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DFT/BLYP理论方法和添加额外弥散函数的基组6-31(3+)(1+)G**对包含一个额外电子的[(NH3)2(H2O)4]-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计算了[(NH3)2(H2O)4]-的结合能,振动谱和偶极矩,对电子的束缚方式和电子分布区域也进行了分析.为了比较,还用相同方法对中性团簇(NH3)2(H2O)4进行了计算,进而研究了负电与中性团簇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对氨水团簇H2O(NH3)n(n=7,8)在6-31++G(d)水平上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了氨水团簇H2O(NH3)n(n=7,8)的稳定构型,并运用GaussView对其红外光谱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B3LYP方法.6—31G(d,p)基组对NH4^+(H2O)n(n=1~6)簇合物进行几何优化。得到了稳定结构,本论文分拆了NH4^+(H2O)n(n=1~6)簇合物的稳定结构.发现NH4^+与H2O以线性氢键结合成的簇合物结构最稳定。其次是二叉结构,再次是三叉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Hartree-Fock方法对氨水团簇(H2O)n(NH3)m(m n=6)的一些可能构型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进一步用MP2方法计算了这些优化结构的能量和结合能.通过构型体系能量和结合能的比较,得到了这些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在此基础上还计算了这些团簇的电离势、电子亲和势,对(H2O)n(NH3)m团簇体系的结构和性质的进一步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对CH3SH与HX(X=F,Cl,Br)之间6种氢键复合物H3CHS…(H-X)n(n=1,2)的结构特征与本质进行了研究,在B3LYP/6-311++G^**及MP2/6-311++G^**水平得到了其二聚[H3CHS…H-X]及三聚[H3CHS…(H-X)2]氢键复合物的稳定构型.在MP2/6-311++G^**水平下计算了经BSSE校正的复合物的结合能.在同类(二聚或三聚)复合物中,依F→Cl→Br的顺序,S…H键结合能减小,X-H键拉长程度逐渐增大,红移程度有减小的趋势.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在6种复合物中,卤素原子的重杂化效应较小,存在着很强的n1(S)→σ^*(H-x)及n2(S)→σ^*(H-X)直接超共轭电子传递作用,使得σ^*(X-H)的自然布居数增大,X-H键的电子密度减小,这些都是X-H键拉长和伸缩振动频率红移的因素.自然共振理论(NRT)计算和电子密度拓扑计算结果均表明X-H键被削弱,这和红外光谱计算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o2(bte)3(NCS)4(H2O)2]n(bte=1,2-双(三氮唑-1-基)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i,a=7.7962(2),b=8.3407(4),c=14.7735(5)A,α=86.835(2),β=76.2031(9),γ=80.583(3)°.晶体包含两个独立的结构[Co(bte)(NCS)2(H2O)2]和[Co(bte)2(NCS)2].[Co(bte)(NCS)2(H2O)2]的结构是由1个bte配体桥联2个Co^2+离子形成的一维中性链,其中Co^2+离子位于由bte的4个氮原子和2个反式NCS^-的2个氮原子和2个水分子组成的扭曲八面体环境中.[Co(bte)2(NCS)2]的结构是由2个bte配体桥联2个Co^2+离子形成的一维中性链,其中Co^2+离子位于由bte的4个氮原子和两个反式NCS^-的2个氮原子组成的扭曲八面体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wB97XD/6—311++G(3df,2p)方法,对FOCl与H2O形成的复合物FOCI·(H2O)n(n=1~4)的分子结构和结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OCl与H2O形成的复合物中既存在氢键,也存在氢键,结合能随着H2O分子数目n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结合能主要由强的O—H…O氢键和强的O-Cl…O卤键所贡献.由自然键轨道分析揭示了FOCl与(H2O)(n=1~4)相互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氨水团簇(NH3)m(H2O)n(m+n=2-5)的模型势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氨水分子间的作用采用一种新的模型势,利用新近发展的一种快速分子动力学局域优化算法,计算了中性氨水团簇(NH3)m(H2O)n(m+n=2-5)的可能结构.发现氨水团簇(NH3)m(H2O)n的结构数随分子数n+m的增加呈指数增长;当H2O分子在数目上占优势时,团簇的最稳定结构与(H2O)n+m的构型相似,只是其中的水分子被NH3取代,这个结果与实验结果和ab initio结果一致,表明针对氨水团簇提出的新模型势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9.
利用遗传算法及Gastreich提出的经验势函数,研究了(BN)n(n=2-11)和SiBn-1Nn(n=2-11)团簇的可能稳定结构,对能量较低的异构体在HF/STO-3G水平进行优化,得到了(BN)n(n=2-11)和SiBn-1Nn(n=2-11)团簇稳定结构单环及线状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单环的结构特征及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Hartree—Fock方法和6—31G(d)基组对由经验势得到的幻数铵离子水团簇NH4^=(H20)20的17稳定构型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然后对优化所得结构在B3LYP/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单点能.通过比较结合能,笔者发现NH4^+离子位于团簇中心的结构比其位于表面时更加稳定,两种结构能量的差值在1—5kcal/mol范围内.同时红外谱计算表明,中心结构与表面结构相比,伸缩振动区域较窄,并且最强振动峰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11.
采用MP2方法,在6-311G**和6-311++G**基组水平上优化CH2O、CHO分别与N、NH、NH2发生吸氢反应时的过渡态结构,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结构进行确认;在此基础上,应用IRC理论分析了最小能量途径(MEP)上相互作用分子间化学键的变化;采用QCISD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下对各反应驻点进行单点能量校正,计算了反应活化位垒.研究表明所有反应均以协同方式进行,从反应物CH2O与N、NH、NH2到最终产物CO、NH3,反应均放热,产物渐趋稳定;6个反应中,链式反应(1)、(5)是最容易的反应途径.通过反应途径的量子拓扑分析,发现CH2O与N、NH、NH2反应化学键的断开与形成基本上都处于过渡态(S=0)附近,CHO与N、NH、NH2反应时,键的形成和断开在过渡态之后.  相似文献   

12.
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计算了B→Ds^(*)ρ^0,B+→Dx^(*)+ρω^0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通过计算发现衰变道B→Ds^(*)+ρ^0,B^+→Ds^(*)+ω^0和B^0→Ds^+ρ^-的分支比在10^-5量级,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最大,约为1.2×10^-4.在这些衰变道中,对于末态包含两个矢量介子的衰变,径向激化的贡献是主要的,并且大于80%;而两个横向激化的贡献是被rDs^(*),rρ(ω)的幂次压低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Y=Xβ+ε,E(s)=0,cov(ε)=σ^2v,v〉0,文献[1]给出了有偏估计βs^*=(X^TV^-1X+sI)^-s(XTV^-1Y+β^*),其中s〉0为参数,β表示线性回归模型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文献[2]中已经证明了βs^*的可容许性并且有很多优良性质.作者用类似的方法证明在一般增长曲线模型下该有偏估计仍具有许多优良性质并证明其在均方意义下是可容许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合成法和恒温加热法,得到3个Co^n+(n=2,3)的配合物:Co(H2NCSNH2)4Cl2(1),[Co(phen)3]2(NO3)4(C7H7O2N)7(2)和[Co(phen)2Cl2]ClO4(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配合物共同的结构特征是:分别由不同类型的分子间氢键将分子网联成2D[配合物(3)]和3D[配合物(1)和(2)]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IR和SPS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首次以含[MoS4]^2-离子的(NH4)2MoS4为原料,与Cu(AC)2.H2O和PPh3在空气中研磨使其发生固相反应得到红色的固体.将此固体经CH3CN萃取,放置几天后可得到红黑色单晶[MoCu3OS3(PPh3)3(CH3COO)].测试了其晶体结构,并对该低热固相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1,2-二(4-吡啶)乙烯,硫氰酸铵和乙酸钴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o(bpe)4(CNS)2]n(bpe=1,2-二(4-吡啶)乙烯,CNS=硫氰酸根),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四方晶系,空间群为14;晶体学参数:α=1.5897nm,b=1.5897nm,C=1.5446nm;β=90°,V=3.903nm^3,Z=4,R1=0.0784,wR2=0.1908。晶体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一个钴(Ⅱ)原子,四个1,2-二(4-吡啶)乙烯,两个无序的硫氰酸根,其中每个Co(Ⅱ)原子与四个1,2-二(4-吡啶)乙烯相连形成了具有菱形格子的[4,4]二维网,有趣的是,沿C轴加角为90。的的二维网又互穿构筑了2D→D的配位聚合网络。  相似文献   

17.
以水杨醛和对甲氧基水杨醛分别与2,2’-(邻氨基苯胺基)丙烷缩合得到2个由柔性烷基链桥连的双Schiff碱配体C29H28N4O2[H2L1]和C31H34N4O4[H2L2]·Schiff碱配体H2L1与Ni(CH3COO)2·4H2O作用、H2L2与Co(NO3)2·6H2O作用,分别得到镍(Ⅱ)和钴(Ⅲ)的Schiff碱金属单核配合物[Ni(L1)](1)和[Co(L2)]+·NO3-(2).用FTIR、元素分析和UV-vis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晶体结构。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具有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夹心型钼磷酸基“三明治”状有机一无机杂化化合物[C3N2H5]2[C7NH10]2{MnFMo8O12(OH)°(PO4)(H2PO4)3]2}[C5NH5]4·2H2O(化合物1),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单晶结构解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774(17)nm,b=2.0438(2)nm,c-2.5047(3)nm,a-90°,B=90°,y=90°,V=8.6908(15)nm3,Z=4。化合物1中的夹心结构阴离子是由2个{MnEM06O12(0H)3(PO4)(H2PO4)3]2}建筑单元通过1个八面体配位的金属Mn2+离子键连形成。化合物[C3N2H5]2[C1NH10]2{MnEMo6O12(OH)3(PO4)(H2PO4)3]2}[GNH5]4·2H2O中,具有夹心结构的Mn(P4Mo6)2与质子化的咪唑、N-乙基吡啶、吡啶及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接形成超分子化合物。室温固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在437nm处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化合物1的合成表明溶剂在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