达校园空间的可视水平;自然可视率可以快速发现存量校园空间中潜在的不安全场所;校园平均自然可视率与校园建筑密度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可见自然可视率及其计算方法有利于快速、客观评价存量校园空间的安全性,有利于快速、直观预测规划设计中校园空间的可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熊砥柱 《科技信息》2008,(29):47-48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规划设计过程,从规划主题、规划布局、交通组织、基地地形处理、校园空间及建筑风格、校园景观等几方面,探讨如何结合现有环境、合理组织校园空间,与山水相融,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强调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挖掘校园建筑中丰富的育人元素,成为高校建筑管理实践中的重要课题。现有校园建筑在满足“有”和“够”的基本需求之后,存在布局不够合理、建筑形态不够丰富、文化内涵不强等诸多现实问题。管理者应科学全面地认识校园建筑功能的变迁,在管理观念上与时俱进;优化空间设计,构建人与人、人与环境交流的积极空间;在细节上下功夫,充分创造、挖掘和利用校园建筑中的文化元素,强化其育人功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建筑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曹磊  张云海 《工程与建设》2010,24(2):177-179
结合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总体规划的创作,对校园规划设计中心广场的塑造,建筑语言对校园空间的塑造,校园环境的生态观确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对河南大学新老校区的外部空间环境活力进行比较研究,认为高校校园是一个物质-精神复合体,而建筑、树木、草坪、水景和小品等是影响校园外部空间环境活力的重要要素.在新校区建设中,应借鉴老校区的环境特征,摒弃其不足,通过环境整治和细化设计等手段增加其外部空间环境活力.  相似文献   

14.
喻海伟 《科技信息》2010,(25):I0340-I0340,I0364
中庭和边庭的出现和发展给建筑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较为封闭的建筑空间的传统认识。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材料的出现革新,建筑中庭和边庭从只是单一的空间形态、小尺度和规整平面发展成为结合室外环境和灰空间,尺度更大的并更加贴合建筑平面功能,更为自由的新特征。现代建筑设计也往往将交通枢纽空间、重要公共空间和甚至结合城市设计层面的城市空间作为建筑的中庭和边庭,使中庭和边庭的概念更广泛、更多样。结合到建筑复合界面、第五立面等新兴观点的提出,其实也是中庭和边庭概念的衍生和演变。  相似文献   

15.
校园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宁静 :纯粹、本体的空间语言能够表达校园建筑的内在精神 ,在清晰的空间结构中营造出有着丰富体验的空间是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福州城市的整体空间特色,分析福州城市滨水空间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亚历山大模式语言方法,提出福州城市滨水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特色有机协调的构建模式.选取市内双抛桥点状滨水空间、连潘河线状滨水空间进行现状空间分析,做出改进设计分析,提出可供规划设计参照的福州城市滨水空间有机构建对策:滨水空间的建筑规划应拟定滨水空间范围的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退让,使滨水空间有足够的景观视线通道宽度,滨水建筑与水环境应建立有机的邻里关系,形成建筑空间与水空间的相互流动、渗透;并结合福州水文化特色,适度开发滨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教育建筑是育人的环境空间 ,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学校建筑是教育建筑的集中体现 ,它为育人提供了专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是科教兴国 ,提高国人文化素质的物质保证之一。随着高等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的发展和高校体制的改革 ,对当今高等学校的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甘肃工业大学综合实验楼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进行建设 ,赋予了校园内外更丰富的内涵 ,总体规划能充分利用地形和生态环境 ,布局自然灵活 ,努力向生态型、智能型、文化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校园拓展 ,单体建筑的布局 ,能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的和谐与文脉的延伸 ,并使其融于校园大环境中。1 尽力创造共享的“生态型”景观环境无论是规划还是单体设计“环境意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校园规划建设更是如此。校园内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重要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教师 ,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方式 ,创造一个满足校园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要求的校园环境 ,形成校园独具特色的空间。学生是校园中最活跃的因素 ,除在校学习、运动、休息等最基本的校园生活外 ,更需要高层次的精神的交流和交往。因此 ,努力营造大环境 (如景区 ,集中绿化环境 ) ,精心设计小环境 ,尽力创造校园建筑内...  相似文献   

18.
方刚 《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11-111
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中重要的学术性标志建筑,如何符合新高校教学模式、新教育理念的需要,已成为新时代图书馆建筑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大学图书馆如何顺应新时代赋予建筑的功能需求,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发挥于反映以文化内涵为主体的高校环境建筑设计。现代的大学图书馆从整体设计入手,展开建筑的理念设想、建筑扩建以及持续发展策略、构筑交往空间等设计步骤,力求建设成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能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和信息获取职能的以人为本的综合资讯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进行了生态规划设计研究。对比不同空间格局的生态效应,结合西北大学长安校区的自身特点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全面规划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的布局形式为单一功能分区,未来应向复合功能分区转变,基本符合簇群结构设计模式,未来向5个集群式建筑空间布局方式发展。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土地嵌合体种类少,校园目前已建造部分自然环境与知识信息相交融的生态空间。由于校园仍在建设中,因此设计中绿化景观未形成一定体系结构,未来应充分考虑景观的多样与交叉组合,形成较合理的斑块、廊道、基质有机结合的生态景观空间构型,校园内交通走向合理基本符合圈层交通模式,此外校园还应加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加强环卫及便利座椅的生态规划。  相似文献   

20.
为了挖掘高校师生和游客两类不同群体对校园空间的活动需求,使游客与师生融合共生实现校园空间共享,对校园内人群的微信宜出行数据进行核密度估计;挖掘不同群体的时空需求差异,提出时空约束下的校园空间优化管理方法,包括空间控制区划定、游客最佳游览路径规划及校园空间优化管理建议.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为例进行实践研究,为不同群体在校园的空间共享提供方案,研究结果可以为兼具景点的高校校园空间开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